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无)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楚荣忠赵果张廷龙杨静张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台风
  • 1篇电荷结构
  • 1篇应用及效果
  • 1篇台风莫拉克
  • 1篇起电机制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风暴
  • 1篇模糊逻辑
  • 1篇模糊算法
  • 1篇莫拉克
  • 1篇雷暴
  • 1篇雷暴云
  • 1篇降水
  • 1篇冰晶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赵果
  • 2篇楚荣忠
  • 1篇张彤
  • 1篇苏德斌
  • 1篇仰美霖
  • 1篇刘黎平
  • 1篇杨静
  • 1篇徐文君
  • 1篇张廷龙
  • 1篇吴宗元
  • 1篇沈瑾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平凉一次雷暴云内的降水粒子分布及其电学特征的探讨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X波段多普勒双偏振雷达在甘肃平凉地区获取的一次雷暴过程资料,采用模糊逻辑判断法详细分析了该过程云内降水粒子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结合该地区雷暴的电学特征,探讨了雷暴云电荷结构与云内降水粒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雷暴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降水粒子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霰粒子和干雪的演变特征与雷暴的发展、成熟到减弱过程对应比较一致。结合地面电场和雷达推断,冰相粒子特别是霰粒子和冰晶粒子与雷暴云的起电存在密切的关系。从各种粒子的垂直分布特征来看,中国内陆高原雷暴云下部正电荷区的强弱最有可能由霰粒子的多少来决定;同时利用霰粒-冰晶起电机制可以较好地解释雷暴云内三极性电荷结构的形成。
张廷龙杨静楚荣忠赵果张彤
关键词:雷暴云电荷结构
二维多途径退速度模糊算法的应用及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径向速度的模糊问题是制约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美国强风暴实验室Zhang Jian提出的二维多途径退速度模糊方法应用到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SA、CB)观测的台风以及强对流风暴天气过程的资料质量控制中,进行了退模糊试验,详细分析了新算法的特点,并提出了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个例资料的分析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处理连续性风场的速度模糊,也能处理存在大量数据缺失以及距离折叠的不连续性风场的径向速度模糊,但对于孤立回波的速度模糊的处理,也会出现问题。同时,在个例研究中发现,地物回波对于退速度模糊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仰美霖刘黎平苏德斌徐文君
关键词:台风强对流风暴
台风莫拉克的偏振参量演变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2009年8月6~10日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对20090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进行了观测,根据台风的移动路径和进入雷达观测区域的台风不同部位,分为台风螺旋雨带、台风眼壁和台风后雨带3个部位,针对这3个部位的偏振参量及粒子信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浅对流普遍存在于台风各个部位;台风各部位均有过冷水和湿雪存在,台风后雨带中还有少量霰粒子和冰雹粒子;且台风融化层特征明显,各部位均存在高ZDR、低ρHV(0)层带和小范围的高KDP层;台风眼区的粒径较其他两个部位粒径偏小;通过偏振参量统计发现ZH、ZDR和ρHV(0)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不同部位差异较大,KDP在不同部位统计特征差异较小。
沈瑾楚荣忠赵果吴宗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