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9ZR1428800)

作品数:18 被引量:528H指数:13
相关作者:史军崔林丽周伟东田展靳利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气候
  • 7篇气温
  • 5篇气候特征
  • 4篇影响因素
  • 3篇降水
  • 2篇日数
  • 2篇气温变化
  • 2篇气象
  • 2篇气象条件
  • 2篇最低气温
  • 2篇最高气温
  • 2篇居住
  • 2篇居住建筑
  • 2篇环流
  • 2篇建筑
  • 2篇NDVI
  • 2篇城市
  • 2篇大气环流
  • 1篇大雾
  • 1篇大雾气候

机构

  • 18篇上海市气候中...
  • 11篇上海市卫星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上海市城市环...

作者

  • 17篇史军
  • 11篇崔林丽
  • 3篇周伟东
  • 3篇田展
  • 2篇穆海振
  • 2篇靳利梅
  • 2篇郑庆锋
  • 1篇余庆平
  • 1篇肖风劲
  • 1篇何金海
  • 1篇梁萍
  • 1篇贺千山
  • 1篇孙林
  • 1篇孙国武
  • 1篇陈葆德
  • 1篇薛静
  • 1篇吴蔚
  • 1篇范文义
  • 1篇董广涛
  • 1篇万齐林

传媒

  • 4篇资源科学
  • 3篇干旱气象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73—2009年上海气温日较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1
2012年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137 a,上海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幅度为0.15℃/10 a。上海四季气温日较差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其中秋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冬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小。近60 a来,北极涛动指数表现出从负位相向正位相转变的趋势;而近130 a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表现出由正距平向负距平转变的趋势,导致中国上海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进而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减小。在四季及全年,上海气温日较差的减小与日照时数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增加呈负相关。城市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减小有明显影响。
周宇史军孙国武董广涛
关键词: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北极涛动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06
2010年
基于华东449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雾、霾、气温和露点温度数据、1980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2000-2007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华东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2007年期间,华东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则呈现出逐渐增多的年际变化特征。在1961-1980年和1981-2007年期间,华东多数地区的雾日数分别呈现出增多和减少的变化趋势,霾日数则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增多趋势。华东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与我国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气象条件的变化、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湿度和风速降低、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等是华东雾和霾出现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温露点温度
上海地区大气贴地逆温的气候特征被引量:30
2011年
利用上海市宝山气象站探空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1991~2009年上海地区贴地逆(等)温出现的频率、逆(等)温层厚度和逆温层强度。结果表明,1991~2009年期间,上海逆温日数和逆温层平均厚度在08时和20时呈线性趋势减少,而逆温平均强度则没有明显变化。逆温日数和强度冬季最多和最强,逆温平均厚度夏季最小。08时和20时贴地等温日数和等温层平均厚度在过去19 a也都呈线性趋势减少。等温出现日数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而贴地等温平均厚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郑庆锋史军
城市气候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1年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气候效应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等造成影响。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城市气候效应,包括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混浊岛效应、干岛效应和雷暴岛效应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其与城市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史军梁萍万齐林何金海周伟东崔林丽
关键词:城市气候热岛效应
上海百余年来气温日间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上海市区(徐家汇)气象站1873年-2009年和上海10个郊县气象站1960年-2009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最高和最低气温在两日间(简称日间)的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873年-2009年期间,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日数逐渐增多,升温日数逐渐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日数呈多-少-多-少的年际变化,日间升温日数则呈少-多-少-多的年际变化。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和升温幅度、降温和升温≥5℃日数和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幅度、降温≥5℃日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年际变化,最低气温日间升温幅度和升温≥5℃日数在20世纪30年代前变化很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明显减少。上海城市化增加了最高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并减少了最低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使得最高气温日间升温≥5℃日数增加和日间降温≥5℃日数减缓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和日间升温≥5℃日数均减少。
史军崔林丽田展薛静
关键词: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上海霾天气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利用上海宝山站1990~2011年逐日气象要素数据、探空数据和霾日数据以及上海市2001~2011年逐日PM10、SO2和NO2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上海霾的发生与接地逆(等)温、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霾日出现与接地逆(等)温,尤其08时接地逆(等)温密切相关,上海出现霾日时以良和轻微污染天气居多,PM10、SO2和NO23种空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和4季质量浓度在霾日都明显高于非霾日,上海霾日风速基本都在4.0 m/s以下,风向以西北向风为主,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呈负相关,而与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正相关。
郑庆锋史军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象条件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被引量:20
2012年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崔林丽史军
关键词:气温降水
近50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3
2012年
基于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1960—2009年的日照时数、云量、水汽压、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地区日照时数年际、季节的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09年期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显著减少,春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显著。1980年是上海日照时数减少突变的时间点,是日照时数由正距平占优势转为负距平占优势的转折点。空间上,整个上海日照时数在过去50年均呈减少趋势,并且由北向南减少趋势逐渐减弱。上海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年降水量的增加有关。上海各季日照时数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基本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夏季日照时数减少主要是由降水量的增加造成的,冬季日照时数的减少与水汽压和降水量的增加有关。
靳利梅
关键词:日照时数MANN-KENDALL检验云量水汽压降水量
气温变化对华东居住建筑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华东44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和RegCM3模式预估的2010—2039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分别以10℃和22℃作为取暖和降温度日的基础温度,采用度日法分析了气温变化对华东居住建筑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7年间,整个华东取暖度日、取暖和降温总度日基本都呈减少趋势,且北部减少多于南部;降温度日在华东多数地区都呈增加趋势,以长江三角洲、浙江东部和福建东部沿海增加较多。2010—2039年间,整个华东取暖度日都将继续减少,且北部减少多于东南部;降温度日都将继续增加,且南部增加多于北部和沿海;取暖和降温总度日在华东北部呈减少趋势,而在南部呈增加趋势。过去47 a间,华东取暖度日的减少远超过降温度日的增加,气温变化总体上有利于居住建筑耗能的减少。未来30a间,华东取暖和降温度日的变化幅度接近,气温变化对居住建筑耗能的正负影响基本相抵消。
史军崔林丽田展余庆平
关键词:气温变化居住建筑
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及其时空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上海11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日均相对湿度、能见度以及天气现象资料,重建了上海近50a霾气候数据序列,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上海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值与报表记录值之间变化形态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值较记录值偏高。1960~2008年,上海霾日数以9.7d/10a的线性趋势显著增加,2002年以后霾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上海多年平均霾日数以冬季最多而夏季最少。近50a,上海霾日数呈现出西南部最多-市区较多-东北和东南部最少的空间分布,霾日数的空间变化趋势则表现为西南部增加较多而东部增加较少。1981~2008年,上海霾日数在西部和南部都增加,东部则减少。
史军吴蔚
关键词:气候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