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663)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林森张娜郭旭辉李志勇徐鹤凤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彝药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植物寄生
  • 2篇中药
  • 2篇寄生
  • 2篇胶原
  • 2篇干预
  • 2篇AS
  • 1篇代谢
  • 1篇单方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调血
  • 1篇调血脂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学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机构

  • 1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11篇李林森
  • 4篇张娜
  • 3篇郭旭辉
  • 3篇李志勇
  • 1篇房立岩
  • 1篇徐鹤凤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AS血管重构的关系及中药逆转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和复方均能调节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达到抗AS的作用,作者对MMPs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中医药的逆转作用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寻找有效的防治AS的中药提供帮助。血管重构(VR)的核心病变是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以及基质成分的合成、降解及重新排列等过程。从中医辨证角度考虑,中药的多靶点、多作用途径的特点为其开发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为中药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针对其特点,具体的、有针对性的AS中医模型有待开发,同时,中药单体的提取以及药物药理的作用仍要研究,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选药的原则,将中医宏观证型与现代医学的微观辨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AS的作用。
张娜李志勇焦慧琳李林森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重构中药逆转
红花桑寄生的药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为红花桑寄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红花桑寄生抗肿瘤、抗氧化、强心等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近年来红花桑寄生的研究发展较快,其药理作用为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强心等。然而这些药理作用得不到合理阐释,其临床补肝肾、祛风湿、养血安胎功效,其治疗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痛、胎动不安、产后乳少的药理作用机制不清楚。因此,红花桑寄生的药理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阐明其临床功效的确切作用机制。
徐鹤凤李林森郭旭辉
关键词:化学成分
彝药塔若散干预易损性斑块胶原合成/降解失衡的理论机制被引量:2
2012年
胶原合成减少和/或降解增加是导致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P4Hαl是影响胶原合成的重要修饰酶,而EMMPRI、MMPS-14、MMPS-9是影响胶原降解的重要酶。调节P4Hαl、EMMPRI、MMPS-14、MMPS-9表达能影响胶原的代谢,而干预胶原合成与降解失衡对于稳定易损性斑块具有重要意义。彝族医学认为CAS易损性斑块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风邪内动,血脉痉挛,其防治经验方塔若散具有"息风止痉"的功效。文章初步探讨影响胶原代谢的机制,并阐明彝药塔若散干预易损性斑块的理论依据。
李林森
关键词:胶原
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的应用。方法借鉴中医药临床应用理论,采用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的方法,对彝医药现存医籍《彝药志》《聂苏诺期》《彝族医药》等十余部文献中记载的20种常用植物寄生类彝药进行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探讨及分类总结。结果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单方使用剂量一般在10—30g左右,主要应用在内科、外科和妇科三方面。结论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主治病症包括风湿、不孕症、虚劳、外伤、腰痛等,复方缺乏配伍、用量及用药禁忌的原则。
李林森焦慧琳
关键词:彝药寄生单方
胶原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中医药论治的研究进展
2015年
目的: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继发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胶原代谢与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中医药论治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既往中医药治疗多从补益肝脾肾、活血化痰通络、清热解毒等角度对AS进行干预,并多从降脂、抗炎症反应、抗氧化等角度进行作用机制研究,但对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与认识不足,有关调节胶原代谢影响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作为影响AS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胶原代谢的平衡可能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焦慧琳乔康哲李林森
关键词:胶原代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小檗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小檗碱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小檗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等方面来实现抗肿瘤的作用。本文肯定了其在抗肿瘤方面效果的同时,又提出了未来应加强小檗碱在联合用药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研究小檗碱等中草药提取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独特药效提供依据,同时,期望为临床治疗肿瘤等疾病提出新的思路。
张娜郭旭辉李林森
关键词:小檗碱抗肿瘤
“风邪内动,血脉痉挛”病机假说及彝药塔若散干预CAS易损性斑块的理论依据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回顾既往易损性斑块的中医病机认识,结合彝族医学的理论认识,发现风邪内动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易损性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病重要的病因病机联系,提出了"风邪内动——斑块易损性"的病机假说,认为CAS易损性斑块的病机是本为肝脾肾不足,标为痰瘀热毒互结,发则风邪内动。其中"内风"为斑块"易损性"的关键病理因素,"风邪内动,血脉痉挛"为斑块易损性的主要病机。确立了CAS易损性斑块的治疗原则:急则"息风止痉",稳定斑块;缓则化痰逐瘀解毒,补益肝脾肾,并初步阐明彝药塔若散干预易损性斑块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李林森郭旭辉
关键词:风邪
息风止痉法干预AS易损性斑块IL-6、TNF-α的理论机制探讨
2012年
炎症反应是导致AS发生发展,尤其是AS斑块发生易损和破裂主要机制之一。IL-6、TNF-α在炎症反应、斑块易损性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IL-6、TNF-α干预炎症反应,对于稳定易损性斑块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医学及彝族医学的病机认识,提出"风邪内动,血脉痉挛"为斑块易损性的主要病机,"息风止痉"法为治疗原则。文章初步探讨IL-6、TNF-α影响AS炎症反应的机制,并阐明息风止痉法干预易损性斑块炎症反应的理论依据。
李林森
关键词:AS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新认识及有关中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3年
在慢性疾病过程中,免疫炎症反应的存在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方面的文献整理,对慢性免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显著作用有了更深入了解。重点综述了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炎症因子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协同不同性质的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以期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
张娜李林森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细胞炎症反应炎症因子中药
植物寄生类彝药药性的四气和五味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植物寄生类彝药药性中的四气、五味及功效。方法:借鉴中药药性理论,采用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的方法,对彝医药现存古籍—《彝药志》、《聂苏诺期》、《彝族医药》等十余部文献中记载的26种常用植物寄生类彝药进行四气、五味及功效规律的总结。结果:植物寄生类彝药的四气构成比为温性>寒性=凉性>平性>热性;五味中单味构成比为含苦味>含涩味>含辛味=含酸味>含甘味=含淡味>含咸味。从多味组合角度看,两味组合中苦涩的有7种,苦辛、酸苦、酸涩各1种;三味组合为酸苦涩、苦辛涩各1个。结论:植物寄生类彝药药性的四气以温性药居多,寒、凉类次之,平性再次之,无热性药。五味有单味、两味及三味的组合,其中单味以苦味最多,无淡味药。两味以苦涩味最多,三味包括酸苦涩、苦辛涩。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是植物寄生类彝药的三大主要功效。
李林森房立岩焦慧琳李志勇
关键词:药性四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