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C101)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清霞沈楚张守金张国方仲爱萍更多>>
相关机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燕山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劳动力
  • 2篇中职
  • 2篇劳动力
  • 2篇江浙
  • 2篇工学
  • 2篇工学结合
  • 1篇大学文化
  • 1篇院校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农村劳动力素...
  • 1篇文化
  • 1篇就业
  • 1篇劳动力素质
  • 1篇高职
  • 1篇高职院校
  • 1篇非农
  • 1篇非农就业

机构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 1篇浙江商业职业...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 1篇宁波市职业技...

作者

  • 2篇张清霞
  • 1篇张守金
  • 1篇仲爱萍
  • 1篇沈楚
  • 1篇张国方

传媒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辽宁教育研究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职工学螺旋推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10年
基于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特点,实施"学校专业理论基础学习—企业见习—学校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综合实训—学校专业技能学习实训、考证—企业顶岗实习"螺旋推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螺旋推进流程中开展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工厂模式和企业轮训模式三种工学交替合作形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张国方仲爱萍
关键词:工学结合
江浙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江浙两省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较高,而纯农就业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某些变量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滞后或者超前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张清霞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实证研究
中职工学螺旋推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介绍了宁波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施工学交替螺旋推进式培养的方案,即:三年内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训分段实施,教学内容在校企交叉融合、螺旋式递升,并阐述了校企深层联结、设计培养框架、校企文化融通、校企课程衔接四个行动步骤。
张国方仲爱萍
关键词:中职工学结合
文化厚校:高职院校品牌塑造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0
2007年
大学文化已成为高校凝聚人心、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来塑造高职品牌。
沈楚
关键词:大学文化高职院校
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探讨——基于江浙部分农村的调查被引量:6
2005年
利用江浙两省4个乡镇1107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资料,就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高,而纯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完全一致性,某些维度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变迁滞后于或者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张清霞张守金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