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PKJ2007-Y17)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周媛赵晓晖沈健江泉隋海晶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脑白质
  • 4篇脑白质疏松
  • 4篇颈动脉
  • 4篇白质
  • 4篇白质疏松
  • 4篇斑块
  • 3篇蛋白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硬化斑块
  • 3篇粥样硬化斑块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斑块稳定
  • 3篇斑块稳定性
  • 2篇血清
  • 2篇脂蛋白
  • 1篇蛋白酶

机构

  • 4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4篇赵晓晖
  • 4篇周媛
  • 3篇隋海晶
  • 3篇江泉
  • 3篇沈健
  • 2篇白青科
  • 2篇陈娟
  • 1篇朱玉萍
  • 1篇陈翠荣
  • 1篇刘慧琴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血清OX-LDL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8例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I型)、皮质下型(II型)及混合型(III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其颈动脉斑块,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计算斑块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OX-LDL水平;对比分析三型L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血清OX-LDL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1MRI检测结果显示,208例LA患者中I型68例、II型66例、III型74例;2II型及III型LA患者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不稳定斑块积分与I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I型及III型LA较I型组LA患者血清OX-LDL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I型及III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血清OX-LDL与稳定斑块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II型LA患者血清OX-LDL与不稳定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质下型LA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血清OX-LDL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皮质下型LA需常规检测颈动脉硬化情况,并积极干预。
刘慧琴赵晓晖江泉隋海晶周媛沈健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计算斑块积分。采用酸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清Lp-PLA2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斑块阳性率、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较脑室周围型组显著增高(P<0.01);三组血清Lp-PLA2水平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下型组血清Lp-PLA2水平最高,脑室周围型组血清Lp-PLA2水平最低,皮质下型组血清Lp-PLA2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270,P<0.05)。结论血清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炎症机制导致斑块破裂,在皮质下型L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朱玉萍赵晓晖周媛江泉隋海晶沈健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脑白质疏松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9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其颈动脉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计算斑块积分。ELISA法检测MMP-2及MMP-9水平。结果:①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斑块阳性率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脑室周围型组显著增高(P<0.05);②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的MMP-2、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3组LA患者的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皮质下型和混合型组L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斑块不稳定性均较脑室周围型高;皮质下型组的MMP-2和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比存在差异;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提示皮质下型LA与颈动脉斑块存在一定相关性。
周媛赵晓晖陈娟白青科江泉隋海晶陈翠荣沈健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L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关系。方法LA患者208例,按入院时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脑白质疏松部位分为三组:脑室周围型(第一组)、皮质下型(第二组)、混合型(第三组)。第一组68例,其中单侧型21例,双侧型47例;第二组66例,其中单侧型30例,双侧型36例;第三组74例,其中单侧型22例,双侧型52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MRI检测各组颈动脉AS斑块,并对颈动脉AS斑块及狭窄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彩色超声检测208例LA患者,141例存在颈动脉AS斑块,阳性率为67.79%。其中第一组阳性率为54.41%(37/68),第二组75.76%(50/66),第三组72.97%(54/74),第二、三组与第一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单侧型LA的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AS斑块11例阳性,其中LA与斑块同侧者6例,双侧型26例阳性,11例发生在双侧;第二组中,单侧型LA中22例斑块阳性,LA与斑块同侧者12例,双侧型28例阳性,9例发生在双侧;第三组中,单侧型LA16例斑块阳性,LA与斑块同侧者7例,双侧型38例阳性,13例发生在双侧。三组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AS斑块积分情况: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32±0.46、2.65±0.28、3.02±0.35,三组无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3.29±0.42、7.68±0.37、6.97±0.51,第二、三组较第一组P(0.01。MRI检测AS斑块三组分级情况:Ⅰ级斑块分别占54.88%、35.71%、38.21%(45/82、40/112、47/123),Ⅱ级斑块分别占24.39%、27.68%、27.64%(20/82、31/112、34/123),Ⅲ级斑块分别占20.73%、36.61%、34.15%(17/82、41/112、42/123)。在MRI检测颈动脉重度狭窄(≥50%)患者52例中,LAⅠ级15例,Ⅱ级19例,Ⅲ级18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AS斑块是LA的危险因素,且与皮质下LA相关性更密切,不稳定性斑块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颈动脉AS斑块破裂后可能通过颅内Willis动脉环可导致患侧或健侧甚至双侧脑白质疏松,而颈动脉AS斑块致颈动脉狭窄与LA的程度�
赵晓晖周媛陈娟白青科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