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无)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冬京葛丹易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诉讼
  • 2篇环境公益
  • 2篇环境公益诉讼
  • 2篇公益诉讼
  • 1篇原告
  • 1篇原告资格
  • 1篇诉讼原告
  • 1篇诉讼制度
  • 1篇衔接
  • 1篇民事
  • 1篇民事纠纷
  • 1篇纠纷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环境公益诉讼...
  • 1篇环境民事
  • 1篇环境民事纠纷
  • 1篇机关
  • 1篇公益诉讼制度
  • 1篇法律
  • 1篇法律规定

机构

  • 3篇南昌大学

作者

  • 3篇刘冬京
  • 1篇易娟
  • 1篇葛丹

传媒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与诉讼的衔接
2012年
目前,我国的环境民事纠纷主要有行政处理和诉讼两种主要的解决机制。从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这两种机制在解决环境民事纠纷方面尚存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只有明确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与诉讼的关系,并从程序的启动、程序的运行以及程序的终结等方面规范两种机制,使之有效衔接方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刘冬京苏雪莉
关键词:环境民事纠纷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原告资格的规范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定无疑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关键。我国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规定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是,立法并未明确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要得到落实与实施,尚需进一步明确适宜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环境公益诉讼的公共性、社会性,使得检察机关、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环保组织、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成为必要和可能。因此,法律应进一步明确并赋予这些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刘冬京葛丹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最终的,也是最具有强制力的救济手段。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该草案已明确将环境公益诉讼纳入立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体该如何构建,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认为,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其价值。价值是制度确立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包括公正、效益、秩序等。这些价值指导着环境公益诉讼的各项具体制度的构成,例如,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程序设置以及诉讼费用制度的构成等等。
刘冬京易娟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环境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