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504020)
- 作品数:27 被引量:416H指数:13
- 相关作者:张安录牛海鹏崔新蕾李明秋杨欣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农地城市流转中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探讨被引量:4
- 2009年
- 在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面临着向市地流转的巨大压力。本文基于社会理性决策者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决策主体和决策结果取决于流转前后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的比较这两个基本假设开展研究,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及其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影响。结论认为,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其中各种不确定性最终反映在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收益、成本及净收益的波动上,而不可逆性与不确定性共同决定了社会决策者在制定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选择价值的重要性及其对决策的影响(降低决策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并促使其延迟决策)。忽视农地城市流转中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决策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偏差,从而导致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损失,而忽视不可逆性将直接造成决策后果出现不可逆转性损失。
- 宋敏张安录
- 关键词: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农地城市流转
- 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权利主体的福利均衡分析被引量:24
- 2009年
- 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权利主体的福利变化;通过建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分配模型,得出结论:社会福利绝对量的大小和各权利主体所得相对量的大小均与一定阶段内农地城市流转的速度密切相关;政府应确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征地价格,才足以弥补农民失地后损失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并通过构建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函数,分析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条件,结果表明:必须按照农业用地边际生产效益等于非农用地边际生产效益的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方可兼顾农地非农化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针对土地市场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彭开丽张鹏张安录
-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权利主体社会福利函数
- 基于公平思想的失地农民福利补偿——以江汉平原4城市为例被引量:19
- 2010年
-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福利的公平补偿价值,缓解由于征地以及不公平补偿带来的各种问题。研究方法:在对4城市失地农民以及相关主体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 15.0中的Cronbachs’a系数测试样本可靠度,并运用还原法、替代法和CVM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基于公平思想的水田、旱地、菜地的总福利补偿价值分别为3414447元/hm2、3426994.5元/hm2和5158972.5元/hm2。研究结论:在征地补偿时应重视流转中正的社会福利效应,公平地对农民损失进行补偿。
- 聂鑫汪晗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资源江汉平原还原法意愿调查法
-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被引量:19
- 2010年
-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理论和方法、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①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将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融合于农业补贴,尤其是农业生态补贴和农业环保计划之中。国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内容则多侧重于对耕地价值、价格和效益的内涵界定、测算方法以及耕地非农化补偿(征地补偿)研究方面。②在研究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未能将区内和区际补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进行有机结合。③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未能将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也未能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供体与受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测算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为此,我国学者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运行机制。
- 牛海鹏杨小爱张安录李明秋
- 关键词:耕地保护外部性经济补偿
- CVM评估休闲农地的存在价值——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被引量:19
- 2009年
-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对休闲农地的存在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在武汉市对和平农庄样本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进行估算。研究结果:(1)年龄与支付意愿呈显著负相关;(2)被调查者是否为公务员与支付意愿值显著负相关;(3)取支付意愿值的中位值41.5元计算得出和平农庄的存在价值为33684166.67元。研究结论:休闲农地的存在价值量巨大,应在估算农地总价值及农地保护决策中引起重视。
- 王湃凌雪冰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资源条件价值法
- 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区域农业生产的负外溢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针对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区域农业生产所产生的负外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采用调查得到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表明,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农业生产的负外溢效应主要包括土地细碎化导致的外部损失和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存在不稳定预期而导致的外部损失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价格机制和决策机制以形成有利于社会福利优化的农地城市流转秩序。
-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土地细碎化农业生产
- 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60
- 2010年
- 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该文首先基于耕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构了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以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2、2004和2006年4期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成本法测算了各年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测度了不同质量级别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2、2004和2006年,焦作市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分别为10699.3、10830.9、14186.2和15542.3元/hm2,表明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增强而增加;耕地利用社会效益占生态社会效益比重从2000年的42.99%上升到2006年的48.41%,尤其是粮食安全效益比重上升更为明显,表明粮食安全效益和社会保障效益的重要性将日趋凸现,同时也表明以往忽视社会效益单纯的耕地生态效益补偿研究是片面的;基于耕地质量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修正,焦作市2006年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的现实值从最低级别的4653.2元/hm2上升到最高级别的9333.6元/hm2,表明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的高低与其质量高低和区域支付意愿大小密切相关。通过对焦作市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与现实值的测算,为焦作市构建具有动态性和可调性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和补偿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 牛海鹏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利用外部性
- 主体功能分区下农地发展权补偿的合理性和意义分析
- 研究目的:基于我国当前土地产权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分析了主体功能分区下农地发展权补偿的实质、补偿对象、主体及补偿原则、补偿标准,探讨了基于主体功能分区的农地发展权补偿研究的合理性及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论:...
- 任艳胜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管理主体功能分区农地发展权土地产权
- 文献传递
- 基于信息熵的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基于陵水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基本原理,对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陵水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先缓慢增长、再加速增长的变化过程,总趋势是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2)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依次可分为生态保育区、风景旅游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农业建设区和综合产业发展区5个区域;3)利用主成分分析,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对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重大。
- 崔新蕾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主成分分析
- 耕地利用效益体系重构及其外部性分析被引量:40
- 2009年
- 研究目的:在耕地利用效益体系重构和外部性分析的基础上,探求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形态、产生的基础和作用过程不同,其中耕地利用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耕地利用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则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应尽快建立和实施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 牛海鹏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