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W030)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查清华王洪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诗歌
  • 4篇明代
  • 3篇唐诗
  • 2篇因缘
  • 2篇僧诗
  • 2篇文化因缘
  • 2篇明代诗歌
  • 2篇考论
  • 2篇佛教
  • 1篇代文
  • 1篇性灵
  • 1篇性灵论
  • 1篇意趣
  • 1篇意象
  • 1篇商人
  • 1篇商人妇
  • 1篇诗文
  • 1篇诗学
  • 1篇抒写
  • 1篇唐诗学

机构

  • 9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查清华
  • 1篇王洪

传媒

  • 2篇学术界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名山文化与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以庐山诗歌为对象
2013年
名山文化是诗歌意象的重要来源。庐山是山水结合得最默契的中国名山,又是最早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江南名山之一,它的美在不断被发现的同时也培育了诗人的审美情怀。庐山独特的自然风物以及由此生发的人文物事是构成庐山诗歌意象的基本元素。从诗人直觉式思维方式看,它们是心物交感的起点,是诗人感物兴情的触媒;而从反省式的运思途径看,它们又是诗人观物取象的直接对应物,是假象见意的最终依托。这些自然物象或人文形象有的逐渐凝固为一种集体记忆,有的则呈现出历史的层积性,但都被诗人即时的情思激活,充当鲜活的性情载体,由此而成为诗歌意象。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对生命本真的重视,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对审美自由的追寻,是庐山诗歌意象的独特意味,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特征。在诗人笔下,庐山常作为城市缺陷的理想参照,作为解救都市人精神困境的世外桃源。这些,都是江南地域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查清华
关键词:诗歌意象
中晚明城市变革与诗文新变——以江南“皇甫四杰”为中心被引量:1
2014年
中晚明江南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城市化因素和区域文化双重作用改变着各个阶层的主体结构与精神生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思潮的演进,左右着文学生产与消费走向。以"皇甫四杰"为例,他们用诗文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变革的诸多细节,特别是社会心态、现实矛盾与精神问题;城市化因素也给他们的文学活动、精神面貌、审美意识及诗文的主题题材、语言风格、体裁样式等方面带来新质。
查清华汪惠民
关键词:明代文学
唐诗中江南商人与商人妇的抒写
2010年
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条件,江南地区的城市体系在唐代得以丰满并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变化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与区域传统交会碰撞,逐渐形成新的文化结构,进而影响到文学的生产。作为"诗的唐朝",涉及江南商人及商人妇的诗歌正体现了这一新的文化结构。诗中对他们生存状态与情感空间等的抒写,既彰显着这一区域的人文传统个性与现实政治生态,也昭示出江南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精神结构的新变化。
查清华
关键词:唐诗商人商人妇
明代吴中“皇甫四杰”生平家世考论被引量:2
2011年
明代嘉靖间"皇甫四杰"的出现,使吴中诗歌创作进入又一兴盛期。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血缘关联性,是明清时江南文学家族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从第一手文献着手,专门考察其生平家世,理清家族世系脉络,考证主要生平事迹,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明代吴中地区文化世家兴起之典型性特征:皇甫氏家族自农而从商,由商而致富,因富而崇文,赖文而事科举、入仕途,这一过程历经数代;皇甫氏先辈尚义行善之德操垂范后世,其崇文重教之家风更延播子孙;前辈之表范为皇甫兄弟成为"四杰"提供了精神资源,中表兄的引领为他们提供了直接助力,而兄弟间自相师友、互相砥砺,亦让他们学问日进,诗艺益精。"皇甫四杰"一直成长在肥沃的家族文化土壤上。
查清华汪惠民
关键词:明代诗歌
性灵派对唐诗的接受与古典唐诗学的走向被引量:1
2014年
为反击七子派格调论,晚明性灵论者在研究和阐释唐诗时,往往别开生面、新意层出,使得古典唐诗学堂庑顿开;公安派以性灵说为核心,认为唐诗是真性灵的典范、是极变穷趣的典范、是元神活泼的典范;发掘唐人独抒性灵的内在精神,弘扬唐诗自然真率的艺术风格,揭示唐诗历久弥新的内在原因;冲破"诗必盛唐"的"格套",打通初盛中晚乃至唐宋界阈来论述诗歌流变,证明诗歌新变的历史合理性,致使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唐诗均得以受到重视,使得明代唐诗学得以凑全勋。性灵论与格调论在碰撞中凸显或深化了彼此的唐诗观,产生了非常丰富而精微的唐诗理论研究成果,并促使唐诗文献在万历中叶后得到空前规模的整理与开发。最后,在各种观念的相济相兼中,古典唐诗学逐渐摆脱局促和失衡,走向宏阔和通达。
查清华
关键词:性灵论唐诗学明代
江南僧诗的现世情怀及其逻辑关联
2010年
僧诗的内容大多与清逸生活、与阐发释理,与水边林下气象有关,"蔬笋气"是其最常见的评价。但,不少江南僧诗渗透了心系苍生的情感,体现了弘扬正义的担当,且经常有情的悲歌,爱的欢唱,具有深厚的现世情怀。江南僧诗的这些别样抒写,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佛教相关原义和援儒入佛的双重作用,使江南诗僧有了现世情怀的理论依据;良好的儒家文化素养,使他们能自觉地表达生命关怀,并能切中社会病害;身处寺院而不与世隔绝,放下功名却热衷与士大夫往来,使他们能敏锐地感受世俗社会的炎凉,及时关注现实世界的焦点;江南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导致的佛教世俗化、市民化,使世俗生活全方位地进入他们的视野。
查清华
关键词:佛教诗歌文化因缘
胡应麟唐诗体格之辨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明代格调理论的集大成者,胡应麟对唐诗体格的辨析,充分体现了格调诗论的特色和创获。兴象风神依托于体格声调,又要在体格声调泯灭形迹之后才能显现真身。从具体的体格声调入手,进而把握唐诗的兴象风神,在胡应麟成为一种自觉的批评实践,并且运用得得心应手。他既从诗作的"句格"和"音调"判断不同时代或阶段的"气象"特色,把握沉涵其中的时代格调之共性和个性,在此基础上将特定的时代概念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美学范式,也由此细致辨析诗人作品体式格调的个体差异。胡应麟还依据审美经验,从诗歌的体格声调考辨作品的真伪,这与传统考据重知人论世、凭历史文献大异其趣,很能见出格调论的特色。
查清华
关键词:胡应麟唐诗
明嘉靖碧山吟社考论被引量:3
2013年
碧山吟社在明代三度兴废,规模当以嘉靖年间为最大。社员构成不仅是同乡,且多为同年乃至师生关系;多有不屈权贵、遭忌乞休的仕宦经历,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碧山吟社复兴的内在动力。吟社继承了江南文人以诗会友的传统,他们登临山水,吟赏烟霞,雅集饮宴,谈文论艺。从力谏到乞归,从拜佛参禅到"雍容经济",从追求空灵闲雅、自在超脱的山林之趣,到抒写心系社稷、蒿目时艰的苍生之念,均取决于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他们鄙弃虚名浮利,坚守独立人格;其诗风亦在"冲淡清逸"与"豪放雄奇"之间相应转换。这是一种刚柔相济、儒道互补的文化个性,集中体现了无锡地区"不争"和"秉义"相统一的传统风习,也是江南地域带有普遍性的人文习尚。
查清华王洪
关键词:江南文化明代诗歌
江南僧诗的意趣情感及其文化因缘被引量:1
2012年
僧诗和诗僧肇自江南,盛于江南,成为江南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江南僧诗多以意趣取胜,清幽高逸,自在自然,迷心顿悟,万法皆空,常显出凛然的气骨,豁然的心胸,超然的精神,亦常有一种明丽,一种愉悦,一种活泼;其表达方式,借助江南山水风物,寓人心于物象,寄无相于现相,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使人能触摸虚空,目击道存。江南僧诗亦常抒世俗情怀,对爱情的咏叹多用乐府体,这是江南民歌的历史传统,也是出家僧人的抒写策略;而抒发强烈的怀母情感,主要与江南区域地藏王菩萨崇拜有关;僧诗抒写友情,尤其对生离死别的理解,则见出江南僧人的文化性格。总体看,博学重教的区域传统造就江南诗僧的文化素养,审美主义的人文习尚引领僧侣的诗歌爱好,钟灵毓秀的山水自然提供艺术体验的最佳对象,活泼自在的生活情调使僧人的社会交往呈开放性特征,社会经济的发展加深了江南佛教的世俗化程度:正是江南区域的文化个性和现实生态,铸就了江南僧诗的独特魅力。
查清华
关键词:佛教诗歌文化因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