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35-1949)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玉娟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县长
  • 3篇根据地
  • 2篇动物
  • 2篇动员
  • 2篇野生动物
  • 2篇战时
  • 2篇战争
  • 2篇社会动员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1篇地方自治
  • 1篇地理
  • 1篇新县制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机构
  • 1篇养廉
  • 1篇造林
  • 1篇战争环境
  • 1篇整饬
  • 1篇政区

机构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西安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王玉娟

传媒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国农史
  • 1篇新西部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动员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文章梳理并阐释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动员内涵及成效:思想动员——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经济动员——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组织动员——成立群众组织;政治动员——组织民主选举。这些社会动员工作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赵华蕾程森
关键词: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贪污的整饬与实效——以川省设置县长“养廉金”为例
2017年
抗战时期,县长等基层行政人员贪污现象层见叠出,导致基层吏治常为时人所诟病。对此,政府当局采取多种措施整饬贪污。在战争背景下,"军用浩繁"而"国用耗竭",但为整饬贪污,政治当局还从提高县长待遇入手,如设置县长"养廉金"。然而"养廉金"的设置并没有达到政府当局的初衷,县长贪污现象一如从前。县长"养廉金"之所以失效,与战时严重的通货膨胀有关,也与国家经济实力有关。实际上,"养廉金"抑制贪污的作用毕竟有限,须有相应配套措施,如严惩贪污的法律、法规,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等。政府当局对于这些配套措施并非没有设置,只不过未达到应有效果,如严法执行不力,权力的监督体制作用有限,形同虚设等。这些措施为什么会失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王玉娟
关键词:抗战时期贪污腐败
晋冀鲁豫边区植树造林运动述论被引量:2
2022年
在晋冀鲁豫边区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敌伪军事政策的打击背景下,植树造林运动作为边区人民谋生存、谋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边区政府的首要工作任务。边区政府为改善边区自然环境,创造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条例、下达各种工作指示来推动植树造林运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注重宣传教育、设立森林管理机构来保障植树造林运动的有效进行。边区植树造林运动的大规模开展不仅推进了边区生产建设进程,保障了边区长久的发展,也为如今我国生态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重要启示。
李维钰程森
关键词:晋冀鲁豫植树造林生态治理
战争、地貌改造与社会动员——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挖道沟运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自抗战后逐步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平原地貌有利于日军的行动和进攻,并不利于根据地军民的防御和坚守。中国共产党自创建平原根据地之初即投入到大规模的改造平原地貌、地物的运动之中,其中挖道沟运动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道沟是战争环境下人为创造的人工地貌,最先起源于冀中,后向冀南、冀鲁豫、冀东、冀鲁边、山东、淮北、苏北等平原地区扩展。道沟具有一定的规格和内部构造,不仅能阻滞日军行进、截断敌方运输补给,还具有隐蔽自己、打击敌人及战时便于我方运输、转移和突围等多种功能。中国共产党依靠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保障了道沟的修造和维护。道沟具有网状的结构和地上隆起的景观形态,使平原变成了"丘陵",最终成为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持久抗战的地理依托。
程森
关键词:社会动员
抗战时期川省县长权责的演变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1939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县各级组织纲要》,通令各省普遍实行"新县制"以推进地方自治。国民政府借地方"自治"名义,逐渐加强中央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度。随着国家权力向下延伸与扩张,国家基层行政官员县长的职责也相应加重。同时在抗战背景下,由于军事需要,县长承担着不同以往的重任。县长不仅必须努力推进大量本职工作,还必须完成众多兼职工作。县长事繁任重影响着其行政作为的发挥,也影响着民众对县长及国民政府之观感。
王玉娟
关键词:新县制地方自治
民国县长任职保障研究——以1935-1949年四川县长群体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民国时期,县长更换频繁,1935年川政统一后的四川亦然。川省县长之所以频繁更换,主要与四川政治的区域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即从川政统一始,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派系之间的权力争斗便贯穿于四川政治进程。每一届省主席上台后出于权力掌控的考虑,制定并出台新的县长人事制度,于是县长大规模更调。针对县长任期短、更换快等情况,中央与地方皆出台相应制度给予保障,民意机关亦呼吁执行"县长三年一任"制度。无奈各届省政府出于自身政治立场的考虑,将中央法令条文及民意机关提案搁置一旁,未予有力执行。
王玉娟
关键词:基层权力
资源利用与灾害应对:陕甘宁边区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陕甘宁边区境内有各种野生动物生存其间,野生动物被视为调剂生活、增加收入的重要资源,边区军民通过“打山”获取野生动物。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野生动物频繁进入农耕区咬死、咬伤人畜,啃食庄稼,边区政府和民众依靠除害运动加以应对。陕甘宁边区时期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持续紧张状态,是当时人与自然竞争、斗争结果的外化表现,是在战争环境下人类面对严重生存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具有特殊的时空尺度特性。打山和除害运动一方面造成一些大型兽类减退,生物多样性降低;另一方面又使得人畜生命和农业生产得到保障,一定程度上也破除了迷信,提高了政府威望。探索不同时期人对自然认识、利用和改造以实现其价值的史实,让自然走进历史,并为保障自然完整、和谐、美丽贡献历史殷鉴,应是当代环境历史研究者的职责。
程森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利用
荒野向田园转化的政区适应——南泥湾垦区的变迁被引量:1
2021年
南泥湾垦区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设置的军民垦荒区域,其辖区范围和行政演化长期以来未见明确的系统阐释。随着南泥湾的发现和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南泥湾作为军事、移民垦荒区,南泥湾由荒野逐步向田园转化。在此过程中,边区政府不断调整垦区的行政区划,垦区历经乡级垦区、区级垦区和县级垦区三个阶段。与此同时,边区政府又先后设置了南泥湾农场管理处、南泥湾乡政府和南泥湾垦区政府三个行政管理机构,垦区的性质也逐渐由军事垦荒区向民众生产区域转变。南泥湾垦区的景观转化与政区演变关系的揭示,提示有必要加强革命地理问题研究,特别是革命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与创造两种行为,重视革命者在改造地理环境过程中的意识、思想与反思,以便构建自1921年以来中共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史的完整序列。
程森
南泥湾大生产时期三五九旅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1年
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解决边区经济困难,三五九旅受命于南泥湾进行屯垦。由于军队直接从事生产劳动在当时尚属稀见,加之屯垦开荒面临极大的困难,三五九旅屯垦战士产生了轻视生产、害怕生产等畏惧心理。为快速投入到生产劳动、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任务,在党的领导下,三五九旅全旅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整风运动中,将生产动员与思想整风结合起来,通过写反思笔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全军统一了思想,思想政治风貌得到很大改观,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成绩,也改善了军民关系。三五九旅最终成为边区生产整军的旗帜及各大根据地进行大生产运动学习的榜样。
金燕程森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战争环境下的人与野生动物——华北根据地除害兽运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1937—1949年间,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和连年战争环境作用下,华北各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其表现之一即为野生动物频繁异常活动,出入农耕区危害人畜和庄稼,被民众视为一种天灾。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华北各根据地纷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除害兽运动。该运动在当时被认为不仅保护了人畜安全、减少了农业损失,还增加了农民收入,间接支持了战争,从而被持续性地执行下去,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化行为。在严峻的战争环境和生态危机双重压力作用下,人们注重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和危害应对,而无法产生保护思想。华北根据地时期人对野生动物的这种生态观也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之后。
程森
关键词:华北根据地生态危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