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2010GAAS07)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2010GAAS07)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璇任福成杨涛李渊庄生仁更多>>
- 相关机构:酒泉市棉花试验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综述被引量:4
- 2014年
- 综述了诱发玉米突变的物理、化学、空间诱变等手段,介绍了上述诱变手段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常用的诱变方式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行各种诱变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刘忠祥
- 关键词: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空间诱变
- 特早熟陆地棉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早熟。纤维品质性状优势不太明显。
- 詹有俊杨涛孙建船庄生仁任福成张璇李渊
- 关键词:特早熟陆地棉配合力杂种优势
- 特早熟陆地棉熟性产量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三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早熟性状和子、皮棉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产量、早熟性状间的相关性正好与以上三性状相反,均达(极)显著水平。
- 詹有俊杨涛孙建船庄生仁任福成李渊张璇
- 关键词:特早熟陆地棉农艺经济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