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681)
-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光平刘玉娣侯茂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二化螟滞育幼虫的蛋白和核酸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9
- 2013年
- 为了阐明二化螟Chilo supprressalis滞育幼虫的分子特征及滞育期间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应用Trizol法、总量DNA提取法和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了在长光周期16L∶8D和25℃下发育的非滞育老熟幼虫、在短光周期12L∶12D和25℃下诱导滞育51d的幼虫(称为滞育0个月)、滞育1,2和3个月幼虫的核酸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同时应用试剂盒测定了老熟幼虫、滞育0,1和2个月的二化螟幼虫5种保护酶(POD,CAT,SOD,LDH和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滞育幼虫的总RNA含量显著低于非滞育的老熟幼虫(P<0.05),而滞育1,2和3个月的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老熟幼虫的总DNA含量显著高于滞育幼虫(P<0.05)。老熟幼虫的RNA/DNA比值较低,滞育幼虫的RNA/DNA比值较高,RNA/DNA比值随着滞育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滞育期大于1个月的幼虫中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滞育的老熟幼虫(P<0.05),而滞育1,2和3个月的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二化螟幼虫体内5种保护酶活性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滞育幼虫中POD,CAT和SOD的活性随滞育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滞育2个月幼虫中的活性最高,而非滞育老熟幼虫中的活性最低;LDH和ATP酶的活性则相反,非滞育老熟幼虫中的活性最高,滞育2个月幼虫中的活性最低。这些结果说明,总RNA和DNA含量降低、RNA/DNA比值先升后降、总蛋白含量升高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是二化螟幼虫滞育过程中的主要生理特征。
- 杨光平刘玉娣侯茂林
- 关键词:二化螟滞育核酸含量蛋白含量保护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