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WJ01564)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沈建林沈红元范文雷鸿斌段六生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1篇心胸
  • 1篇心胸外科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血清型分布
  • 1篇医院感染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原菌分布
  • 1篇致泻
  • 1篇致泻性大肠埃...
  • 1篇生化
  • 1篇生化免疫
  • 1篇生化免疫指标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外科

机构

  • 1篇湖北职业技术...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长江大学附属...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篇黄娥
  • 1篇段六生
  • 1篇沈红元
  • 1篇陈以莲
  • 1篇雷鸿斌
  • 1篇沈建林
  • 1篇邓孝陵
  • 1篇李莉红
  • 1篇赵黎
  • 1篇范文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菌耐药性,为预防与治疗手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医院323例心胸外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标本采集、细菌培养与菌种鉴定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进行操作;药敏试验采用WHO规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抑菌圈测量和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判读依据CLSI的最新折点标准分析;药敏数据统计采用WHONET 5.5软件处理。结果 3年心胸外科323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感染389例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44例次,占62.7%,其次为手术切口和泌尿道,分别占10.8%和9.2%;共分离出4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6株占71.1%,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21.4%,真菌30株占7.5%;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1%、19.2%、14.7%、12.4%、7.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9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尚保持敏感,耐药率均<24.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但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其已产生了30.3%~32.5%的耐药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4.1%;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2.4%、16.9%;产ESBLs菌检出率为51.9%。结论医院应重点落实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耐药细菌预警机制,扭转细菌耐药性不断增长的危险倾向。
范文段六生雷鸿斌黄娥
关键词:心胸外科医院感染标本分布病原菌耐药性
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为重叠感染患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100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患者为HBV、HCV重叠感染;HBV、HCV单纯感染患者分别为35、28例;测定3类患者血清IL-6,IFN-γ水平以及肝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与重叠感染的关系。结果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水平为(90.24±43.18)ng/L,高于HBV、HCV单纯感染患者的(52.37±24.27)、(56.28±25.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叠感染的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为(51.39±29.91)ng/L,高于HBV、HCV单纯感染患者的(49.87±27.62)(52.57±22.97)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叠感染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高于HBV、HCV单纯感染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HCV重叠感染与患者体内IL-6,IFN-γ水平有关。
沈红元陈玉蓉沈建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生化免疫指标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腹泻患者血清型分布与耐药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导致患者腹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DEC感染导致的腹泻作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门诊腹泻患者的肛拭子标本1 876份作为总体样本,筛选出可疑菌落后通过生化及血清学试验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及血清型,并对检出病原菌进行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分析。结果 1 876份肛拭子标本共分离出肠道病原菌2 011株,DEC 102株占5.07%,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62株占60.79%,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28株占27.45%,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9株占8.82%;EPEC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40.00%。结论 DEC在腹泻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明确病因针对性应用高效的抗菌药物,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造成的病原菌耐药。
李莉红邓孝陵陈以莲赵黎
关键词: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