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3]88-1)

作品数:7 被引量:103H指数:6
相关作者:司彬姚小华任华东何丙辉李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植被
  • 5篇演替
  • 5篇喀斯特植被
  • 4篇演替过程
  • 4篇恢复演替
  • 4篇恢复演替过程
  • 3篇植被恢复
  • 3篇石漠化
  • 3篇自然演替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物种组成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理化
  • 2篇黔中
  • 1篇养分
  • 1篇山松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7篇何丙辉
  • 7篇任华东
  • 7篇姚小华
  • 7篇司彬
  • 6篇李生

传媒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富源喀斯特地区两种华山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其中应用物种丰富度、S 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分析了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各生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在始材林阶段达到最大,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幼树阶段,灌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林阶段。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华山松人工纯林的始材林阶段;而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则比华山松人工纯林始材林阶段高。华山松人工纯林幼树阶段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进入始材林阶段后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化不大,而以乔木层为最低。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华山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滇东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趋势;乔木层的多样性先上升到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达到最大,然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群落总体的多样性也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除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灌木层的多样性大于草本层外,其余各阶段均为草本层多样性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乔木层多样性最低.云南松作为乔、灌层的先锋种,作用突出;壳斗科植物则为乔木层的建群种.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
桂西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被引量:15
2008年
桂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除草本层外,各生活型物种丰富度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略有波动,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都逐渐下降,到顶级群落阶段达到最低;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各测度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各测度指数达到峰值的阶段不同.草丛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进入草灌阶段以后,灌木层多样性上升并逐渐超过草本层;当乔木出现后,乔木层多样性最低.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
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逐渐降低,空隙度上升;土壤由弱碱性向弱酸性演替;土壤中速效养分、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演替进行而不断上升,速效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在次生乔林阶段达到最大;而全钾含量则随演替进行而不断下降。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石漠化植被恢复黔中
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原因及植被恢复途径探讨被引量:21
2006年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人的干预下,喀斯特地区植被和土壤退化导致的结果。通过回顾国内外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情况,在分析喀斯特植被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基础上,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应该选择合适的树种、合适的造林方式和治理模式,分阶段人为促进封山育林,转移剩余劳动力,用可持续理论引导当地居民逐渐改变古老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司彬何丙辉姚小华任华东
关键词:石漠化植被恢复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滇东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滇东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从草灌阶段开始降低,到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降到最低,在高山栎林阶段有所回升,而空隙度的变化则正好相反;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土壤均为弱酸性;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均从草灌阶段开始增加,到高山栎林阶段达到最大;全氮含量从草灌阶段开始增加,到高山栎林阶段达到最大;全磷含量分阶段增加,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全钾含量随演替进行上升到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达到最大后逐渐下降。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石漠化植被恢复土壤养分
黔中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被引量:18
2008年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黔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