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814008)

作品数:16 被引量:187H指数:10
相关作者:杨晓勇孙卫东段留安李曙光刘贻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成矿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地球化学研究
  • 3篇定年
  • 3篇金矿
  • 3篇花岗岩
  • 3篇化学特征
  • 3篇构造环境
  • 3篇大地构造环境
  • 2篇地壳
  • 2篇地质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地球
  • 2篇岩石地球化学
  • 2篇岩石地球化学...
  • 2篇找矿
  • 2篇石地
  • 2篇同位素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省国土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武警黄金第七...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河南省国土资...
  • 1篇武警黄金第四...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安徽省勘查技...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作者

  • 10篇杨晓勇
  • 3篇段留安
  • 3篇刘贻灿
  • 3篇余良范
  • 3篇孙卫东
  • 3篇李曙光
  • 2篇赖小东
  • 2篇古晓锋
  • 2篇罗贤冬
  • 2篇王安东
  • 1篇刘理湘
  • 1篇张正伟
  • 1篇宋彪
  • 1篇袁万明
  • 1篇张千明
  • 1篇付书昌
  • 1篇刘佳
  • 1篇刘海涛
  • 1篇方世明
  • 1篇李锋

传媒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矿床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学前缘
  • 1篇Acta G...
  • 1篇Scienc...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第三届全国矿...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庐江沙溪——菖蒲山及裴岗斑岩型铜(金)矿床控矿构造及大地构造环境
1区域地质背景近年来,皖中庐江沙溪地区铜金找矿在安徽地勘局327队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原来的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铜金勘探均获得突破。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沙溪—菖蒲山和裴岗斑岩型铜钼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
余良范杨晓勇池月余赵宏张千明
文献传递
邓家钨钼矿成矿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0引言近年来在皖南的地质找矿中,取得比较大的突破的就是钨钼金矿种,邓家坞钼矿是其中之一。邢凤鸣等(1991)在皖南确定了一条晋宁早期花岗闪长岩带,它们近东西向的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分布,大小有11个岩体,邓家坞岩体就...
李双赵宏杨晓勇
文献传递
舒家店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铜铁硫金矿成矿带,成矿作用与岩浆岩活动密切相关。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铜-金-铁-硫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的成矿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矽卡岩成矿模式的一个典型地区,备受中外地质学家重视。铜陵地区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一直以来是地质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
赖小东杨晓勇孙卫东曹晓生
关键词: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矽卡岩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0
2012年
早前寒武纪被认为是大陆地壳形成的重要时期。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变质基底(五河变质杂岩)和中生代闪长/二长闪长质斑岩中包体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地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近期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地壳生长与多期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集中于2.5~2.6、2.1、1.8~1.9Ga以及390、176Ma。其中,形成于2.5~2.6Ga的下地壳岩石,一部分经历了2.1Ga和(或)1.8~1.9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390、176Ma的变质改造,类似于形成于2.1Ga并经历了1.8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岛弧成因的下地壳岩石,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另一部分岩石则形成于2.55~2.64Ga,可能因处于下地壳上部而仅遭受了2.48~2.49G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没有2.1Ga和(或)1.8~1.9Ga变质叠加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记录,表现为典型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特点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2.7~2.8Ga的继承锆石U-Pb年龄和锆石Hf模式年龄暗示研究区可能还存在更早的地壳生长时期,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贻灿王安东
关键词:U-PB年代学HF同位素下地壳前寒武纪
混合岩研究及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混合岩化作用(陆壳深熔)是大陆地壳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在不同区域岩石圈演化和相伴构造热事件背景下发生。混合岩化温度往往可以维持在岩石固相线之上达30Ma,且整个深熔过程中岩石通常由初期的半深熔向高度深熔演化。这些特点使得混合岩中深熔锆石的Th/U比值随年龄越年轻而逐渐变大,并且警示混合岩锆石U-Pb年龄往往给出混合岩化的持续时间而不是单一时间点。深熔过程中,不同深熔反应类型对深熔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影响较大,富水熔融可以降低斜长石在源区的稳定域,因此可能导致富水熔融形成的深熔熔体具有高Sr/Y和低Y的特征,从而提示在利用单一高Sr/Y和低Y特征来判别岩石是否具有高压成因需格外小心。此外,深熔过程中熔体提取速率可能大于矿物溶解速率和同位素扩散速率,因此可能发生不平衡熔融导致不同反应类型形成的熔体具有不同的初始同位素比值。熔体产生之后,由于混合岩地体具有缓慢的冷却速率,熔体有充分时间发生矿物结晶分离,残余熔体则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被抽离源区,上升侵位至上部地壳。因此,混合岩地体中保留的大量浅色脉体只有少部分记录初始深熔熔体地球化学特征,绝大部分代表熔体结晶分离过程中的早期结晶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侵入浅部地壳的深熔花岗岩呈互补关系。陆壳深熔可以大大降低岩石的流变学性质。因此,造山带深熔物质在重力和高原-盆地压力差作用下,可能发生垂向和侧向挤出。下地壳流是深熔物质侧向挤出的重要形式,以混合岩以及相关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入手,为识别古老造山带的地壳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文章以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25亿年混合岩事件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混合岩为例,对中国东部混合岩研究进行了展望。
王水炯李曙光
关键词:混合岩
Occurrence of Neoproterozoic low-grade metagranite in the western Beihuaiyang zone,the Dabie orogen被引量:10
2010年
Based on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we discovered Neoproterozoic-emplaced granite from the metavolcanics of the Dingyuan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Beihuaiyang zone,the Dabie orogen. This study reports the results of zircon U-Pb dating and preliminary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on two metagranite samples. The studied rocks experienced epidote-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strong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ir U-Pb ages are 726 ± 6 and 758 ± 12 Ma,respectively,similar to those for the Luzhenguan complex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Beihuaiyang zone. In combination with previously determined 635 ± 5 Ma low-grade metagabbro,this study suggests the occurrence of at least two types of Neoproterozoic intrusive rocks in the Beihuaiyang zone,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726-758 Ma metagranite and 635 Ma metagabbro. These rocks occur within the metamorphosed Ordovician volcanic zone (originally named the Dingyuan Formation) and are in tectonic contact to each other,but they formed in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The protolith ages for the Neoproterozoic low-grade metaigneous rocks are in good agreement not only with ages for two episodes of mid-and late-Neoproterozoic mafic and felsic magmatism in the Suizhou and Zaoyang area,Hubei Province,but also agree with protolith ages of ultrahigh-pressure metaigneous rocks in the Dabie-Sulu orogenic belt. In view of their tectonic relationships to country rocks,it appears that these Neoproterozoic low-grade rocks are exotic and they may have been detached and scraped from subducting SCB crust in the early Triassic during the initial continental subduction,and thrusted over Paleozoic metamorphosed rock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LIU YiCanLIU LiXiangGU XiaoFengLI ShuGuangSONG Biao
关键词:大别山造山带低档苏鲁造山带
蚌埠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对华南俯冲陆壳再循环的意义被引量:15
2009年
对华北板块东南缘蚌埠隆起区内凤阳县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所研究样品中锆石通常具有核-幔-边结构。其中,核部年龄为新元古代(一个谐和年龄为673Ma±12Ma)、幔部年龄为三叠纪和具有岩浆结晶环带的边部年龄为159Ma±2Ma。锆石边部明显具有岩浆结晶环带以及高的Th/U比值(一般为0.14~0.45),其年龄代表该岩石的形成时代;幔部具有低的Th/U比值(一般为0.02~0.15),为变质成因;而核部常具有岩浆结晶环带,有时因重结晶等原因而模糊,其年龄应代表源区岩石的形成时代。由于继承锆石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并经过印支期变质作用,这些年龄记录与大别山超高压岩石一致。因此,证明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为159Ma±2Ma,其为经历了三叠纪多期变质作用改造的华南俯;中陆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即由华南三叠纪俯冲陆壳物质再循环的结果。而华北板块通东南缘深部存在华南俯冲陆壳岩石,进一步证实在中生代华南板块至少已俯冲至蚌埠地区。
王安东刘贻灿古晓锋李曙光颉颃强
关键词:锆石SHRIMP
庐枞盆地中生代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2010年
长江中游岩浆岩带主要由3个系列岩浆岩组成:①高钾钙碱性系列,发育在以铜陵、安庆地区为代表的隆起区(常印佛等,1991);②橄榄安粗岩系列,发育在以庐枞、宁芜地区为代表断陷火山岩盆地内(任启江等,1991;王德滋等,1996);③A型花岗岩类(碱性侵入岩和花岗岩),沿长江断裂分布,隆起区和断陷区均有出露(邢凤鸣等,1999)。庐枞盆地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其西北侧为华北版块。庐枞盆地西北侧以NNE向的罗河-裴岗-练潭断裂为界,东南侧紧邻NEE向的沿江大断裂,构成一个长约56km,宽约24km,面积约1032km2的"基底坳陷型"火山盆地,西侧紧临郯庐断裂。
邓江洪杨晓勇池月余吴文龙余良范张千明
关键词:庐枞盆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盆地火山岩地层中生代岩浆岩大地构造环境
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新元古代浅变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21
2010年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薄片观察,在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变质火山岩中发现新元古代侵位的浅变质花岗岩.对其中两个浅变质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定年和初步的岩石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浅变质花岗岩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26±6)和(758±12)Ma,并且与北淮阳带东段庐镇关杂岩的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前期发现的(635±5)Ma浅变质(橄榄)辉长岩,证明北淮阳带至少存在两类新元古代侵入岩,即726~758Ma的变质花岗岩和635Ma的变质辉长岩.这些新元古代岩石出露于变质的奥陶纪岩火山岩带(原"定远组")中,二者之间为构造接触以及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且它们与华南陆块北缘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发育的二期大规模新元古代中、晚期基性岩墙群和花岗岩的时代以及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原岩时代一致.这进一步证明,它们可能是印支期华南陆块发生俯冲的初始阶段最早被拆离、解耦的岩片,并在南、北陆块汇聚、碰撞及造山过程中被推覆到华北陆块南缘古生代浅变质岩系之上.
刘贻灿刘理湘古晓锋李曙光刘佳宋彪
关键词:新元古代SHRIMPU-PB定年大陆俯冲
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的快速折返与缓慢冷却过程被引量:8
2009年
岩石学研究表明,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经过了超高压和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及麻粒岩相叠加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其中,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阶段形成的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中成分分带的存在,证明该区榴辉岩经历了一个快速折返过程;而不同变质阶段的温度、压力和形成时代,却反映该区榴辉岩在峰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又经历了一个缓慢冷却过程。超高压岩石折返期间的缓慢冷却过程也许正是北大别长期难以发现柯石英和有关超高压证据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为大别山不同超高压岩片的差异折返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证据。
刘贻灿古晓锋李曙光
关键词:超高压榴辉岩冷却过程NORTHUHPCLINOPYROXENECONTINENTALCONTINENTALUHPNORTH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