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F20006)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柴学军徐冬冬楼宝许源剑孙敏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日本黄姑鱼
  • 3篇黄姑鱼
  • 2篇基因
  • 1篇盐度
  • 1篇野生群体
  • 1篇抑制消减杂交
  • 1篇抑制消减杂交...
  • 1篇鱼类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技术
  • 1篇早期发育
  • 1篇早期发育过程
  • 1篇稚鱼
  • 1篇受精
  • 1篇受精卵
  • 1篇梭鱼
  • 1篇条石鲷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片段

机构

  • 5篇浙江省海洋水...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3篇楼宝
  • 3篇柴学军
  • 3篇徐冬冬
  • 2篇李三磊
  • 2篇孙敏
  • 2篇胡则辉
  • 2篇毛国民
  • 2篇许源剑
  • 2篇耿智
  • 1篇詹炜
  • 1篇辛俭
  • 1篇程国宝
  • 1篇薛宝贵
  • 1篇王伟定
  • 1篇史会来
  • 1篇王跃斌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梭鱼和鲻鱼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运用PCR技术,扩增了梭鱼和鲻鱼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并比较分析了其种间的序列差异。获得16S rRNA基因的540~560 bp碱基序列,出现26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位点;获得COⅠ基因的602~604 bp碱基序列,出现2个插入缺失位点;16S rRNA和COⅠ基因的序列中G平均含量最低,且(A+T)含量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中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在16S rRNA基因片段中,梭鱼出现1种单倍型,鲻鱼为2种单倍型;在COⅠ基因片段中,梭鱼样品中检测到3个单倍型,鲻鱼样品中检测到5个单倍型。以Takifugu poecilonotus为外群,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基于16S rRNA和COⅠ基因序列获得的NJ系统树基本一致,鲻鱼和梭鱼种内个体分别聚为一支,显示16S rRNA和COⅠ基因适合于梭鱼和鲻鱼的物种鉴定。
程国宝李三磊徐冬冬薛宝贵耿智楼宝
关键词:梭鱼鲻鱼
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 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94±0.33,最短为3.06±0.20;日本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68±0.22,最短为2.66±0.14。收集文献报道的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研究资料,包括双棘黄姑鱼N.diacanthus、鱼免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核型,应用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黄姑鱼和双棘黄姑鱼以及鱼免状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大黄鱼与鱼免状黄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5种鱼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耿智徐冬冬楼宝柴学军史会来毛国民
关键词:黄姑鱼日本黄姑鱼染色体聚类分析
舟山近海条石鲷野生群体与人工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AFLP技术对舟山近海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野生和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条石鲷的人工增殖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遗传学的基础资料。采用8对引物组合在2个群体中共扩增得到位点316个,多态性位点为162个,多态性比例为51.67%。野生群体和放流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P),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46.75%和44.67%,0.097和0.089,0.16和0.15。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放流群体,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S)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9和0.007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36,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P>0.05)。分子方差(AMOVA)分析表明96.8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间,群体间无显著的遗传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条石鲷的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尚处于一个合理状态。但为了避免放流群体对野生群体产生负面的遗传效应,应当增加放流群体繁育亲本的数量,并对放流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进行持续监测。
李三磊徐冬冬楼宝王伟定辛俭毛国民詹炜
关键词:野生群体AFLP
日本黄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测定了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多种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日本黄姑鱼的胚胎发育阶段即能检测出较低的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胃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不能被检出;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变化显著,淀粉酶和脂肪酶在仔鱼孵化后活力迅速增强,在仔鱼开口前比活值增至较高水平,分别为(0.433±0.010)U/mg和(388.53±16.16)U/g,这表明日本黄姑鱼在开口前体内就已经存在相应的消化酶,并可能具备了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消化能力,为其食物摄取作准备。胃蛋白酶活性最早于8d仔鱼中检出,比活力值仅为(0.33±0.09)U/mg,之后15d内仔稚鱼酶活力快速增强,23d稚鱼胃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为(1.83±0.12)U/mg。在受精卵内能检测出微弱的碱性磷酸酶活力,且在仔鱼孵化后酶比活力缓慢上升,至13d仔鱼,酶比活力值达到峰值,为(156.74±5.17)U/g,之后值稳定于较高水平,标志着仔稚鱼阶段日本黄姑鱼肠道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可能是仔鱼主要消化场所。
孙敏柴学军许源剑王跃斌胡则辉
关键词:日本黄姑鱼仔鱼稚鱼消化酶
温度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为了确定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胚胎孵化的最适水温和盐度,采用不同水温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了孵化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14~28℃范围内均能正常孵化,最适孵化水温为18~20℃。孵化时数与温度呈幂函数相关,孵化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盐度试验表明,在水温为18℃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25~32的海水中呈悬浮或者半悬浮状态,在盐度14~45范围内均能孵化,适宜孵化盐度为26~32。盐度对初孵仔鱼全长有显著影响,盐度较低组仔鱼全长显著大于高盐度组(P<0.05)。
柴学军孙敏许源剑
关键词: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胚胎温度盐度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鱼类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2011年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是一种高效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可以在转录水平研究生物机体在不同生理时期、环境变化、疾病等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因其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背景低、重复性好的特点,已在多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简要概述SSH技术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外界生物因素诱导机制、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基因表达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水产生物的基因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胡则辉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鱼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