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无)

作品数:3 被引量:8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志彪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全球价值链
  • 2篇价值链
  • 2篇国内价值链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国区域经济
  • 1篇内需
  • 1篇区域经济
  • 1篇资本
  • 1篇资本来源
  • 1篇协调发展
  • 1篇经济全球
  • 1篇经济全球化
  • 1篇经济协调
  • 1篇经济协调发展
  • 1篇扩大内需
  • 1篇工业化
  • 1篇本来
  • 1篇创新链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社会科...

作者

  • 3篇刘志彪

传媒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追赶战略下中国工业化的资本来源:影响与改革取向被引量:7
2013年
中国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和追赶战略,直接导致了强势政府和弱势市场的机制匹配格局,以及依靠"储户、农户、散户、外来户、购房户"的资金来源方式。以发展为第一取向的产业政策对产品和要素价格的扭曲,是我们理解当今中国几乎所有一切发展矛盾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整体上进入基本小康社会以及日益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第一轮以摆脱贫困为主要目标的追赶战略,应该转换为以追赶中等发达国家为主要目标和内容的追赶战略。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变革,而且意味着我们的资本积累和集中、收入分配政策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支持新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要把"强政府"与"强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并以此改革发展资金积累的方式。
刘志彪
关键词:工业化中国经济
战略理念与实现机制:中国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被引量:47
2013年
支撑中国启动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内需尤其是消费率水平。"消费消失"是一个不真实的命题,是一个统计现象。高房价的支出压力是阻碍中国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扩大内需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行动并不冲突,它是经济全球化转型升级的一种高级形式和发展阶段。"全球价值链"(GVC)转向"国内价值链"(NVC),进而逐步转向加入"全球创新链"(GIC),这种发展战略之间的转换和衔接,需要宏观层面为其提供实现的环境,需要微观层面在转换价值链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功能升级,需要中国本土企业抓住世界金融危机的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大力吸收国内外高级要素,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环节全球分工、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能力全球协调、创新核心以我为主"等特征的全球创新链体系中的重要一员。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战略偏重于增长和开放,而第二波全球化战略却需要以彻底的结构性改革为前提来支持增长和发展,尤其是加速启动民生导向性的制度改革。为此新一轮的开放局面需要形成全球化城市、全球化产业、全球化企业和全球化人才等支撑要素。
刘志彪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扩大内需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被引量:32
2013年
本文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引入了国际贸易的因素,强调了出口导向贸易、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在形成地区发展差异中的决定性作用。据此我们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同时,我们根据中国新一轮以扩大内需为基点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分析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从全球价值链逐步走向国内价值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创新体制机制,塑造"强政府+强市场"的调节机制。根据我国体制变迁趋势和政策选择的依据,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在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领域做了归类分析。
刘志彪
关键词: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中国区域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