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JD01)

作品数:11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冯雅尚侠王越宫雪刘旸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伪满
  • 3篇文学
  • 2篇殖民
  • 2篇伪满洲国
  • 2篇和语
  • 2篇《满洲评论》
  • 1篇东北沦陷时期
  • 1篇东亚文学
  • 1篇言志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规律
  • 1篇殖民地时期
  • 1篇殖民者
  • 1篇殖民主义
  • 1篇日本文学
  • 1篇日本殖民者
  • 1篇事变
  • 1篇体征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机构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尚侠
  • 3篇冯雅
  • 2篇王越
  • 2篇祝力新
  • 2篇刘旸
  • 2篇宫雪
  • 1篇孙中田
  • 1篇秦志爽
  • 1篇尚一鸥
  • 1篇刘洋

传媒

  • 6篇外国问题研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谷鹿二的协和语观
2014年
中谷鹿二在中国生活了40余年,是一个中国语造诣颇为深厚、谙熟中国文化风俗的日本人。1925年,他在满铁机关报《满洲日日新闻》上,分34回连载了《正确的支那语》一文,后又集结成书。这是一篇主张打倒协和语的檄文,认为协和语是一种国籍不明、伤害日本人自尊、有违中日语言规律、无法实现无障碍交流的语言怪胎。中谷的文本,已然成为现今协和语研究的重要文献。
宫雪尚侠
关键词:语言规律
沈启无《大学国文》述评被引量:1
2012年
沈启无的《大学国文》是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一本大学语文教材,他是循着《近代散文钞》的编选思路完成选文的,体现了周作人"言志"派文学观的影响。作为北平沦陷区的伪北京大学的大学国文课程教材,《大学国文》也反映了沦陷区国文教育和京派学院文化的面貌。《大学国文》教材在编选宗旨上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内容体例上的设置都可为今天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上提供借鉴。
秦志爽冯雅
关键词:言志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的民族主义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中国东北地区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地时期,日本殖民者成立伪满洲国并借助该傀儡政权对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殖民与反殖民的矛盾斗争因此成为这段历史的主音,这种斗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
王越冯雅
关键词:东北沦陷时期民族主义殖民地时期文学日本殖民者
关于伪满洲国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2014年
"伪满"文学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种趋势在中国和日本尤其明显。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话题,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殖民统治者面目自居的日本,还是作为亡国奴意识形态产物的中国,在进行这段文学历史的现代关注与历史认知时,都会面临诸多无可规避的尴尬和歧义。然而,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中日国家关系的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日学术界的投入和努力,都没有任何理由受到忽略甚至是冷落。文章在大量学术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战后以降的相关语境,旨在为今后这一研究的良性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刘洋尚侠
殖民文化视角下的“协和语”认识被引量:2
2013年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宫雪尚侠
关键词:殖民主义
《满洲评论》的历史分期问题
2013年
办刊14年的《满洲评论》历史长远,总文字量超过2 200万字,作为伪满洲国的文字实录,内容宽泛且思想倾向复杂。历史时期划分对于解读和研究《满洲评论》而言意义重大。对应满洲评论社编撰人员活动轨迹和期刊内部大事变迁,导入同时期的伪满重大时事作为参照谱系,明确了不同时期中《满洲评论》的舆论导向特征,就该刊的历史分期问题做出了全新阐述。
祝力新
关键词:伪满洲国《满洲评论》历史分期
《满洲评论》中的“满青联”与“协和会”
2012年
关于满洲青年联盟(简称"满青联")是否是"协和会"前身的问题,学术界尚未有明确定论。从时期上而言,有倾向于"协和会"前身为自治指导部的说法。本文从《满洲评论》对"满青联"与"协和会"两机构的报道为线索,追踪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认为从组织形式与殖民教化功能上而言,基本上可以认定"满青联"与"协和会"的先行后续关系。
祝力新冯雅
关键词:《满洲评论》伪满洲国协和会
梁山丁《绿色的谷》版本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日本殖民者的文化统治下。沦陷十四年间,被多重非文学因素牵制、干预、塑造着伪满文学。梁山丁的《绿色的谷》是其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特殊的创作历程和版本情况是殖民文化统治在创作环境、创作心理、出版流通三个层面对创作自由进行干预的典型个案。
王越孙中田
古丁与“大东亚文学”
2013年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刘旸尚侠
古丁研究的几个难点摭议被引量:1
2015年
古丁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艰涩的课题,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并不是靠简单的结论能够解决的。本文选取了日本战败后古丁的创作经历、关于古丁的文学归属问题、"面从腹背"与古丁的生存立场以及古丁的"转向"等四个难点,谈及了对这位伪满洲国大作家的现代认知。
刘旸尚一鸥
关键词:光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