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08-2-108)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盛波吕发金吕富荣肖智博刘楠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血管成像
  • 4篇CT血管成像
  • 4篇成像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颈静脉
  • 2篇颈静脉球
  • 2篇静脉
  • 1篇影像
  • 1篇直窦
  • 1篇乳突
  • 1篇乳突孔
  • 1篇矢状
  • 1篇矢状窦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慢性
  • 1篇慢性脑积水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吕富荣
  • 5篇吕发金
  • 5篇盛波
  • 4篇尤云峰
  • 4篇肖智博
  • 4篇刘楠
  • 3篇欧阳羽
  • 1篇邓金木
  • 1篇肖云华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T血管成像直窦近端解剖结构与慢性脑积水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直窦近端解剖形态的CT血管成像表现与慢性脑积水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慢性脑积水患者及50名正常人接受头部CT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比观察慢性脑积水患者与正常人直窦近端影像,比较二者直窦顶、下矢状窦及大脑大静脉汇入直窦处形态,以及大脑大静脉及下矢状窦的长度、汇入直窦处的管径。结果①慢性脑积水患者直窦顶、下矢状窦形态显示与正常人无差异,大脑大静脉汇入直窦I型明显高于正常人。②慢性脑积水患者大脑大静脉及下矢状窦的长度及汇入直窦处管径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减小。结论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直窦近端大脑大静脉及下矢状窦的长度和管径大小,对慢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刘楠吕富荣吕发金尤云峰盛波
关键词:脑积水直窦血管造影术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颈静脉球解剖研究
2011年
目的进一步明确颈静脉球(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资料与方法回顾性三维重组110例行头部CTA检查患者横窦、乙状窦及JB影像,利用常规CTA及减影CTA结合多种图像重组方法,观察和分析JB的相关解剖学特征。结果 JB形态分为平坦型(占56.8%)、上突型(占43.2%),JB顶高于内听道下缘定义为高位JB,其出现率为10.5%,其中女性占78.3%,右侧JB到内听道的距离小于左侧,JB到内耳道的距离随着JB高度增加而减少,横窦优势引流与JB形态有关,但其与JB高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减影CTA能对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准确评价,对该区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盛波吕富荣肖智博欧阳羽吕发金尤云峰刘楠
关键词:颈静脉球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
CT血管成像乳突导静脉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乳突孔及乳突导静脉管进行形态观察及定位,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回顾性重建67例采用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的乳突孔影像,测量乳突孔位置及观察乳突导静脉管走行。结果乳突孔数量及位置变异较大,乳突导静脉管走行多样,其外口明显多于内口,乳突导静脉管外口主要位于星点与乳突尖连线的后方1.5 cm范围内,且位于星点侧靠近中点1.5 cm范围内,内口大部分位于星点到乳突尖连线前上方1 cm范围内,并且主要集中在星点与乳突尖中线两侧1 cm范围内,上述区域即为乳突导静脉管走行区域。结论乳突孔、乳突导静脉管及走行其中的导静脉正常解剖变异复杂,CT三维成像能够对其很好评价。
盛波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尤云峰刘楠
关键词:乳突孔CT
CT血管成像显示颈静脉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常规CTA及减影CTA技术显示颈静脉球的能力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先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同期显示全脑血管,重建110名接受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者的颈静脉球图像,评价常规CTA及减影CTA显示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价值。结果颈静脉球显示率为100%。颈静脉球形态分为平坦型(125/220,56.82%)、上突型(95/220,43.18%),颈静脉球顶至颈静脉孔下缘的高度右侧高于左侧(t=4.127,P<0.001),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发现率分别为10.45%(23/220)、6.36%(14/220),左、右侧颈静脉球顶到内听道的距离分别为(7.71±3.15)mm、(6.72±2.71)mm(t=2.48,P=0.02)。结论 CTA可观察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诊断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是显示颈静脉球的可行方法。
盛波吕富荣肖智博欧阳羽吕发金尤云峰肖云华
关键词:颈静脉球
成人CT血管成像横窦体表定位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利于64排螺旋CT确定横窦和乙状窦的体表定位,评价采用上项线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作为横窦标志的准确性,为横窦区入路相关手术的骨窗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重建100例进行过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患者的横窦和乙状窦影像,对比观察体表骨性标志与静脉窦的位置关系,确定横窦的体表定位。结果星点主要位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的横窦侧;星点位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前上方占4%,星点恰好位于连接部占81%,星点位于连接部后下方占15%。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和上项线走行不完全一致,它们与横窦的关系多样;上项线与横窦走行不一致;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可作近段横窦的定位标志,但是随着它们向外移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则主要位于横窦下方,并且它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结论上项线不能代表颧弓-枕外隆突连线的走行,同时它们都不是定位横窦的可靠标志,64排螺旋CT的头部减影CTA检查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来明确个体解剖资料从而定位横窦和乙状窦,以便指导横窦区相关手术入路设计。
盛波吕富荣肖智博欧阳羽吕发金邓金木刘楠
关键词:横窦CT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