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121120002)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义权李光冯俊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增强子
  • 1篇图式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胚胎发育过程
  • 1篇躯体
  • 1篇文昌鱼
  • 1篇后生动物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表达谱
  • 1篇基因组
  • 1篇基因组学
  • 1篇发育生物学
  • 1篇非编码
  • 1篇比较基因组
  • 1篇比较基因组学
  • 1篇C基因
  • 1篇表达谱
  • 1篇GOOSEC...

机构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洛阳职业技术...

作者

  • 2篇李光
  • 2篇王义权
  • 1篇冯俊

传媒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Goosecoid基因的表达分析
2016年
为更详细地了解Goosecoid(Gsc)基因在文昌鱼中的表达情况,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整胚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WISH)对Gsc基因在白氏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时空表达谱进行了分析。RT-qPCR结果表明,文昌鱼Gsc基因为非母源表达,其合子表达起始于囊胚期,并在原肠胚中期达到峰值,至神经胚早期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表达水平。此后,随着胚胎发育,基因表达量逐渐下降,到幼体早期只能检测到微弱的表达信号。原位杂交结果显示,Gsc最早表达于囊胚背侧的细胞,原肠胚期基因表达集中在背部中内胚层(该区域对应脊椎动物组织者区域),神经胚早期基因表达向轴中胚层(将来发育成脊索)集中,神经胚中期,除近尾端区域外,该基因在轴中胚层的表达完全消失,此时又在咽区的背面、消化道的两侧和腹侧、神经管的腹侧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信号,至神经胚晚期和幼体早期,仅在尾端脊索中胚层区域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信号。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sc基因在文昌鱼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商留珂李光王义权
关键词:发育生物学文昌鱼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谱
后生动物非编码保守元件被引量:2
2013年
生物体基因组中除了编码序列之外,还存在大量的非编码调控序列。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脊椎动物、尾索动物、头索动物、果蝇、线虫等基因组中存在保守的非编码调控序列。这些非编码保守元件通常分布在与转录调控发育相关的基因上下游区域,作为基因调控网络核心的一部分,常常在基因表达过程中扮演转录增强子的角色。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后生动物非编码保守元件的发现和主要特点,并进一步就非编码保守元件在大规模基因组倍增之后的演化及其在生物躯体图式进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冯俊李光王义权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学增强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