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53B01)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龙从霞游泳马友鑫罗红刘文俊更多>>
相关机构:毕节地区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毕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试验区
  • 4篇毕节试验区
  • 3篇生态环境
  • 2篇喀斯特山区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信息服务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发展
  • 1篇信息化发展水...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岩溶
  • 1篇岩溶石漠化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动态...
  • 1篇生态环境监测
  • 1篇生态环境治理
  • 1篇石漠化
  • 1篇数据库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6篇毕节地区科技...
  • 2篇毕节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龙从霞
  • 4篇游泳
  • 2篇左太安
  • 2篇李红梅
  • 2篇张阳
  • 2篇刘文俊
  • 2篇罗红
  • 2篇马友鑫
  • 1篇刘禹
  • 1篇王才军
  • 1篇赵泽英
  • 1篇苏维词
  • 1篇左羽
  • 1篇彭志良
  • 1篇孙德亮
  • 1篇龙海
  • 1篇李莉婕
  • 1篇吴家福
  • 1篇陶景妍
  • 1篇符辉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边远山区县域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以毕节试验区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以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最能反映边远山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信息资源、信息应用、信息产业和信息人才等指标,构建边远山区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毕节试验区8个县(市)进行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8个县(市)农村信息化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毕节市>金沙县>黔西县>纳雍县>大方县>赫章县>威宁县>织金县,农村信息化水平最好的是毕节市,信息化水平最低的是织金县和威宁县。可以为决策者科学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游泳龙从霞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毕节试验区
毕节喀斯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服务及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本次研究利用3S技术对毕节喀斯特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服务系统及其数据共享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试点,在毕节喀斯特地区空间数据库基础上,构建了毕节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并利用REST和Mushup技术解决了毕节喀斯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服务系统设计过程中数据共享关键技术,为科研需求提供了数据共享服务,并为用户提供了毕节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准确、全面、详实的数据和科研成果。
左羽龙从霞
关键词:REST环境监测
采用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估算RUSLE模型中地形因子探讨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基于AML的提取坡长值的新方法——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对贵州省毕节地区5个不同范围区域的DEM数据进行坡长值、地形因子的提取,并与基于AML的迭代累计坡长法和基于C++的迭代累计坡长法对提取坡长值的时间消耗、地形因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AML的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能够实现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中坡长值、地形因子的提取,可达到与迭代累计坡长法相同的效果;与基于AML的迭代累计坡长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大大减少了提取坡长值的时间消耗,可实现基于AML的坡长值、地形因子提取在大范围区域上的扩展;与基于C++的迭代累计坡长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时效和结果相当,程序编写简单,容易修改和调试,能更普遍应用于GIS用户.
罗红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
关键词:地形因子
基于WebGIS的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体系结构、运行环境和WebGIS的解决方案与实现方法,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功能模块等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流程。
赵泽英彭志良龙从霞张阳李莉婕龙海
关键词:WEBGIS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
黔西北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黔西北地区1974,1992和2008年共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和模拟了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前后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主要地类转化类型的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1974—2008年灌木林和旱地面积变化剧烈,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1974—1992年,随旱地面积的显著增加,灌木林的显著减少,黔西北土壤侵蚀模数由29.55t/(hm2.a)上升到37.76t/(hm2.a),随旱地面积的显著减少,灌木林、有林地的显著增多,2008年下降到30.39t/(hm2.a);旱地和其他地类发生土壤侵蚀最为剧烈,大面积的灌木林转为旱地是1992年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而大面积的旱地转为灌木林和有林地使2008年土壤侵蚀状况显著改善,灌木林转为旱地仍是近期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灌木林的使用管理。
罗红马友鑫吴家福刘文俊李红梅吴建普
关键词:土壤侵蚀黔西北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岩溶石漠化区土地质量评价——以毕节试验区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毕节试验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岩溶脆弱区,山高坡陡,宜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石漠化严重。2008年在全国石漠化严重的8省(区、市)启动实施了100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其中毕节地区8个县市全部被划为治理示范点。研究以石漠化严重的毕节试验区为例,选择与石漠化最为密切的自然干扰因子、社会干扰因子和石漠化景观格局因子,构建岩溶地区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毕节试验区8个县市进行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土地质量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威宁县>金沙县>黔西县>毕节市>赫章县>织金县>大方县>纳雍县。土地质量水平较好的是威宁县和金沙县;土地质量水平一般的为黔西县、毕节市、赫章县、织金县、大方县和纳雍县。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才军游泳左太安孙德亮
关键词:石漠化毕节试验区
3S技术在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以毕节试验区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在阐述毕节喀斯特山区脆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3S技术在毕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数据调查、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生态环境3D模拟与分析、生态环境预警分析以及生态环境信息传播6个方面的应用。同时对3S技术在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龙从霞左太安苏维词游泳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毕节试验区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以贵州省大方县桶井村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系统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基础数据的保密性与局部共享性的基础上,建立基于B/S与C/S模式相结合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包含基础空间数据库、多专题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专家知识库。实现将RS、GIS、GPS、3D等技术在生态预警、分析、决策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揭示贵州省大方县桶井村的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现状特征与规律,认识其景观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模式,为生态修复模式、规划决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龙从霞符辉游泳张阳刘禹陶景妍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ARCGISENGINE环境动态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