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10-2012)

作品数:17 被引量:158H指数:8
相关作者:姚礼庆钟芸诗侯明孟焕新安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性疾病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代谢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牙周
  • 2篇预后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性
  • 2篇增殖性疾病
  • 2篇直肠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息肉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3篇钟芸诗
  • 3篇姚礼庆
  • 3篇侯明
  • 2篇孟焕新
  • 2篇邹德慧
  • 2篇齐军元
  • 2篇赵耀中
  • 2篇邱录贵
  • 2篇安刚
  • 1篇周可树
  • 1篇周平红
  • 1篇赵扬玉
  • 1篇高金枝
  • 1篇吴海福
  • 1篇李凤云
  • 1篇王亚非
  • 1篇魏瑗
  • 1篇沈志祥
  • 1篇谢雪梅
  • 1篇邓书会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咖啡酸片治疗103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评价咖啡酸片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3例PLT> 10×10^9/L且无严重出血症状的ITP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①A组(PLT<30×10^9/L):男27例,女24例,中位年龄48(18~84)岁;②B组(PLT≥30×10^9/L):男19例,女33例,中位年龄43(18~83)岁.两组患者均给予咖啡酸片0.9 g/d(分3次口服),连用12周.治疗期间避免合用糖皮质激素、达那唑、TPO、利妥昔单抗等具有升血小板作用的药物.结果 A组5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1.0%,其中完全反应(CR)2例,有效(R)24例;26例治疗有效(CR+R)患者治疗前中位PLT为20.5(15.0~28.0)×10^9/L,治疗后中位PLT峰值为63.0(38.0~112.0)×10^9/L,中位起效时间为4(2~10)周;治疗前PLT≥20×10^9/L的患者有效率(CR+R)优于PLT<20×10^9/L的患者(68.0%对34.6%,P=0.017);年龄、性别、疾病分期与疗效无相关性(P>0.05).B组52例患者中,21例(40.4%)获得CR.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4%(2/103),包括Ⅰ度肝酶升高、Ⅰ度恶心各1例,均自行好转.结论 咖啡酸片对ITP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轻微.
秦平魏昱侯明赵春亭沈志祥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咖啡酸药物毒性
两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评分系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推荐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出血评分量表(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和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对88例ITP患者进行出血评分,分析血小板计数、性别、疾病分期与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评分的关系和两种出血评分系统的一致性。在47例新诊断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评分及血小板计数检查,评估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的反应度。结果出血评分和患者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15,P〈0.001),不同性别、疾病分期患者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255,P=0.382;F=5.251,P=0.753)。ITP出血评分量表与ITP-BAT具有很好的一致性。47例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01),治疗后未达到完全反应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69,P〈0.001)。两名医师背靠背评分完全相同的比例为94.4%(k=0.918)。应用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耗时短于ITP-BAT评分系统[3(2-6)min对7(4-13)min,z=-8.213,P〈0.001]。结论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反应度及评价一致性,与ITP-BAT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采集信息耗时短,可作为病情判断、风险评估及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肖珊刘强侯明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
维甲酸诱导P19胚胎癌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分化相关因子的表达
2013年
目的:探索维甲酸(RA)体外诱导P19胚胎癌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小鼠P19胚胎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予RA添加培养,对照组予同体积的无RA溶解液无水乙醇代替,诱导4 d后,分化7 d。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化相关指标SOX2、NESTIN、TUJ1、Neurod2的表达。结果:分化7 d后,在实验组观察到丰富的TUJ1的表达;对照组极少观察到TUJ1表达。实验组的SOX2呈波动高表达,对照组持续递减表达;NESTIN呈现迅猛上升,在诱导第4天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化期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Neurod2在诱导第2天有小量表达,迅速升高至分化第1天出现峰值。对照组中Neurod2和TUJ1显著性低表达,在实验组中均高表达。结论:RA体外诱导P19胚胎癌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可作为研究人类神经系统发育的体外模型;Neurod2可能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和维持神经功能活性。
张文迪付溪高金枝谢雪梅罗小平
关键词:维甲酸神经元诱导分化
microRNA-155及microRNA-146a在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microRNA-155及microRNA-146a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区细胞淋巴瘤(MCL)及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CD19^+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3例CLL、13例MCL、9例SMZL患者和12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取外周血(78份)或骨髓(9份),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行CD19磁珠分选。提取CD19^+细胞总RNA,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microRNA-155及microRNA-146a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icroRNA-155在CLL患者中的表达(4.49±0.83)显著高于MCL(3.83±0.45)及SMZL(3.80±0.61)(P〈0.05);②SMZL患者中microRNA-146a的表达(3.81±0.59)显著高于CLL(2.58±0.90)及MCL(2.21±0.88)(P〈0.01);③CLL Ig VH未突变组患者microRNA-155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变组患者(P=0.012);④CLL患者不同细胞遗传学分组间microRNA-155及microRNA-146a的表达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不同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LPD)之间microRNA-155及microRNA.146a的表达存在差异;②提示microRNA可能与慢性LPD的发病甚至预后相关。
周可树于珍易树华李增军李玉富安刚邹德慧齐军元赵耀中邱录贵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病原真菌鉴定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目前是一种快速而可靠的微生物鉴定方法。随着可鉴定真菌谱的完善,MALDI-TOF MS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常见致病酵母菌、酵母样真菌和丝状菌的鉴定中,本文将就此做一综述。
王冲占萍刘维达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真菌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2
2013年
目的: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参数、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牙周基础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40名,于基线水平和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牙周临床检查,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其他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后出血百分数)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空腹血糖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其他有统计学意义改变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磷显著升高、血清钙磷比显著下降、甘油三酯显著下降、载脂蛋白A1显著升高、脂蛋白a显著降低和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显著改善作用,但对空腹血糖的作用不明显。此外,牙周基础治疗还可能影响血清磷的浓度及钙磷比,并影响血脂的代谢。
徐菁玲孟焕新李峥李凤云张琳
关键词:血红蛋白A糖基化生物学标记
国际工作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新分期标准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在新的诊断标准与分期下的规范化一线治疗方案.方法 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4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或泼尼松方案治疗的178例成人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8例患者中位年龄41岁;按新分期标准,在可评价分期的175例患者中,新诊断ITP 87例(49.7%),持续性ITP 30例(17.1%),慢性ITP58例(33.1%);其中可评估疗效者167例,有效率分别为77.4%(65/84)、64.0%(16/25)、62.1%(36/58),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8/84)、36.0%(9/25)、32.8%(19/58);新诊断ITP组的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慢性ITP组(χ^2=3.917,P<0.05;χ^2=8.186,P<0.01);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与泼尼松治疗组在性别、年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案近、远期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前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后者(F=10.34,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 新的分期标准规范科学.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郭力马道新侯明
关键词:泼尼松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骨重塑(bone remodeling)的失衡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产生的主要原因。在骨髓微环境中,MM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或直接的细胞一细胞相互作用,
谢振卿李斯丹徐燕邱录贵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骨病靶向治疗发病机制细胞相互作用骨重塑
钙黏蛋白E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的相关差异蛋白,检测差异蛋白钙黏蛋白E(E-cadherin)在DN患者尿液及肾组织中的表达,以期发现新的DN相关差异蛋白。方法选择本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型DN(TIDN)和2型DN(T2DN)患者各12例,同时选择肾病综合征(N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12例作为对照。应用2DE/MS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DN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尿中的DN相关差异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法验证尿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2DE/MS结果显示,与N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T1DN组和T2DN组患者有1个差异蛋白点的蛋白丰度呈异常升高,经鉴定为E-cadherin。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NS和健康对照组相比,TIDN和T2DN组患者尿液中E-cadherin表达明显增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cadherin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其在DN肾脏中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DN患者尿液中E-cadherin蛋白特异性升高,可作为一种新的DN相关差异性蛋白。
姜洪娟柳刚迟翔宇张玄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组学尿液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临床价值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83例行直肠ESD的术前活检资料(术前活检病理均证实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黏膜内癌),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 83例中低位直肠(距肛缘7cm以下)病变52例,中位直肠(距肛缘7~12cm)18例,高位直肠(距肛缘13~18cm)13例;病灶平均直径(2.29±3.11)cm。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内镜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5~129)min,出血量(5~400)mL。病灶整块切除率85.5%(71/83)。术中穿孔12例(14.5%),术中出血11例(13.3%),术后迟发性出血6例(7.2%),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83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3~31(15±6)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 ESD治疗较大的、扁平的直肠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钟芸诗姚礼庆许剑民周平红吴海福徐美东
关键词: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黏膜内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