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60025)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健杨光影李林俐刘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4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大众
  • 5篇视觉
  • 4篇大众文化
  • 3篇大众传媒
  • 3篇叙事
  • 3篇视觉形象
  • 3篇传媒
  • 2篇艺术生产
  • 2篇语境
  • 2篇视觉文化
  • 2篇话语
  • 1篇大众传媒时代
  • 1篇当代中国社会
  • 1篇当代中国社会...
  • 1篇抵抗性
  • 1篇东方文明
  • 1篇新作
  • 1篇叙事特征
  • 1篇叙事学
  • 1篇伊斯兰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7篇李健
  • 4篇杨光影
  • 1篇李林俐
  • 1篇刘娜

传媒

  • 2篇文化研究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大众传媒时代的审美与日常生活
2013年
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化所做的诸多分析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命题之一。它不仅部分地揭示了中国当代文化在审美层面的基本特征,而且从一个特定视角揭示了大众传媒时代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现实关系及其内在文化逻辑。具体而言,从这一命题出发,这种关系至少可以在四个维度得以说明:一是技术向审美活动的渗透;二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三是大众传媒在审美维度与各种权力话语的合谋;四是审美活动背后的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李健
关键词:大众传媒审美活动消费主义技术逻辑
论大众文化视觉形象类型的深层结构系统被引量:1
2016年
大众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主导型文化形态,对视觉形象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大众文化视觉形象类型的深层结构系统进行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文化在媒介环境变迁、视觉主导性及其社会转型等方面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简言之,通过将大众文化视觉形象的动态表征过程转化为一种反映特定意识形态诉求的文本叙事活动,我们可以对其主题类型、话语类型、叙事特征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炼出"英雄形象"、"成功者形象"、"追梦者形象"等一系列既充分反映时代变迁语境,又极具支配性表征范式意味的中国当代大众文化视觉形象类型。
李健
关键词:大众文化视觉形象话语类型叙事特征
艺术史书写与经典建构——以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为例
2014年
在艺术经典的建构过程中,艺术史书写是关键环节之一。以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为例,艺术家之于经典建构的主体性地位,又特别体现在其参与艺术史书写的自觉意识上。首先,判断艺术家是否具有这种自觉意识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其艺术创作能否在艺术史发展的宏观脉络中,展现出一种区别于他人的文化增值效应。其次,就现代转型语境中的中国画创作而言,不乏"水墨"的传统基因所带来的"韵味",又由于对"水墨"的现代挪用而造成的"陌生化"效应,则是考察这一文化增值效应的有效视角之一。总之,具有这种自觉意识的艺术家,与艺术史家、批评家以及理论家一起,共同建构起艺术史的经典序列。
李健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家中国画
“大时代”的崇高叙事与英雄形象的视觉建构被引量:2
2017年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层面,凸显"大时代"崇高感的宏大叙事始终是主流文化的核心叙事策略之一。大众文化的视觉表意实践对这一叙事策略的编码过程,不仅带有主流文化的深刻烙印,而且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不断融入更丰富的视觉话语内涵。当代电视剧中的英雄形象作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之一,深刻反映了这一变迁历程。具体而言,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这一形象符号既在叙事策略层面体现了从"附魅"、"祛魅"到"返魅"的转变过程,又在大众视觉经验层面经历了从启蒙、重塑到日常生活化的深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崇高感为基本特征的宏大叙事不断遭到解构和重构,并因此成为彰显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
李健
关键词:大时代大众文化
在网络奇观中建构“抵抗性认同”——“伊斯兰国”网络视频对西方穆斯林青年的影响解读被引量:1
2015年
属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范畴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利用网络媒介频繁发布处决人质的视频。尽管视频内容血腥残忍,却对生活在西方社会的穆斯林青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号召。如何理解这一传播现象,对于了解西方穆斯林青年群体的真实状况是极具价值的命题。本文拟从社会学家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出发,探讨伊斯兰网络视频所隐含的"抵抗性认同"及其传播策略对于西方穆斯林青年受众的影响。
杨光影刘娜
关键词:网络视频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问题被引量:3
2016年
视觉文化作为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是探讨艺术生产问题的一个既不乏历史纵深感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言说语境。以此为依据,一方面艺术生产理论的现代谱系至少可以区分出四种各具特色的研究路径,即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当代艺术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艺术界理论、语言学转向中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以及跨学科视域中的文化研究;另一方面,艺术生产实践的中国经验及其当代问题,则集中体现在突破精英与大众二元结构的艺术生产形态、媒介技术不断渗透的艺术生产过程、艺术生产的制度环境及其博弈关系,以及视觉主体的中国式认同与建构等几个方面。无论对西方艺术生产理论现代谱系的脉络式梳理,还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生产实践的问题式扫描,都应该被视为通过中国本土问题来实现理论创新所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李健
关键词:艺术生产视觉文化
贾樟柯新作《天注定》解读
2015年
《天注定》以四个社会事件为蓝本,反映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社会空间的变迁及大众的认同状况。这些变迁恰如卡斯特尔所述,支撑全球化的网络空间成为全球资本精英操纵的"流动空间",这一权力结构重塑了社会空间,引发大众认同的改变。在"流动空间"的作用下,活力的城市与死寂的乡村并存于当下。乡村大众成为既无法返回乡村,又处于城市边缘的游民,他们以暴力代替隐忍,回应这一认同危机。此外,影片叙事逻辑与内容相呼应,网络虚拟符号的主要关系——相关性成为叙事逻辑。
杨光影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视域下的作家身份认同
2015年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同性恋、少数族群和女权主义等社会运动风靡欧美国家,身份认同研究成为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命题。在英语中,身份和认同是同一个词“identity”,国内学界在翻译这个词时主要有三种译法:“身份”、“认同”和“同一性”。不同的译法造成其使用的混乱和不当。笔者以为,身份认同应该如此理解,“当某个个体或群体试图追寻、确证自己在文化上的‘身份’时,可以叫做‘认同’”。
杨光影
关键词:卡斯特理论视域社会运动空间观东方文明少数族群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大众文化及其视觉建构被引量:1
2016年
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经历了由文化寄生期、文化博弈期到文化主导期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既隐藏着图文之间从以图释文、图文并茂到文为图用的当代关系史,也揭示大众文化对视觉表意实践越来越显著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对大众文化视觉建构及其社会转型特征的探讨,可以围绕“视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展开。一方面,在表层结构上,大众传媒平台的多媒体/全媒体生态系统为大众文化的视觉建构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深层结构上,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均借助一系列支配性视觉表征范式及其定型化意指实践,将特定的意识形态诉求隐匿在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视觉形象之中。
李健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众文化视觉文化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视觉建构问题调研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包含了极为重要的视觉建构问题。以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和受众的二手调研数据、采用社会学抽样方法进行的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至少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为我们深入探讨大众文化现象提供实证依据:第一,大众文化依托视觉主导的当代传媒形态,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视觉享乐产品,和以视觉方式把握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第二,视觉形象生产的跨媒介转向,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媒介选择和视觉形象生产方式。第三,大众文化中的视觉素养问题表明,在视觉意识形态主导受众视觉素养的高低与价值观形成的同时,受众本身的视觉素养与价值观也影响着大众文化的整体面貌。
李健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传媒视觉形象视觉素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