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W062)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孔刘辉张华王国杰更多>>
相关机构:滁州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野玫瑰
  • 4篇玫瑰
  • 4篇《野玫瑰》
  • 3篇战时
  • 3篇抗战
  • 3篇抗战时期
  • 1篇档案
  • 1篇德国文学
  • 1篇新文学
  • 1篇新文学研究
  • 1篇英雄崇拜
  • 1篇英雄史观
  • 1篇忧思
  • 1篇生涯
  • 1篇史观
  • 1篇书信
  • 1篇苏雪林
  • 1篇素材
  • 1篇素材来源
  • 1篇岁月

机构

  • 5篇滁州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孔刘辉
  • 1篇王国杰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新文学史料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抗战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烽火岁月 家国忧思——陈铨抗战家书(1938—1939)被引量:3
2017年
2016年4月的一天,陈光还先生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富顺老家堂弟陈光辅给他邮来抗战时期父亲陈铨写的一批家信。
孔刘辉
关键词:抗战时期烽火家书忧思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2015年
间谍剧在抗战时期很流行,影响也很大,但是相关研究还不多。总体来看,间谍剧大致分为两种传奇模式:一种是间谍加恋爱,另一种是中日间谍斗法。间谍剧创作的主导思想是多元化的:有的意在言情,有的强调团结,有的强调民族主义,还有的具有反战主义倾向。间谍剧大多以救国理想为借口,对女性身体进行情色暗示,体现了男权主义立场,压抑了女性的人格尊严和个人意识。
王国杰
关键词:抗战时期女间谍《野玫瑰》
战时尚力话剧与陈铨的《野玫瑰》
2018年
战时尚力话剧是尚力美学思潮在战时话剧创作中投影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现象。《野玫瑰》作为战时尚力话剧的一种,既体现了对个体抗争力和民族合力的重视,又融入了该派"力"的本体化思考与运用。本文将该作品置于战时尚力美学思潮中来考察,以期对其引起的相关争议有一定的补正作用。
张华
关键词:《野玫瑰》
《野玫瑰》本事与人物原型——与《〈野玫瑰〉的人物原型初探》一文商榷
2013年
《〈野玫瑰>的人物原型初探》一文认为,抗战期间,陈铨与刘云樵(时为国民政府特工人员)为西安一家医院的病友,受刘云樵所述其特工经历而感发,陈铨创作了话剧《野玫瑰》,并把刘云樵写进剧本中。但通过考证,文章作者所出示的证据并不可靠,其结论也当然不足为信。其实,关于《野玫瑰》的创作的背景、缘由、过程、材料来源等,陈铨本人已有清楚的说明。
孔刘辉
关键词:《野玫瑰》素材来源
从档案看陈铨留德生涯被引量:3
2017年
1930年9月至1933年12月,陈铨留学德国,先后在基尔、柏林、海德堡三个城市学习德国文学和哲学,并在基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陈铨留德的经历,在其书信和子女的回忆中都有所展现,在纪实小说《政变》、《谈鬼》、《免职》等中也有所涉及,但由于资料匮乏,仍然不够清晰。
张帆
关键词:档案德国文学纪实小说海德堡书信
陈铨戏剧活动考——从清华学校到西南联大被引量:1
2019年
陈铨1920年代在清华学校求学期间,初步接触了解现代戏剧,并逐渐产生兴趣,留学美欧五年间,进一步对西洋话剧作深入钻研,很有心得,而其从事戏剧创作和编导实践,则始于1930年代执教清华大学时期。抗战爆发后五年间,从长沙到昆明,陈铨带领联大学生,编导上演了《前夜》《祖国》《黄鹤楼》《野玫瑰》等有良好社会反响的抗战剧作,声名鹊起,也因《野玫瑰》颇遭责难。依据新见史料,可大致梳理出陈铨从事戏剧活动的来龙去脉。
孔刘辉
关键词:戏剧活动《野玫瑰》
抗战时期陈铨“英雄崇拜”说的来龙去脉
2017年
英雄与英雄崇拜现象历来引起无数人的兴味。民国以来的"英雄"论多为时论杂感,而陈铨的英雄崇拜说则是以意志哲学为立论基础,以英雄史观为理论依据,并糅合化用了卡莱尔、叔本华、尼采、康德诸人学说的理论体系。陈铨英雄史观的形成与其成长过程、个人经历密不可分。因为陈铨在论述中否定了"五四"精神以及唯心主义色彩,因而其英雄崇拜说遭到自由主义者(如沈从文)、唯物主义者(左翼文人)的质疑和批判,但陈铨意在藉此反思批判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并认为,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只有借鉴德国崛起的经验,提倡培养以国家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崇武尚力,中华民族才能在新的"战国时代"生存发展下去。
孔刘辉
关键词:英雄史观文化批判民族主义
苏雪林“反鲁”案新探被引量:1
2014年
学界一般认为,苏雪林对鲁迅由生前崇仰到死后攻击,态度前后判若两人。但从新发现的其在武汉大学的《新文学研究》课程讲义(1934)等文献看,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苏氏经历了从"钦敬""小说家鲁迅"到"反感""杂感文鲁迅",从鲁迅生前刻意掩藏自己对鲁迅的不满,隐约地"反对",到鲁迅死后对其公开诋毁、大加挞伐的过程。苏氏之公开"反鲁",固然与其自由主义文学观念以及鲁迅"攻击"其亲敬的杨荫榆、胡适、徐志摩、陈源等公私恩怨有关,但根本原因则是其拥护所谓"党国"的政治立场;而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公开私信,把自己推向道德和舆论的前台,则与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密切相关。苏雪林"反鲁"案,从本质上说是苏氏向左翼和中共展开的一场政治斗争,但对鲁迅研究也不乏启示意义。
孔刘辉
关键词:苏雪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