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CPR815)

作品数:1 被引量:61H指数:1
相关作者:董海洲赵霞饶文波陈建生盛雪芬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湖泊
  • 1篇湖泊群
  • 1篇高大沙山
  • 1篇巴丹吉林
  • 1篇巴丹吉林沙漠

机构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篇盛雪芬
  • 1篇陈建生
  • 1篇饶文波
  • 1篇赵霞
  • 1篇董海洲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与沙山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61
2006年
野外考察在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发现了钙华.对钙华的^(87)Sr/^(86)Sr,^(14)C,δ^(13)C,矿物成分和沙漠中泉水和湖水的~3He/~4He,~4He/^(20)Ne,δ^(18)O,δD,pH,TDS和水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确定湖泊水来源于深部断裂带的补给;同时推断巴丹吉林沙漠固定沙山的内部存在钙华和钙质胶结层组成沙山的“内核”,深层地下水从“内核”中涌出,然后补给到沙山周围的湖泊之中.日喀则-狼山断裂带将青藏高原的降水和冰川融水输送到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温图高勒和额济纳盆地地区,受到强烈蒸发的青藏高原黄河源头的鄂陵湖与扎陵湖的水渗入断裂带并补给至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这是阿拉善高原地下水同位素异常的原因.断裂带中的地下水涌出后形成了巴丹吉林湖泊群,地下水溶解了岩层中的可溶性矿物,并在泉眼附近形成了巨大的钙华与钙质胶结层,致使巨大的钙华露出水面,风沙带来的砂粒受阻后落在钙华和钙质胶结层上形成沙丘,岩浆入侵造成深部断裂带中地下水的温度升高,地下低温热水在涌出地面过程中产生蒸发,水蒸汽为沙山提供了水分,最终发展成为潮湿的固定沙山,在伊和吉格德挖掘到的植物化石(根管结核)表明4700 aBP前沙山已经形成而且没有移动过.沙山的高度与地下水带来的热量成正相关关系.
陈建生赵霞盛雪芬董海洲饶文波苏治国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湖泊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