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资助项目

作品数:33 被引量:367H指数:11
相关作者:颜军何钢苟小军邬晓勇张良蕾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多糖
  • 5篇缺血
  • 4篇血性
  • 4篇中风
  • 4篇小鼠
  • 3篇单糖
  • 3篇胆碱
  • 3篇造血
  • 3篇针刺
  • 3篇生物碱
  • 3篇缺血性中风
  • 3篇中医
  • 3篇总生物碱
  • 3篇瘀方
  • 3篇细胞
  • 3篇小檗
  • 3篇小檗碱
  • 3篇化瘀
  • 3篇化瘀方
  • 3篇黄连

机构

  • 19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成都大学
  • 4篇四川省中药研...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解放军第45...
  • 3篇成都学院(成...
  • 3篇四川省食品药...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绵阳医科学校

作者

  • 5篇颜军
  • 4篇苟小军
  • 4篇何钢
  • 3篇谭正怀
  • 3篇张良蕾
  • 3篇邬晓勇
  • 3篇武平
  • 2篇王庆苗
  • 2篇吴发明
  • 2篇孙晓春
  • 2篇程宏斌
  • 2篇程蕾
  • 2篇张琼
  • 2篇邓道昌
  • 2篇梁媛媛
  • 2篇伍景平
  • 2篇张媛
  • 2篇李敏
  • 2篇黄淑芬
  • 2篇王瑞雪

传媒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四川中医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测试
  • 1篇医学争鸣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对缺血性脑梗塞大鼠皮层神经元线粒体影响的形态计量研究被引量:41
1996年
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探讨针刺双侧"合谷"穴对缺血性脑梗塞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提示针刺可使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减少的数量回升。本文首次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肯定了针刺对缺血性脑梗塞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罗勇黄仲荪徐晨
关键词:针刺疗法合谷穴脑梗塞线粒体神经元
从中医古籍角度试论蛇串疮病因病机被引量:35
2016年
蛇串疮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但目前中医教学中论述较简,系统深入研究其病因病机是提升中医治疗水平的关键。研究发现古人对本病提出了多种学术观点,如染毒论、火毒炽盛论、三因分治论、毒邪入心论,但忽略了后遗神经痛的病机认识。今之病机中针对其后遗神经痛提出了气滞血瘀的理论,至此蛇串疮病因病机认识发展趋于成熟,但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其中医病机的本质。
程宏斌伍景平王岷珉
关键词:蛇串疮病因病机
麦冬块根发育过程中主要化学组分积累动态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索麦冬药材有效物质的积累规律,为麦冬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集不同发育阶段麦冬块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总多糖、总黄酮、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对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去乙酰基ophiopojaponin A和3-O-α-L-鼠李糖-(1→2)-β-葡萄糖麦冬苷元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麦冬块根形成过程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和块根生长时间呈正相关,随着块根生长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的生长期,积累速率不一致,至3月底达到最大值,之后均出现小幅回落;6个单一化学组分积累趋势和大类成分基本一致。同一采集时间,多效唑组样品积累量整体高于无多效唑组样品。结论本实验发现,麦冬化学成分变化趋势和块根增大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麦冬甲基黄烷酮A和麦冬皂苷D 2个成分最具代表性,可作为评价指标,指导麦冬生产实践和药材质量控制。
吴发明蔡晓洋陈辉包小红李敏周娟
关键词:麦冬皂苷黄酮多糖
柱前衍生HPLC分析银耳多糖的单糖组成被引量:9
2011年
建立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5种单糖的方法。根据单糖PMP衍生物的峰面积大小,对衍生化反应中反应时间、PMP与NaOH的量、中和温度和盐酸用量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到较佳的衍生化样品制备条件。以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乙腈为流动相,考察了pH值和乙腈体积分数对糖衍生物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pH值为6.72,最佳乙腈体积分数为18%,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银耳酸性多糖的单糖组成的测定。
颜军侯贤灯徐开来
关键词:单糖多糖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种临床疗法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目前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法,分析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不足及发展前景。方法:收集整理近10年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近100篇,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过去10年的临床研究中单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逐渐显露出其不足的一面,进而越来越多的医者开始注重多种医疗手段相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如针药结合、针灸结合康复以及针灸结合新的医疗器械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疗效确切,但单纯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仍存在不足,针灸与多种医疗措施综合应用将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带来新的进展。
曾晓清武平吴俊梅谢小东
关键词:针灸缺血性中风针药结合康复
针刺治疗中风病方法概述被引量:3
2013年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确切,以目前针灸病谱研究结果看,在神经系统针灸病谱中占第1位。有研究显示,针刺时机越早,临床疗效越好。针刺治疗中风方法丰富多样,现综述如下。
李洁
关键词:中风病针刺方法
“经轻方”干预肝郁雌模鼠和高雌模鼠β-EP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复制肝郁动物模型和高雌激素动物模型,并用具有疏肝行气和血的“经轻方”干预两模鼠,并比较二者下丘脑神经递质β-内啡肽(β-EP)值的变化,以探讨临床上肝郁证和高雌激素状态的联系,以及调肝方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绷带束缚大鼠四肢,外加束缚筒造肝郁模型组;高雌激素组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造高雌模型组;同时用中药汤剂灌胃造相应的中药组,用放免法检测大鼠下丘脑β-EP值的变化。结果:肝郁、高雌激素都能升高模鼠下丘脑β-EP值,中药能够降低模型组的下丘脑β-EP值,使之接近空白组水平。结论:本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肝郁证与高雌激素状态有相关性,下丘脑β-EP值呈现出同样的作用趋势,调肝方药对模鼠下丘脑β-EP值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陈淑涛相宇郝世凤朱鸿秋张庆文
关键词:Β-内啡肽
柴胡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从柴胡中提取分离柴胡精多糖(BPP2),并对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柴胡精多糖(BP),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GPC法测定BPP2的分子量,TLC、HPLC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研究。[结果]BPP2的分子量约为67836,由鼠李糖(Rha)、木糖(Xyl)、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和葡萄糖(Glc)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2.19∶1.00∶3.21∶2.27∶2.44。[结论]柴胡多糖BPP2是由5种单糖组成的纯一杂多糖,分子量为67836。
颜军刘嵬邬晓勇郭晓强何钢张良蕾孙晓春苟小军
关键词:分子量单糖
复方雄蚕蛾胶囊中总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复方雄蚕蛾胶囊质量控制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总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1],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在0.020.1g.L-1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84);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2]。结果:复方雄蚕蛾胶囊中总多糖的平均含量为5.9%,蛋白质平均含量为5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可以作为复方雄蚕蛾胶囊的质量控制的定性定量方法。
耿耘马超英李子阳杨超罗丽勤
关键词:总多糖蛋白质
百地甘枣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以经方为主制成的百地甘枣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按照Porsolt等强迫游泳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在灌胃给药15天后,用荧光法分别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用羟胺三氯化铁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结果:西药对照组的NA含量较模型组增高(P<0.05);中药大、中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的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中药小剂量组的DA含量较模型组增高(P<0.05);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的AChE活力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百地甘枣汤存在的量效关系是:剂量越大,疗效越好。结论:百地甘枣汤能增高脑内DA的含量,以提高NA的生成,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该方还能降低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使乙酰胆碱(Ach)不被分解而增多,呈现拟胆碱能作用,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
张琦杨静刘雨星刘友平周奇志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抑郁5-羟色胺乙酰胆碱酯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