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K16-G9)

作品数:11 被引量:14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喆之张媛康杰芳闫平王雪芬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色谱
  • 6篇气相色谱
  • 6篇相色谱
  • 6篇挥发油
  • 4篇气相
  • 3篇学成
  • 3篇质谱
  • 3篇质谱联用
  • 3篇气相色谱-质...
  • 3篇气相色谱-质...
  • 3篇化学成分
  • 2篇抗氧化
  • 2篇挥发油成分
  • 2篇挥发油成分分...
  • 2篇GC-MS分...
  • 2篇不同器官
  • 1篇党参
  • 1篇党参多糖
  • 1篇多酚
  • 1篇多酚物质

机构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0篇王喆之
  • 2篇康杰芳
  • 2篇王雪芬
  • 2篇闫平
  • 2篇张媛
  • 1篇李星
  • 1篇强毅
  • 1篇鲁国武
  • 1篇陈克克
  • 1篇赵莹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腊梅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初探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腊梅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的方法分离和鉴定腊梅花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通过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体系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滤纸片法检测其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6.06%),Elixene(14.65%),β-榄香烯(9.26%)和β-荜澄茄油烯(6.42%);腊梅花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反应180 min后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仍为52.08%),但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一般(反应18 h后清除率仅为16.38%);抑菌实验显示其对常见的6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腊梅花挥发油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赵莹张媛王喆之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党参多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1
2007年
多糖广泛存在于有机体,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也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综述了党参多糖的研究近况,主要包括其化学组成、含量测定和药理作用三个方面,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党参多糖提供依据。
陈克克王喆之
关键词:党参多糖化学组成药理作用
鸡骨柴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共水蒸馏法分别提取唇形科香薷属鸡骨柴茎、叶、花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对比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从茎、叶、花中鉴定出24、33、42种成分。其中花和叶中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相似,分别为1,8-桉树脑(21.9%,24.73%)、丁香烯(8.79%,8.51%)、γ-松油烯(4.57%,5.11%)、邻伞花烃(3.98%,6.13%)等,其次要成分差异较大。茎中的成分与花和叶中的相差较大,主要成分为棕榈酸(65.05%)、植醇(2.75%)、丁香烯(2.53%)等。结果表明,鸡骨柴茎、叶、花挥发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均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王雪芬王喆之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光果莸多酚物质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光果莸不同部位中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光果莸不同部位的多酚物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部位多酚含量及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以IC50值为参考指标评价了多酚物质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光果莸花、叶、茎多酚含量分别为:1.44%,2.08%,0.49%。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05~0.2mg/ml),光果藐不同部位多酚对羟自由基(OH·)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0.2mg/ml时,光果莸叶多酚的清除率达93.8%,与阳性对照Vitc的清除率98.0%相当,其IC50值为0.07mg/ml,小于Vit C的IC50值0.08mg/ml。结论光果莸叶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强,是一种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闫平王喆之
关键词: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植物蔗糖磷酸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拟南芥、紫苜蓿、黑麦草、绿竹、文心兰等植物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跨膜拓朴结构、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蔗糖磷酸合成酶不存在导肽,为位于细胞质中非跨膜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β-转角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包含三个功能结构域。
强毅
关键词:蔗糖合成生物信息学
栉叶蒿挥发油的GC-MS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栉叶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62.22%,结论:通过对栉叶蒿挥发油的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大香叶烯D(7.34%),α-桉叶醇(5.65%),丁香烯环氧物(5.12%)等,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王雪芬王喆之鲁国武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光果莸不同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研究光果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共水蒸馏法分别提取光果莸茎、叶和花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 I)对比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茎、叶及花中分别鉴定出13、48和42种成分。其中花和叶中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均相似,分别为桃金娘烯醛(2.73%,1.69%)、反-乙酸松香芹酯(46.69%,55.48%)、乙酸桃金娘烯酯(1.17%,1.42%)、β-柏木烯(1.62%,3.21%)及石竹烯氧化物(1.67%,2.73%)等。茎中的化学成分与花和叶中化学成分的相差较大,主要成分为反-乙酸松香芹酯(24.19%)、棕榈酸(47.32%)和植醇(0.77%)等。结论:光果莸茎、叶及花的挥发油均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闫平王喆之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人野生型p53肿瘤抑制基因在烟草中的遗传转化
2007年
目的:构建人野生型p53肿瘤抑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建立p53转基因烟草植株.方法:将人野生型p53肿瘤抑制基因编码区克隆于pUC19,pBI426和pCAMBIA2301载体,构建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p53,p53基因由2×CaMV35S启动子控制表达.利用叶盘共培养法经根瘤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用组织化学法,PCR、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结果:经组织化学法,PCR,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人野生型p53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的转p53基因烟草植株.结论:成功建立了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为进一步检测p53基因的生物活性和开辟生产药用蛋白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
康杰芳王喆之
关键词:转基因烟草基因转化抗菌药
火麻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1种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烃类化合物中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32.01%,相对含量较高的单萜及其衍生物包括β-芳樟醇(1.66%)、β-顺式-罗勒烯(1.30%)、樟脑(0.93%)、冰片和薄荷醇(0.44%);相对含量较高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包括大牦牛儿烯D(8.20%)、α-芹子烯(5.23%)、β-丁香烯(3.65%)、氧化石竹烯(2.22%)、δ-愈创木烯(1.55%)和α-丁香烯(1.19%)。
张媛王喆之
关键词:火麻仁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小丛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小丛红景天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丛红景天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定了其中的38个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91.12%.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肉豆蔻酸(19.37%),棕榈酸甲酯(7.56%),2,6-十六烷基-1-(+)-抗坏血酸酯(6.27%),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22%),十七烷(4.82%),十二烷基乙氧基醚(2.98%),2-异丙基-5-甲基1-庚醇(2.62%),二十四烷酸甲酯(2.12%),2-乙基-2-甲基-十三醇(2.08%)等.结论:所用方法为小丛红景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康杰芳王喆之
关键词:小丛红景天油类色谱法气相碎片质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