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200850731391)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郝伟张瑞岭石玉中李文强钟宝亮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条件性位置厌...
  • 3篇吗啡依赖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A
  • 2篇网络成瘾
  • 2篇吗啡依赖大鼠
  • 2篇慢性
  • 2篇戒断
  • 2篇激酶
  • 2篇隔核
  • 2篇伏隔核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信度
  • 1篇信效度
  • 1篇杏仁中央核
  • 1篇乙酸
  • 1篇针刺
  • 1篇少年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武汉市精神卫...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 1篇云南省精神病...
  • 1篇安徽省泗县人...

作者

  • 3篇郝伟
  • 3篇李文强
  • 3篇石玉中
  • 3篇张瑞岭
  • 2篇张景丹
  • 2篇宋秀花
  • 2篇钟宝亮
  • 2篇刘学兵
  • 2篇张尧
  • 1篇王亚丽
  • 1篇乔振
  • 1篇李超
  • 1篇苏少华
  • 1篇李秀梅
  • 1篇卢瑾
  • 1篇崔娟
  • 1篇何民富
  • 1篇潘苗
  • 1篇冯玉芳
  • 1篇朱军红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中文版信效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目前国内通用的自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D-DQ)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以医院为基础招募因网络使用相关问题而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和普通躯体疾病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由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IAD-DQ中文版的8项诊断标准为访谈提纲,通过访谈家长和青少年(金标准)确诊125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和200例非网瘾青少年;访谈之前,由所有研究对象独立自评完成IAD-DQ。结果:自评IAD-DQ中文版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7;诊断灵敏度(95%CI)为0.248(0.181,0.306),特异度(95%CI)为0.940(0.898,0.965)和Kappa(95%CI)为0.214(0.122,0.306)。结论:通行版本的自评IAD-DQ中文版的信度满意,但以5分为界值诊断效度偏低,未来的网络成瘾研究应谨慎使用该量表。
李毅钟宝亮刘学兵张尧朱军红郝伟
关键词:信度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脑腹侧被盖区蛋白激酶A的表达变化
2012年
目的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模型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VT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①将72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研究组(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组),对照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组,MS组;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组,SN组),每组24只。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10mg/kg,Bid,ip.)后予1次纳洛酮(0.3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使用建立大鼠CPA模型。②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TA内PK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PA建立前,MN组PK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MS组和S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3,P=0.987)。CPA建立后,3组PK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3,P=0.018),MN组灰度值(127.500±3.536)显著低于MS组[(140.500±3.697),P<0.05]和SN组[(138.000±2.944),P<0.05]。结论①VTA内PKA蛋白高表达,可能是CPA建立的神经机制之一。②VTA内PKA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物质依赖戒断后CPA相关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李毅宋秀花李文强张景丹张瑞岭石玉中郝伟
关键词:条件性位置厌恶蛋白激酶A腹侧被盖区戒断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杏仁中央核蛋白激酶A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CPA)建立前后、消退后及重建后,与成瘾密切相关的脑区杏仁中央核(CeA)内蛋白激酶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①将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对照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催瘾组,MS),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催瘾组,SN),每组24只。采用慢性吗啡注射(10 mg/kg,BID,ip)后给予一次纳洛酮(0.3 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CPA模型。②在CPA建立前后、消退后及重建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内PK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N组在CPA建立前后、消退后及重建后CeA内PKA的蛋白表达出现适应性变化(P<0.05),建立后(Day7,134.43±4.481,P<0.05),消退后(Day13,141.01±3.360,P<0.01)及重建后(Day14,137.18±40.330,P<0.05)PK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建立前(Day5,124.48±6.722)。而MS组(P>0.05)和SN组(P>0.05)在CPA的各个时间点PKA的蛋白表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CeA内PKA蛋白的低表达导致的厌恶的中枢状态,可能是CPA建立的关键的神经机制。②CeA内PKA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物质依赖戒断后CPA相关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
宋秀花李文强冯玉芳张景丹石玉中张瑞岭李毅
关键词:条件性位置厌恶蛋白激酶A杏仁中央核免疫组化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青少年网络成瘾(I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90例IA青少年患者和386例性别与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对照,完成一般社会人口学问卷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评定;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IA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IA青少年家庭的实际亲密度[(60.27±s 11.44)vs.(69.34±s 9.84)]、理想亲密度[(69.25±s11.82)vs.(72.57±s 10.34)]、实际适应性[(42.09±s 10.20)vs.(49.79±s 8.24)]和理想适应性[(52.02±s10.59)vs.(54.02±s 9.13)]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亲密度不满程度[中位数,全距:(5,52)vs.(4,54)]和适应性不满程度[中位数,全距:(9,51)vs.(4,38)]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父母婚姻状况为在婚(OR=0.55)、抚养人为父母(OR=0.50)和实际亲密度高(OR=0.88)为IA的保护因素;家人关系差(OR=4.15)、家人有烟酒嗜好(OR=1.62)、亲密度不满度高(OR=1.11)和适应性不满度高(OR=1.06)为IA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IA的发生与父母因素和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关;需要注重发挥父母作用和改善家庭功能以防治青少年IA。
李毅钟宝亮崔娟卢瑾何民富李超郝伟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病例对照研究
吗啡戒断后条件性位置厌恶大鼠伏隔核壳区CREB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后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建立、消退和重建过程中,伏隔核壳区(shell of accumbens nucleus,AcbSH)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3’,5’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方法:(1)连续6 d半每天2次吗啡腹腔注射(10 mg.kg-1.次-1),纳洛酮一次腹腔注射催瘾(0.3 mg.kg-1)搭配训练箱建立CPA,相继对其进行连续7 d(12次,15 min.次-1)消退,然后再经吗啡点燃和纳洛酮催瘾注射搭配训练箱重建CPA。(2)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于CPA建立后、消退后和重建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AcbSH内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1)慢性吗啡腹腔注射纳洛酮一次腹腔注射催瘾搭配训练箱成功建立CPA大鼠模型,且可被消退和重建。(2)CPA建立后,AcbSH内磷酸化CREB(p-CREB,Ser-133)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强(P<0.05);CPA经消退后,p-CREB表达亦相应地显著降低(P<0.01);CPA重建后,p-CREB显著性高表达(P<0.01)。结论:(1)AcbSH可能是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后CPA的重要解剖基础;(2)提示AcbSH内CREB介导的可塑性变化是中枢的情绪状态和强化效应重要的分子机制。
李秀梅李文强乔振宋秀花李毅
关键词:条件性位置厌恶成瘾
条件性位置厌恶大鼠伏隔核壳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水平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伏隔核壳区(AcbSh)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在吗啡依赖戒断所致厌恶动机中的作用,揭示阿片依赖戒断的厌恶动机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prage.Dawley大鼠分为实验组(吗啡+纳洛酮,MN组)与对照组(吗啡+生理盐水,MS组;生理盐水+纳洛酮,sN组),连续6.5d吗啡注射(10mg/kg,bid,IP)一次纳洛酮催瘾(0.3mg/kg,IP),同时搭配条件性位置训练箱建立条件性位置厌恶(CPA)大鼠模型。在立体定位术后3-5d,CPA建立前、后收集AcbSh中的细胞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对透析液中DA及DOPAC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连续6.5d的吗啡注射与纳洛酮一次催瘾搭配,实验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动机,在伴药侧的时间[(230.01±24.76)S]明显缩短,与实验前[(566.04±19.80)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89,P〈0.01)。CPA建立后,MN组AcbSh中DA水平(1.72±0.10)明显升高,与MS组(0.95±0.05)和sN组(0.09±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19,P〈0.01);MN组DOPAC水平(1.56±0.07)与MS组(1.19±0.04)、SN组(1.07±0.02)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75,P〈0.01)。结论AcbSh中DA及DOPAC可能参与CPA的建立,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机制可能在物质依赖厌恶动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苏少华王传升乔振李文强潘苗王亚丽张瑞岭李毅石玉中
关键词:吗啡依赖条件性位置厌恶多巴胺微透析
针刺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睡眠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75例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8分]的MMT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8例)和伪针刺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的MMT治疗;针刺组行针刺治疗,取穴百会、神门(双)、神庭、三阴交(双)和四神聪穴;伪针刺组行非穴点浅刺(取针刺组穴位旁5mm处);均每周5次,连续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进行PSQ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第8周末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和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整体上针刺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伪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8周末,针刺组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60.53%,23/38)低于伪针刺组(83.78%,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伪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6%(2/38)和2.70%(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MMT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
李毅刘学兵张尧
关键词:针刺美沙酮维持治疗睡眠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