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06MA298)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符伟军高江平洪宝发张磊张秉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种植自体尿道上皮细胞的生物可降解非编织网状尿道内支架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被引量:1
- 2008年
- 背景:利用人工合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组织工程化尿道支架修复尿道狭窄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目的:观察种植自体尿道上皮细胞的生物可降解非编织网状尿道内支架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的效果及实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6-03/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试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钳取兔自体尿道黏膜组织,体外培养尿道上皮细胞,种植于L型聚乳酸为原料制备的生物可降解非编织网状尿道内支架上。方法:将成年新西兰雄兔28只随机分成2组,尿道内支架置入组建立战伤性尿道狭窄模型,然后切除狭窄瘢痕组织,置入植细胞的尿道内支架;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仅手术,不置入支架。主要观察指标:尿道镜和尿道造影观察支架及尿道通畅情况;尿流动力学检测观察排尿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生长及组织相容性。结果:培养的尿路上皮细胞在尿道支架上生长、增殖状态良好,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植细胞支架置入后,无排尿困难和其他并发症。尿道镜、逆行尿道造影检查发现狭窄段尿道通畅;两组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证实支架置入部位尿道能完全上皮化。结论:植自体尿路上皮细胞的可降解的非编织网状尿道内支架能成功修复爆震伤性狭窄段尿道,无并发症,具有临床可行性。
- 张秉鸿符伟军高江平洪宝发张磊杨勇孟波朱宁崔福斋
- 关键词:尿道狭窄尿路上皮
- 兔尿道上皮细胞的体外连续培养
- 2008年
- 背景:尿道损伤后的瘢痕挛缩或缺损可导致狭窄,寻找理想的修复替代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黏膜组织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2在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雄兔6只,体质量3.0~3.5kg:实验用DispaseⅡ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尿道黏膜组织,分离上皮采用DispaseⅡ工作液,上皮细胞间的分离采用混合消化酶(1.25g/L胰蛋白酶与0.2g/L乙二胺四乙酸等体积混合)消化,以差速贴壁法排除成纤维细胞。使用DMEM与F123:1混合培养液加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对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单纯培养和传代培养;取第2-6代细胞进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正常尿道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为阳性对照组,以成纤维细胞铺片为阴性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增殖情况。②采用活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状态。③以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细胞鉴定。结果:①原代培养3-5d细胞逐渐生长融合成片,如铺路石状,细胞大小均一。生长期内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细胞可传9~10代。②第4~6代细胞在免疫荧光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中显示良好形态。③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培养尿道上皮种子细胞。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较快。经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鉴定为纯化的尿道上皮细胞。
- 王春杨符伟军张秉宏洪宝发高江平王晓雄
- 关键词:尿道上皮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