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148)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王义桅宋黎磊黄忠唐小松王宇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外交
  • 5篇公共外交
  • 2篇中国公共外交
  • 2篇软实力
  • 2篇身份
  • 2篇全球治理
  • 2篇国公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信使
  • 1篇中东欧国家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国外交
  • 1篇社会主义
  • 1篇主义
  • 1篇自信
  • 1篇悖论
  • 1篇外交部
  • 1篇外交学
  • 1篇外交战略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篇王义桅
  • 2篇宋黎磊
  • 1篇唐小松
  • 1篇黄忠
  • 1篇卞清
  • 1篇王宇翔

传媒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欧洲研究
  • 1篇外交评论(外...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被引量:29
2014年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三位一体,是中国发展到"成为你自己"阶段时的集体认同。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国家、东方文明古国、发展中新兴大国等多重属性,中国梦的内涵也包括社会主义梦、文明复兴梦、国强民富梦等多重内涵。中国梦的提出,宣告"历史终结"的终结。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历史低谷逐步走向复兴的过程。中国梦的成功实现,必然鼓励其他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破除了西方发展模式、制度与价值为普世发展模式、制度、价值的神话,鼓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一种制度、一种理念。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梦的主要表征是对内追求共同富裕、对外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必将复兴社会主义运动,激活社会主义制度,唤醒社会主义理念。在世界发展失衡、失范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挖掘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梦的内涵,为人类公平正义做出应有的和更大的贡献。
王义桅
关键词:中国梦
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
中国与欧盟如果能够抓住双边关系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实质,那么双方理应在全球治理中呈现出和谐的局面。本文旨在说明中国与欧盟不和谐的真正原因在于双方自身身份定位的冲突。中国试图在四种身份中保持平衡: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东方文...
王义桅
文献传递
危机公共外交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危机公共外交指国际行为体在已经或者可能即将处于危机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应急的公共外交,树立正面形象,塑造国际话语权,以化解其不利影响,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它有着突发紧迫性、利害重大性和灵活敏感性三大核心特征。在一个全球危机多发的年代,危机公共外交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仅在国家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关系中同样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就发展方向而言,危机公共外交将走向经常化,与其他外交手段进一步相互配合,其操作方式、主要对象和功能都在发生转型。
黄忠唐小松
关键词:公共外交外交战略中国外交
如何克服中国公共外交悖论?被引量:7
2014年
公共外交概念诞生于美国,与生俱来便带有自我中心、单向度、言行不一等美国基督教思维烙印。中国是世俗化文明和社会主义国家,其公共外交超越了"美国性",但面临西式话语霸权,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悖论,典型的有:他者化悖论、异化悖论及实力与形象的悖论。中国人传统上笃信知行合一,现时代应以社会化外交概念超越公共外交的政府—民众二分法及硬—软实力的二元对立,实践中努力让增长的中国实力更具世界性,继而为外部世界所欣然接受、所心悦诚服,最终实现中西方的相互包容。中国梦的提出,为此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塑造了灵魂,提供了中国社会化外交的理念支撑。化中国梦为世界梦,才能克服中国公共外交悖论。
王义桅
关键词:软实力
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被引量:2
2015年
"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表达你自己"是大国崛起要迈过的三道坎儿。中国公共外交是在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之后表达你自己的形式。而这又细分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何表达?谁来表达?向谁表达?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作为回答,文本认为:公共外交已成为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公共外交的主体;针对周边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关切,公共外交的重点是争取中间派;弘扬中国文化、阐明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是表达中国的三大主题;要在继承传统中华文化道统、包容西方话语基础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随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继提出,中国公共外交迈入自信、自觉的发展阶段。这是"三个自信"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
王义桅
关键词:外交学公共外交自信软实力
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特征与实践——基于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的案例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通过对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开通后一年内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透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公共外交微平台的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及其对欧盟与中欧关系的态度。研究发现,"中欧信使"微博开展的公共外交符合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典型特征,常规媒体很难涉及的却颇具人情味的软新闻和重要的中欧关系观点是"中欧信使"的内容亮点。该微博对欧洲的介绍客观中立,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外交部欧洲司积极促成中国对欧外交动态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介绍欧洲的风土人情,提升公众对欧洲的关注,培育民众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度,并力图通过网民交流互动拉近对欧外交与中国普通民众的距离。
宋黎磊卞清
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
中国与欧盟如果能够抓住双边关系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实质,那么双方理应在全球治理中呈现出和谐的局面。本文旨在说明中国与欧盟不和谐的真正原因在于双方自身身份定位的冲突。中国试图在四种身份中保持平衡: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东方文...
王义桅
新形势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探析被引量:5
2013年
在欧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势下,中国在中东欧国家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凸显,这为中国在该地区推进公共外交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条件。目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重点在于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企业开拓中东欧市场创造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中东欧公众对华稳定和积极的认知,发挥中东欧在中欧关系中的桥梁作用。然而,随着中东欧国家转型的深入,其在经济上视中国为发展机遇,政治上对中国进行批评,安全上对中国的军事实力感到忧虑,从而使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关系体现为三重性,即政治关系多边化、经济关系双边化及安全关系北约化。这种三重性直接导致了中国对中东欧公共外交投入与效果之间出现差异。在2012年以来中国加强对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形势下,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的思路和举措。
宋黎磊王宇翔
关键词: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