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202)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志强郭军庭王盛萍查同刚唐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侵蚀产沙
  • 2篇物种
  • 2篇黄土高原
  • 2篇沟壑
  • 2篇产沙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养分
  • 1篇蒸腾耗水
  • 1篇植被景观
  • 1篇植物选择
  • 1篇树干
  • 1篇树干液流
  • 1篇树种
  • 1篇树种配置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丘陵

机构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张志强
  • 3篇查同刚
  • 3篇王盛萍
  • 3篇郭军庭
  • 2篇唐寅
  • 2篇王新杰
  • 2篇唐丽霞
  • 1篇周志勇
  • 1篇朱金兆
  • 1篇谢宝元
  • 1篇刘彩风
  • 1篇郭婷
  • 1篇孙建新
  • 1篇赵娜
  • 1篇陈静谊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分布的地形响应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对地形因子的响应规律,识别影响次生植被物种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是流域近自然植被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地形分析模块TauDEM,并与统计软件SPLUS2000中的GRASP工具相结合,建立了位于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次生植被各个物种分布基于地形因子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模型中的地形因子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平面曲率、坡位指数(SPI)、地形湿度指数(TWI)、单宽汇水面积(SCA)等。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测试中AUC值表明:大部分测试物种(约62%)拟合模型效果较好,且模型较为稳定。总体来看,研究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分布体现了水分限制的空间分异特征:阴坡各物种分布概率较大,且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影响研究流域次生植被物种空间分布的潜在重要因子为海拔和坡向,而单宽汇水面积(SCA)和地形湿度指数(TWI)虽然是多个物种响应模型的预测因子,但受高一级尺度海拔的影响,SCA与TWI对物种分布的影响作用较小;坡度影响作用最小。据此,在流域植被恢复和防护林建设目标区选择及立地条件划分时应首先以海拔和坡向为依据,单宽汇水面积(SCA)和地形湿度指数(TWI)则可以作为次一级立地分类依据,而坡度则仅能作为最后一级的分类依据。
王盛萍张志强张建军朱金兆郭军庭唐寅
关键词:地形因子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油松刺槐混交林蒸腾耗水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分蒸腾耗水规律,以位于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密度为2 450株/hm2的16 a油松刺槐混交林为对象,在2008年7—10月,应用热扩散探针技术(TDP)对油松和刺槐4个径阶共17株样木进行蒸腾液流野外实地定位连续观测,同时对环境因子进行同步连续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条件下,油松和刺槐树干液流速率在液流启动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开始快速下降时间和峰值波动范围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树种不同径阶单木日均蒸腾量的大小排序为油松12 cm>10 cm>6 cm>8 cm,刺槐12 cm>8 cm>6 cm,呈现出日蒸腾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太阳辐射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油松和刺槐树木冠层蒸腾的主要因子;2008年7—10月油松刺槐混交林月蒸腾耗水量分别为30.8、24.1、26.3和18.4 mm,总蒸腾量小于同期降雨量。
刘彩风张志强郭军庭查同刚孙建新
关键词:树干液流蒸腾耗水环境因子黄土丘陵沟壑区
MIKE-SHE与MUSLE耦合模拟小流域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10年
为有效认识流域侵蚀产沙来源,并探讨MIKE-SHE在中国黄土高原区域侵蚀产沙模拟的适用性,该研究采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MIKE-SHE与修正的土壤侵蚀模型MUSLE耦合,对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进行了空间分布模拟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侵蚀产沙主要来自于坡耕地和村庄、厂矿及居民用地,二者对于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贡献平均为44%和34%。对于不同地貌单元,沟坡是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来源,其侵蚀产沙贡献高达68%。总体来看,73%的流域面积无明显侵蚀特征,而约17%为强度、极强度以及剧烈侵蚀区,剧烈侵蚀区多分布于沟坡和部分斜梁坡,这与现实流域植被覆被特征及侵蚀特征基本相符。沟道重力侵蚀是影响MIKE-SHE与MUSLE耦合模拟流域出口侵蚀产沙总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盛萍张志强唐寅郭军庭
关键词:产沙
黄土高原清水河流域植被景观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解译山西吉县清水河流域1986年、2000年、2007年TM遥感影像,生成土地利用分类并进行流域植被景观制图,分析了植被景观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在GIS系统支持下,建立了清水河流域植被景观元素转移矩阵。结果表明,流域的植被景观基质始终是荒草地和灌木,1986年流域植被景观要素面积大小排序为:草地>阔叶林>灌木>农田>针叶林>园地>居住用地,草地、灌木和阔叶林3类占到总面积的87%以上,草地是绝对优势景观要素,占到景观总面积的41.69%,且连片性较好,灌木斑块数最大,分布零散、破碎,2000年流域植被景观要素排序变为:草地>灌木>阔叶林>农田>针叶林>园地>居住用地,2007年流域植被景观要素面积排序为:灌木>阔叶林>草地>针叶林>农田>园地>居住用地;通过分析两个时段景观转移矩阵,表明20 a间灌木面积比例持续增加,且主要来源于草地。
陈静谊张志强王新杰唐丽霞
关键词:GISFRAGSTATS转移矩阵
山西中南部工程边坡绿化的植物选择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使边坡绿化工程能够形成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且稳定的植物群落,采用样地法对山西中南部边坡植被分布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坡度、坡向、母质以及立地条件分析,结合植被调查结果,筛选出与边坡环境类似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为同类型边坡绿化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郭婷张志强谢宝元
关键词:边坡绿化植物选择
晋西黄土区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以晋西黄土区的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西黄土区,针阔叶树种的配置更有利于林下层植被多物种的共存;油松和刺槐的搭配种植显著提高了森林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和林下植物群落的生物量,这些生态因子的改善又有利于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因此,建议在该地区可适当扩大油松和刺槐混交林的种植面积,在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地表植被的物种组成多样性。
赵娜查同刚周志勇
关键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晋西黄土区
黄土高原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和降雨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近50 a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实施的背景下,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黄土高原典型中尺度流域清水河流域(面积436 km2)为研究对象,利用1959、1986、2007年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和1960—2005年该流域实测输沙和降水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年输沙量、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流域年输沙量47 a间有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点位于1980年;降雨量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极端降雨指数下降。降雨因素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9.89%,土地利用的贡献率为90.11%,土地利用变化中工程措施淤地坝的贡献率为5.56%,植被变化的贡献率为84.55%。该流域47 a间乔木林地面积增加了944.27%,灌木林地增加了19.33%,表明清水河流域林地面积增加是导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唐丽霞张志强王新杰王盛萍查同刚
关键词:黄土高原降雨土地利用侵蚀产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