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83)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徐丛剑康玉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树突
  • 5篇细胞
  • 4篇树突状
  • 4篇肿瘤
  • 3篇融合细胞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肿瘤疫苗
  • 3篇自杀
  • 3篇自杀基因
  • 3篇卵巢
  • 3篇基因
  • 2篇疫苗
  • 2篇树突细胞
  • 2篇细胞融合
  • 2篇卵巢肿瘤
  • 2篇活疫苗
  • 2篇HSV
  • 1篇融合瘤苗
  • 1篇融合疫苗
  • 1篇上皮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市肿瘤研...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康玉
  • 6篇徐丛剑
  • 5篇刘惜时
  • 5篇顾健人
  • 5篇钟翠平
  • 5篇吴超群
  • 2篇张新华
  • 1篇欧周罗
  • 1篇罗建明
  • 1篇邵志敏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癌症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是近年来国内外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不仅在各种动物模型上观察到肿瘤的消退,在I/II期临床试验中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对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鉴定、目前临床试验的疗效以及具体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进一步加强此种疫苗的安全性和疗效问题的探讨,对疫苗纯化、基因修饰疫苗、可调控的活疫苗和阻断免疫应答下调机制的分析十分必要。
康玉徐丛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融合肿瘤疫苗安全性
自杀性肿瘤疫苗对大鼠卵巢癌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将自杀基因修饰的卵巢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融合制备成自杀性肿瘤疫苗(FC/TK),观察FC/TK对大鼠卵巢癌的免疫治疗作用,并探讨对FC/TK进行体内灭活的可行性。方法以聚乙二醇法,用大鼠骨髓来源的DC与转导有自杀基因(HSV1-TK基因)的大鼠卵巢癌上皮细胞株NuTu-19细胞融合制备成FC/TK,在扫描电镜下观察FC/TK的形态;用3H-TdR渗入法,检测FC/TK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大鼠体内的免疫治疗实验中,以FC/TK治疗大鼠卵巢癌皮下瘤,观察肿瘤形成及肿瘤大小,分别设立经60Co照射的FC/TK组、未经自杀基因修饰的卵巢癌细胞与DC融合的疫苗(FC)组和PBS对照组。在体内灭活实验中,将FC/TK以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大鼠体内示踪,腹腔注射羟甲基无环鸟苷(GCV)7 d后,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对大鼠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做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FC/TK为多形性,扫描电镜下可见不规则的突起。与对照组相比,FC/TK能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P<0.01)。大鼠体内的免疫治疗实验结果显示,FC/TK组与FC组大鼠的成瘤时间晚于经60Co照射的FC/TK组(P<0.05),较PBS组明显延迟(P<0.01);接种NuTu-19细胞90 d后,FC/TK组大鼠的平均肿瘤体积较经60Co照射的FC/TK组和PBS组明显缩小(P<0.01),但FC/TK组与F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下,经红色荧光标记的FC/TK出现在大鼠脾脏;进一步TUNEL染色显示,经GCV处理后,进入大鼠体内的FC/TK已发生凋亡。结论FC/TK对大鼠卵巢癌有免疫治疗作用,并可由自杀基因系统控制其在体内的存活。
康玉徐丛剑刘惜时邵志敏欧周罗罗建明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自杀基因卵巢肿瘤肿瘤疫苗融合细胞
HSV_1-TK/GCV系统作为肿瘤疫苗“死亡开关”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活疫苗有高效的抗肿瘤免疫能力,但其体内增殖性限制了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本研究将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1鄄TK/GCV)系统作为肿瘤活疫苗的“死亡开关”,以期控制疫苗在体内的存活状态,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HSV1鄄TK基因转导入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鄄19,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后与Fischer344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融合,制成携带有HSV1鄄TK基因的卵巢癌DC活疫苗(FC/TK)。以RT鄄PCR和Westernblot检测FC/TK细胞中的HSV1鄄TK表达。体外以XTT法检测不同浓度GCV对FC/TK的体外杀伤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GCV作用5天后FC/TK的凋亡现象。体内实验中,取大鼠经足垫皮下接种FC/TK后分为两组:FC/TK+GCV组大鼠再予GCV腹腔注射7天;FC/TK+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接种FC/TK后观察90天,记录注射部位有无肿瘤形成及各脏器的肿瘤转移情况。结果:FC/TK中有HSV1鄄TK的表达,在体外GCV对FC/TK的杀伤率可达86.25%,其中大于80%的FC/TK发生凋亡,并出现细胞核浓缩、边集等凋亡现象。FC/TK+生理盐水组共有3只(60%)的大鼠注射部位出现低分化腺癌;而FC/TK+GCV组未见局部肿瘤形成及脏器转移。结论:HSV1鄄TK/GCV通过诱导肿瘤活疫苗发生凋亡而起到控制其存活状态的作用。
康玉徐丛剑刘惜时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肿瘤疫苗树突细胞自杀基因细胞融合
可控性大鼠卵巢癌DC活疫苗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制备可控性大鼠卵巢癌树突状细胞(DCs)活疫苗并检测其免疫生物活性。方法:从大鼠Fischer344骨髓前体细胞中分离、扩增DCs,与转导有自杀基因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SV1-tk)基因的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tk融合制成活疫苗。以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此活疫苗的生物学特征;LDH释放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CTL);MTT法测定其对丙氧鸟苷(GCV)的反应性。结果:细胞融合率为28.14%,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双阳性表现,高表达表面分子MHC-Ⅱ(OX6)、B7-2、OX62和ICAM-1。CTL结果显示活疫苗组对亲本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死疫苗组次之,DCs与NuTu-19/tk混合组最差(P<0.01)。100μg/mlGCV对活疫苗的杀伤率为88.42%。结论:卵巢癌DC融合活疫苗在体外可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并可通过自杀基因的杀伤作用将其在体外灭活。将自杀基因系统引入肿瘤活疫苗,为制备有效而安全的肿瘤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康玉徐丛剑刘惜时张新华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
关键词:卵巢肿瘤树突状细胞自杀基因融合细胞活疫苗
DC融合瘤苗治疗大鼠腹腔播散性卵巢癌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卵巢癌融合的融合瘤苗对大鼠腹腔播散性卵巢癌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体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用聚乙二醇法将Fischer344(F344)大鼠骨髓来源的DC与卵巢癌上皮细胞株NuTu19细胞在体外融合制备融合瘤苗(DCNuTu19)。流式细胞术检测DCNuTu19的免疫相关表型。将DCNuTu19接种于F344大鼠皮下,观察它在体内的成瘤性。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经过DCNuTu19免疫的大鼠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NuTu19细胞的杀伤作用。复制腹腔播散性卵巢癌的F344大鼠模型,观察DCNuTu19对它的治疗作用。结果:DCNuTu19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MHCII)分子OX6、共刺激分子B72、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大鼠DC的标志性抗原整合素OX62。与NuTu19相比,DCNuTu19在大鼠体内成瘤率降低,成瘤时间延迟,两组平均瘤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DCNuTu19免疫的大鼠脾CTL对NuTu19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经DCNuTu19治疗后大鼠的病情发展速度减缓,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卵巢癌DC融合瘤苗能显著提高大鼠CTL杀伤活性,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卵巢癌免疫效应,延长患有腹腔播散性卵巢癌大鼠的生存时间。
康玉徐丛剑刘惜时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
关键词:树突细胞融合细胞癌症疫苗
可控性树突状细胞活疫苗产生抗卵巢上皮性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研究可调控存活状态的树突状细胞(DC)活疫苗在体内产生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1)将大鼠骨髓来源的DC与转导有自杀基因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1TK)的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NuTu19细胞,以聚乙二醇法融合制成DC活疫苗。以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分析DC活疫苗的生物学特性;RTPCR技术、蛋白印迹法鉴定DC活疫苗中TK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更昔洛韦(GCV)对DC活疫苗的杀伤效应。(2)在体内实验中,将大鼠分为活疫苗组、活疫苗+GCV组、死疫苗组、DC+NuTu19/TK组、GCV组和对照组。各组大鼠经二次免疫后,或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或再给予NuTu19细胞攻击后观察肿瘤的发生与生长情况。活疫苗+GCV组在给予NuTu19细胞攻击后1周开始腹腔注射GCV,将疫苗在体内灭活。结果(1)DC活疫苗高表达表面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OX6、共刺激分子B72、整合素OX6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其阳性率分别为(876±34)%、(711±93)%、(680±74)%和(771±20)%;DC与NuTu19/TK细胞的融合率为(23±14)%;DC活疫苗中TK基因呈阳性表达。(2)活疫苗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NuTu19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18±83)%,明显高于死疫苗组的(260±38)%(P<005)。与对照组相比。
康玉徐丛剑刘惜时张新华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
关键词:GCV活疫苗卵巢上皮性癌HS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