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025)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5
相关作者:金雅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美学
  • 5篇美学精神
  • 4篇人生论
  • 3篇艺术
  • 2篇学理
  • 2篇人生论美学
  • 2篇审美
  • 2篇情感
  • 2篇趣味
  • 2篇境界
  • 2篇传承
  • 1篇大艺术
  • 1篇艺术精神
  • 1篇艺术境界
  • 1篇艺术实践
  • 1篇艺术学
  • 1篇艺术学理论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中国美学
  • 1篇中国现代美学

机构

  • 10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金雅

传媒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艺术百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被引量:16
2015年
从现代学科的意义上说,美学是"援西入中"的产物。西方经典美学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性特征、科学化形态对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与学科建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对西方美学盲目崇信、简单照搬、生硬套用的现象也长期存在,使得中国美学严重缺失自身的原创和面向现实生活的活力与热度。事实上,中国美学有着自己深厚的人生论传统,它扎根于中国哲学的人生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诗性情韵,自老孔庄等先哲发绪,经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之理论自觉,初步建构起以审美艺术人生动态统一的大审美观、真善美张力贯通的美情观、物我有无出入诗性交融的审美境界观等为主要标志的中国式美学话语和审美精神,突出了审美活动的美育功能和人文向度,并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中有所承化。人生论美学的民族传统,有别于西方经典美学的学理特质,是中国美学最具特色和价值的部分之一。对于这一宝贵资源,今天我们应在中西古今融汇的广阔视野中予以发掘传承、弘扬推进,推动当下中国美学的理论原创与学派建设,形成与西方美学的深度对话,引领当代审美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引领国人生活实践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金雅
关键词:人生论美学审美精神
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6
2018年
摘要中国现代美学是中华美学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积极传承了民族美学的人文情怀、辩证思维、诗性品格、艺教传统等精神因子,也着力拓展了民族美学的人生视野、理性精神、崇高意趣、实践向度等精神要素。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的人文性、诗意性、践行性等民族特质相呼应,聚焦于追求审美艺术人生统一、真善美贯通的,以大美情韵为核心的审美创美相谐、知情意行合一的人生论美学精神,初步呈现出有别于以粹美或唯美为标识的西方现代美学精神的民族化核心精神旨趣。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展了中华美学精神所取得的实绩,既是贯通中华美学的民族血脉、推进其当代创新发展的阶梯和资源,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华美学走向世界、与世界美学深度对话互鉴的重要基础。
金雅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传承
加强中华美学精神与艺术实践的深度交融被引量:6
2016年
当前中国艺术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美学精神的引领,尤其是民族美学精神的深度融入。中华美学精神的突出特质是崇尚大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仅把艺术,也把整个宇宙和人生纳入创美体美的视域。中华艺术的审美价值观,不尚小艺术,而尚大艺术,重视艺术主体的情趣境格,重视艺术受众的化育涵泳,在抵御当代艺术实践欲望化、低俗化、市场化、形式化等偏畸上,具有深刻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引领意义。文艺工作者应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在艺术实践中传承宏扬践行创新民族审美精神与方法思维。
金雅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艺术实践
“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
2013年
晚期梁启超与早期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趣味"与"情趣"及其相关命题"生活艺术化"与"人生艺术化"、"无所为而为"与"无所为而为的玩索"等,显示了两人思想的承续与演化,共同构筑凸显了中国现代美学远功利而入世的中国式审美人生精神与旨趣。同时,梁启超的"趣味"范畴更重"为"与"不有"的关系,更重生命动入之美,更具从艺术走向人生的实践精神;朱光潜的"情趣"范畴则更重"为"与"玩索"的关系,更重生命静出之美,更突出以艺术观照人生的品鉴姿态。从梁启超到朱光潜,既是中国现代人生美学精神发展演进的一种过程,也埋下了20世纪中国美学从人生论到科学论转向的一种伏笔。
金雅
关键词:趣味情趣
“大诗人”的“情”与“境”:王国维艺术美学观下的人格理想
2022年
“大诗人”是王国维艺术美学观中塑造的理想艺术人格范畴,他对“大诗人”人格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内涵。文章首先考察了王国维对“大诗人”人格在艺术创作、审美态度以及其它方面的内涵规定,然后针对“大诗人”关键的“情感”和“境界”两大问题,探索“大诗人”情感深化和境界升华两支衍化路径的内涵。王国维对“大诗人”及“情”“境”的阐发,形成了王国维艺术美学观下的人格理想,其思想意义旨在实现艺术与人生的融合统一,同时影响了王国维艺术美学观的人生论旨向以及对自我人生的观照。考察王国维“大诗人”以及“情”与“境”的人格理想,将进一步丰富王国维艺术美学及人格审美思想的研究,并能为主体的艺术审美活动以及人格涵育提供理论依据。
李祎罡金雅
关键词:大诗人情感境界人生论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范畴命题与致思路径被引量:4
2013年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美育第一代重要的开拓者与代表人物之一。他将美育理论建设与人生审美建构相统一,以人格美化和人生关怀为中心,倡导"情感教育"与"趣味教育",并从前期的艺术"移人"到后期的"美术人"建构,逐渐由对美育的社会功能探讨转向人文价值探寻,叩问了由生命之"迸合"到"生活的艺术化"的诗性超越之径。其思想学说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体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引领创化了中国现代人生论美育的民族情韵。
金雅
关键词:美育思想情感教育趣味教育生活艺术化人生论
论美情被引量:9
2016年
"美情"是中华美学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精神特质之一。它与西方经典美学的"粹情"构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向度和学理品格。"美情"作为对"常情"的诗性建构与审美创化,集中聚焦为真善美贯通、创美审美统一等核心美学精神,具体呈现为挚、慧、大、趣等美质特征,也凸显了审美活动的人学向度。对民族美学"美情"思想的梳理研究和"美情"理论的自觉建设,是推动中华美学精神当代传承弘扬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中华美学贡献于世界美学和人类精神宝库的重要财富之一。
金雅
关键词:美情
宗白华的“艺术人生观”及其生命诗情
2015年
宗白华的艺术人生观是一种涵容艺术、人生、宇宙的生命诗情观。它以艺术人格建设为核心,追求自由和谐、充实灵动、超我忘我的生命诗情。它将生命情调、艺术境界、宇宙韵律相贯通,视至动而韵律为生命的最深真境与人生的最高秩序,是通向澄明之美的道路,也是感性实践与形上超越之契合,由美入真,并最终成就生命的诗情和至美的人生。
金雅
关键词:宗白华审美艺术境界
加强艺术学理论民族学理的建设被引量:5
2014年
艺术学理论民族学理的建设,既是学科自身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艺术实践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从综合的文化的角度认识艺术活动的传统。艺术、审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凸显了中国艺术理论以和谐理念、人间情怀、诗性品格等为基本特征的"大艺术"理论风貌。当前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应重视民族艺术理论的精神传统,在广纳中西滋养的基础上,重新打通民族审美与艺术精神的血脉,夯实艺术学理论的民族学理基石,推进建设既能与世界艺术理论对话又能切实解决自身问题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话语和学理体系。
金雅
关键词:人间情怀诗性品格大艺术
朱光潜对中华人生论美学精神的传承创化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对"情趣""人生的艺术化""无言之美""看戏与演戏"等范畴命题的建构,着眼于贯通审美艺术人生的关系和真善美的关联。同时,他的这些范畴命题及对"静趣""静穆"等美趣的阐发,既触及了民族美学物我有无出入相交融的诗性之核,也凸显了其"无所为而为的玩索"的情趣人生美论。此外,朱氏的情趣美论深受梁启超趣味美论的影响,两者凸显了老庄-陶潜式和孔子-屈原式两种中国古典人生美学情韵在20世纪上半叶的传承创化,梁论更显孔屈之范,朱论更著庄潜之味,构成了中华人生论美学精神现代传承创化既相呼应又相区别的重要两脉,对于当代民族美学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独有的价值。
金雅
关键词:人生论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