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325620)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星团姜胜耀宫厚军刘志勇黄彦平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自然循环
  • 2篇摇摆
  • 2篇一体化反应堆
  • 2篇两相流
  • 2篇两相流动
  • 2篇反应堆
  • 2篇干度
  • 1篇低压
  • 1篇堆芯
  • 1篇摇摆条件
  • 1篇实验与数值研...
  • 1篇气冷堆
  • 1篇球床
  • 1篇球床式高温气...
  • 1篇热工水力
  • 1篇热虹吸
  • 1篇唯象
  • 1篇稳态
  • 1篇稳态特性
  • 1篇相位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核动力研...

作者

  • 8篇姜胜耀
  • 8篇杨星团
  • 4篇宫厚军
  • 3篇刘志勇
  • 2篇黄彦平
  • 1篇李军
  • 1篇胡文平
  • 1篇王建军
  • 1篇郝文涛
  • 1篇葛裴

传媒

  • 4篇核动力工程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低压低干度自然循环流量漂移和热虹吸现象的动态模拟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一维两相4方程漂移流模型编制程序,对5MW核供热堆模拟实验回路中发生的流量漂移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分析热虹吸的机理,并对其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该程序可以对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不稳定性进行模拟,对流量漂移现象的模拟基本与实验相符。
王建军杨星团姜胜耀
关键词:低压自然循环热虹吸流量漂移
起伏因素影响自然循环流动的机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以一体化全功率自然循环反应堆模拟实验回路为物理原型,建立了起伏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的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编制程序进行离散求解,分析了起伏对自然循环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起伏对自然循环具有重要影响,起伏幅度越大,或起伏周期越长,流量波动越大;2)起伏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是交变力场和密度分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3)起伏对自然循环的影响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可能比摇摆更显著,从而可能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需要引起关注。
姜胜耀杨星团宫厚军刘志勇郝文涛李军葛裴
关键词:自然循环
HRTL-5自然循环稳态特性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一维两相四方程漂移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5 MW低温核供热堆热工水力模拟回路(HRTL-5)的自然循环稳态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了HRTL-5自然循环流量特性及其参数效应。结果表明:1)漂移流模型比均相流模型更适用于HRTL-5;2)当系统压力为1.5 MPa时,系统自然循环流量随加热热流密度的升高而增加;3)当系统压力为0.5 MPa时,系统自然循环流量随加热热流密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4)自然循环流量随加热段入口欠热度的升高而减小;5)当加热热流密度较低时,系统自然循环流量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当加热热流密度较高时,系统自然循环流量随压力的变化呈现复杂状况。
王建军杨星团姜胜耀
关键词:稳态特性自然循环两相流动
低干度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系统的静态分岔特性被引量:4
2007年
基于一维两相四方程漂移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5 MW低温核供热堆热工模拟回路(HTRL-5)的自然循环进行模拟,分析在自然循环系统中存在的分岔特性及其参数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低干度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系统存在静态分岔现象,静态分岔点出现在特征曲线的切点上;当压力高到一定程度或热流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的分岔点消失。
王建军杨星团姜胜耀
关键词:分岔自然循环两相流动
双区球床堆芯球流运动二维比例模型唯象实验被引量:5
2009年
为研究燃料元件和慢化球呈双区分布的球床高温气冷堆球流运动规律,建立了实际堆芯的二维比例实验模型。从唯象角度实验研究了双区分布形成过程、中心区/模糊区大小与形状、滞留区等与堆芯物理和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结果表明:球流运动具有随机特性,但宏观上具有确定性,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双区分布;加装导向挡板对双区的形成及其形状、大小没有影响,但对双区交界处的交混有改善作用;本实验条件下存在滞留区,可通过改变本体底部设计加以消除。
胡文平杨星团姜胜耀
关键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
海洋运动对自然循环流动影响的理论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以一体化全功率自然循环反应堆模拟实验回路为物理原型,建立了非惯性系下自然循环流动理论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了稳态、横摇、纵摇、横倾、纵倾、起伏以及复合运动条件下满功率的自然循环流动,分析了附加惯性力对流体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摇摆附加惯性力引起各段流体波动,但不是导致堆芯流量波动的直接原因;起伏改变驱动压头大小,各段流量波动一致;倾斜工况下,不同空间位置的流道流量变化不同,堆芯流速下降。
宫厚军杨星团姜胜耀刘志勇
关键词:摇摆自然循环
倾斜条件下一体化反应堆模拟回路单相自然循环实验与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对一体化反应堆模拟回路开展倾斜条件下单相稳态自然循环实验,并应用RELAP5程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用RELAP5 MOD3.2程序可以准确预测倾斜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流量;模拟回路横倾时,位于高处的换热器一次侧流量大于低处的,换热器偏离加热段的角度越大,两侧换热器一次侧流量差别越大;纵倾时一回路各段质量流量变化规律一致,质量流量随纵倾角度增大而显著减小;相同热工工况,相同倾斜角度的横倾与纵倾,二者的总循环流量非常接近。
宫厚军杨星团黄彦平姜胜耀刘志勇
关键词:一体化反应堆自然循环热工水力
摇摆条件下一体化反应堆模拟回路冷态流动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一体化全功率自然循环反应堆实验回路进行冷态摇摆实验,并应用非惯性参考系流动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摇摆引起回路各段流体波动,波动周期与摇摆周期相同,加热段内的流体没有通过上升段进入换热器,未形成类似自然循环的流动;冷态摇摆时流量波动大小取决于回路结构、阻力大小、摇摆轴位置和摇摆角加速度,减小分流段长度能有效抑制波动;流量波动与摇摆角度间的相位差与回路的结构参数相关,其大小正比于摇摆频率,反比于回路阻力系数。
宫厚军杨星团黄彦平姜胜耀
关键词:摇摆一体化反应堆流动特性相位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