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689)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晓艳张存泰朱遂强胡琦康慧聪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鱼藤
  • 1篇鱼藤酮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损伤
  • 1篇髓鞘
  • 1篇髓鞘溶解
  • 1篇髓鞘溶解症
  • 1篇突触
  • 1篇突触核蛋白
  • 1篇能神经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许峰
  • 2篇江红
  • 2篇康慧聪
  • 2篇胡琦
  • 2篇朱遂强
  • 2篇张存泰
  • 2篇刘晓艳
  • 1篇舒红格
  • 1篇刘建

传媒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低剂量鱼藤酮持续灌胃处理致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鱼藤酮持续灌胃致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5只,2组均给予连续灌胃12周,模型组灌注0.01 mL/g鱼藤酮氯仿溶液,对照组灌注0.01 mL/g氯仿溶液。在灌胃前、灌胃6周、12周时对肠、胸段脊髓、中脑行α-突触核蛋白(α-Syn)、硫磺素S(ThS)、酪氨酸羟化酶(TH)等免疫组化染色。灌胃12周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2组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灌胃6周时模型组小肠内、胸段脊髓处α-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ThS表达比例增多,中脑处α-Syn及TH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灌胃12周时,模型组中脑α-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P=0.011)。灌胃12周后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部可见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不规则肿胀,细胞核形态各异,部分神经元溶解坏死,数目减少,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持续鱼藤酮灌胃可能首先在小肠神经丛局部形成α-Syn多聚体,再通过类朊蛋白途径沿着神经传导通路播散至脑内而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黄梦阳江红胡琦康慧聪许峰刘晓艳张存泰朱遂强
关键词:鱼藤酮突触核蛋白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桥外髓鞘溶解症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的MRI和CT表现。方法共收集10例快速纠正低钠血症后出现的EPM,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10例患者的低钠血症病因各异,其中腺垂体功能减退症3例,咯血后静滴垂体后叶素2例,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并消化道出血1例,肝移植术后1例,肠梗阻1例,慢性腹泻1例。10例患者均行MRI T1WI、T2WI及T2FLAIR扫描,其中有3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1例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3例行CT扫描。结果 10例患者MRI平扫发现渗透性脱髓鞘病灶累及尾状核8次、豆状核8次、丘脑5次、颞叶3次、顶叶3次、额叶2次、枕叶1次,其中有3例同时累及脑桥;3例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5例DWI扫描均显示与T2WI相对应的斑片状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呈等或稍低信号;1例行MRS见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峰减低,胆碱复合物(Chol)峰未见明显变化,NAA/Chol比值减低,未出现明显乳酸(Lac)峰。3例CT扫描中仅有1例于双侧尾状核及豆状核见低密度,余2例未发现病灶。结论 EPM的CT扫描多有假阴性,MRI为首选检查,常表现为基底节、丘脑或皮层处T1低信号,T2高信号,无占位和强化效应,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呈等或稍低信号,MRS可出现NAA峰减低,NAA/Chol比值减低。
胡琦张存泰刘建江红舒红格康慧聪许峰刘晓艳朱遂强
关键词:脑桥外髓鞘溶解症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T成像MRI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