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H0605)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沙漠丁真奇郝永强黄国锋张峰更多>>
相关机构: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折
  • 1篇应力
  • 1篇愈合
  • 1篇山羊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痛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疏松性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体位
  • 1篇坐骨
  • 1篇坐骨神经
  • 1篇坐骨神经损伤
  • 1篇胫骨
  • 1篇胫骨骨折
  • 1篇胫骨骨折愈合
  • 1篇近端
  • 1篇近端髓内钉

机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丁真奇
  • 2篇沙漠
  • 1篇庄泽民
  • 1篇王欢欢
  • 1篇冯文龙
  • 1篇王江泽
  • 1篇郝永强
  • 1篇陈卫
  • 1篇陈智彪
  • 1篇李招胜
  • 1篇温路生
  • 1篇伍磊
  • 1篇林洪
  • 1篇梁勃威
  • 1篇张峰
  • 1篇黄国锋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式分为A组(侧卧位徒手牵引)和B组(仰卧位牵引床牵引),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都显著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身心的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朱卫国郝永强
关键词:体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促进山羊胫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山羊胫骨骨折动物模型,探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施加不同强度、频率组合的无创式体外轴向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熟山羊72只建立胫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模型,随机分为4组(n=18),根据不同的应力参数使用无创性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进行体外轴向应力刺激:实验1组(350N、1.5Hz)、实验2组(200N、1Hz)、实验3组(50N、0.5Hz),并设立无应力刺激处理的空白对照组。术后第7天实验组即行应力刺激,2次/d,30min/次,持续6周。术后即刻、3、6及9周摄X线片,术后3、6、9周每个时间点各组处死6只动物,获取标本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检测及组织学染色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即刻、3、6、9周X线片示实验2组Lane-Sandhu X线评分均较其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3、6、9周实验2组的力学性能优于其他组,实验1和实验3组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周实验1组与实验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HE及Masson染色均显示实验2组骨折处的骨痂量及修复重建速度较其他组好。术后3、6、9周实验2组的新生骨小梁密度及骨胶原蛋白含量百分比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组与实验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能够促进山羊胫骨骨折的愈合,体外轴向应力参数为200N、1.0Hz时较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张峰王江泽丁真奇叶永贤陈卫沙漠黄国锋梁勃威庄泽民温路生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愈合
Reg-Ⅲβ和C-fosmRNA在尼莫地平抗大鼠背根反射介导的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C-fos及Reg-Ⅲβ在大鼠背根反射介导的神经病理痛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量不同时间点手术侧后肢的机械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内Reg-Ⅲβ及C-fos的mRNA表达,以及不同剂量尼莫地平治疗对这些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1 d相比,1、3、5、7、14 d大鼠其SNI术后各时间段脊髓背角组织中的Reg-Ⅲβ及C-fos mRNA表达均普遍上调。腹腔注射尼莫地平对Reg-ⅢβmRNA的表达上调产生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在SNI术后1 d即明显低于基础痛阈,术后5 d降至最低,随后缓慢恢复。尼莫地平治疗后大鼠机械痛阈仍呈下降趋势,但其幅度较模型组显著减小,且术后转归时间显著提前。这些治疗效果随药物浓度提升而明显加大。结论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可引起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及Reg-ⅢβmRNA表达发生时序性变化,尼莫地平能显著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并缩短疼痛转归时间,其机制可能与逆转背根神经节介导的脊髓背角中C-fos及Reg-Ⅲβ的病理性表达有关。
冯文龙伍磊林洪王欢欢李招胜陈智彪沙漠丁真奇
关键词:C-FOS神经病理痛RT-Q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