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HW094)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秦启亮郭晓尉秦玉平刘传蛟翟丽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碘盐
  • 2篇碘缺乏
  • 2篇碘缺乏病
  • 2篇食盐
  • 2篇非碘盐
  • 2篇
  • 1篇碘缺乏地区
  • 1篇碘营养
  • 1篇动态监测
  • 1篇营养
  • 1篇育龄
  • 1篇育龄妇女
  • 1篇食盐加碘
  • 1篇全民食盐加碘
  • 1篇消除碘缺乏病
  • 1篇居民户
  • 1篇加碘
  • 1篇妇女
  • 1篇干预
  • 1篇干预项目

机构

  • 5篇山东省地方病...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 1篇潍坊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秦启亮
  • 4篇郭晓尉
  • 3篇秦玉平
  • 3篇刘传蛟
  • 2篇黄居梅
  • 2篇翟丽屏
  • 1篇李正云
  • 1篇王金彪
  • 1篇李素梅
  • 1篇徐相凯
  • 1篇李涛
  • 1篇蒋雯
  • 1篇刘源
  • 1篇李平
  • 1篇王晓明
  • 1篇董惠洁
  • 1篇陈作霖

传媒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山东省碘缺乏地区非碘盐分布状况及其干预效果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调查山东省碘缺乏地区非碘盐分布现状以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生产、居民户层次进行食用盐抽样检测,整群随机抽取学龄儿童检查甲状腺和测定尿碘水平,并与往年结果比较。结果生产层次碘盐批质量合格率为94.6%,碘含量(32.7±6.4)mg/kg。仅1999年的批质量合格率低于90%。居民户层次检测食用盐27 423份,其中加碘盐占95.5%,合格碘盐占91.2%,非碘盐占4.5%;全省碘盐覆盖率95.9%,合格碘盐食用率91.1%,非碘盐率4.1%。87.6%的县碘盐覆盖率≥90%,74.2%县合格碘盐食用率≥90%,12.4%县非碘盐率>10%;75.0%的非碘盐县分布在沿海产盐区,25.0%分布于内陆。儿童甲状腺肿大率7.7%,尿碘中位数199.1μg/L。结论山东省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在省级水平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IDD)目标,但在县级水平未实现目标,应对沿海地区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加以彻底解决。
郭晓尉秦启亮刘传蛟黄居梅翟丽屏刘源秦玉平
关键词:碘盐非碘盐干预
山东省碘盐生产质量与居民户食用状况动态监测分析
2008年
目的动态监测山东省实施非碘盐综合干预项目后,历年来生产企业与居民户层次的碘盐生产与食用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每年度对全省范围的生产企业和居民户食用盐样本进行抽样检测。结果2002~2006年5年间,生产企业碘盐的批质量合格率均稳定在95%左右。2002~2007年6年间,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均稳定在95%以上,碘盐合格率均在95%上下,合格碘盐食用率均≥90%,非碘盐率均〈5%,且均明显好于1999年基线调查结果。居民户非碘盐率〉10%的问题县在2001~2003年间均明显减少,而在2004年后又出现明显反弹现象。结论山东省生产企业的碘盐质量稳定良好,但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在县级水平尚未达到消除IDD目标要求,应加大对沿海地区非碘盐的彻底综合整治。
黄居梅郭晓尉秦玉平翟丽屏蒋雯刘传蛟秦启亮
关键词:碘盐居民户动态监测
山东省消除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回顾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山东省消除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7年回顾分析,总结项目取得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障碍,探讨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结果1999~2002年项目实施期间各项目县碘盐覆盖率持续上升至90%以上,干预后目标人群的碘缺乏病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居民购盐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2003年之后,部分项目县碘盐覆盖率出现了明显下滑。结论山东省通过综合干预项目的实施,能较好地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改变居民不良的购盐行为,提高碘盐覆盖率。今后需加强投入与管理,巩固项目取得的成果,促进消除碘缺乏病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张根红董惠洁秦启亮刘传蛟李素梅
关键词:碘缺乏病干预项目
高非碘盐率地区育龄妇女的碘营养监测与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非碘盐较高地区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制定县级消除碘缺乏病(IDD)评价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县为单位同步开展碘盐监测和尿碘监测。每个县均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村。每个村抽取8户居民食盐样检测碘含量,抽取其中的4户采1名15~55岁妇女一次随意尿样检测尿碘水平。结果5个市区居民户非碘盐率平均15.8%、碘盐覆盖率84.2%和合格碘盐食用率79.0%,寿光、即墨2市的各项指标率分别为44.4%、55.6%、41.0%和19.4%、80.6%、80.6%。5个市区妇女尿碘平均水平(248.5±1138.0)μg/,L,尿碘中位数(MUI)157.2μg/L,其MUI均在138.5-186.0μg/L之间。仅48.7%的妇女尿碘处于适宜或可接受水平。32.8%的碘摄入不足,18.3%的碘摄入过量。尿碘水平在100~300μg/L之间的妇女人数占各市区检测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3%、33.3%、22.2%、36、8%和34.0%,均有相当比例的妇女尿碘〈100μg/L。以孕妇的MUI最高,哺乳妇女的最低且〈100μg/L。哺乳妇女仅34.0%的碘摄入适宜或可接受,53.2%的碘摄入不足。沿海地区、近沿海区、内陆平原、内陆山区的妇女MUI依次下降。有无碘食物摄入妇女的MUI分别为159.0μg/L和147.0μg/L,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县级碘盐监测可评价消除IDD目标进程并能发现非碘盐地区,县级尿碘监测可评价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但应分析尿碘频数分布。居民户碘盐和育龄妇女尿碘可作为县级IDD监测的主要指标。
郭晓尉王金彪李涛李平陈作霖徐相凯李正云秦启亮
关键词:营养食盐妇女
山东省全民食盐加碘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06年
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和黄河下游,辖17个市、139个县(市、区)、1919个乡镇(街办)。是我国既有大面积碘缺乏地区又存在广泛高碘地区的省份之一。1998年《山东省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办法》(以下简称《条例》)确定14个市的99个县(市、区)为碘缺乏地区.多分布在鲁中南和胶东半岛地区.生活人口6500万;7个市的40个县(市、区)为高碘地区,
郭晓尉秦启亮秦玉平王晓明
关键词:食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