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7-08D62)
- 作品数:6 被引量:134H指数:4
- 相关作者:柳百萍尹长丰胡文海韦传慧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学院池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合肥市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介绍了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的贡献,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 尹长丰柳百萍
-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剩余劳动力
- 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与转移新渠道探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据分析统计,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如下:转移数量越来越大;转移空间以本土为主;转移性别比高。为此,提出发展乡村旅游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问题,弥补传统转移渠道不足,进一步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
- 柳百萍尹长丰韦传慧
-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剩余劳动力
- 有效与困境: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辨析被引量:61
- 2014年
- 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效与困境并存。困境原因,一是产业初级性导致转移就业有效性难以发挥,二是转移主体在重新选择就业机会时发生分化,农民转移动机发生由"经济性转移"向"价值性转移"的变化。根据乡村旅游转移劳动力就业阶段性特征,应加快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构建有效转移平台,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形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内生动力。
- 柳百萍胡文海尹长丰韦传慧
-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价值研究——以合肥为例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通过对合肥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研统计,合肥地区《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定量测度以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测算分析基础上,分析旅游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能就地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2、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地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3、旅游业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尹长丰柳百萍
-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剩余劳动力
- 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被引量:36
- 2011年
- 借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较成熟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理论,采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对19992009年安徽省17个城市国内旅游收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总体不均衡;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首位度小,分散分布明显;高位序城市旅游规模近年相对集中。通过对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的回归分析:发现安徽省城市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旅游规模位序变化呈现两种态势四种类型,即平稳发展和徘徊发展态势,具体为高位序平稳发展型和低位序平稳发展型,徘徊发展"M"型和徘徊发展"W"型。究其原因主要有资源、城市经济和区位交通等因素。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分布受主导因素影响明显,少有城市旅游多年位序表现单边上升或下降趋势,城市旅游规模发展相对不成熟。研究为地方旅游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 柳百萍
- 关键词:旅游规模差异影响因素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30
- 2011年
-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安徽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安徽农业的地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即优势农产品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型和城郊都市农业型,并提出了促进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 柳百萍胡文海
- 关键词: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