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3-06)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炳旭徐淑董易之姚琼余瑶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荔枝
  • 3篇叶螨
  • 2篇蒂蛀虫
  • 2篇幼虫
  • 2篇田间
  • 2篇种群
  • 2篇荔枝蒂蛀虫
  • 2篇寄生
  • 2篇寄生率
  • 2篇赤眼蜂
  • 2篇虫龄
  • 1篇大造桥虫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驯化
  • 1篇驯化培育
  • 1篇亚致死
  • 1篇亚致死效应
  • 1篇药效
  • 1篇幼虫龄期

机构

  • 9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徐淑
  • 9篇陈炳旭
  • 5篇董易之
  • 3篇姚琼
  • 3篇陈凯歌
  • 3篇余瑶
  • 2篇张英杰
  • 2篇黄寿山
  • 2篇徐海明
  • 1篇陈耿民
  • 1篇李鹏燕
  • 1篇陈轶
  • 1篇贾涛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果树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荔枝大造桥虫幼虫龄数的划分被引量:18
2011年
近年来,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Denis&Schiffermüller)在荔枝上发生严重危害。幼虫龄数的确定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研究和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大造桥虫幼虫龄数的划分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饲养,采集大造桥虫各龄幼虫。测定其头壳宽度,并根据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推测大造桥虫幼虫分6龄。利用Crosby指数和指数曲线拟合进行验证,结果均表明该幼虫分6龄是合理的。1~6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301、0.534、0.940、1.544、2.307、3.374mm。
董易之陈炳旭徐淑李鹏燕
关键词:大造桥虫幼虫龄期
哒螨灵对荔枝叶螨的亚致死效应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明确哒螨灵对荔枝叶螨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为荔枝叶螨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荔枝叶螨成螨的影响。【结果】用哒螨灵亚致死剂量LC10和LC20处理后的荔枝叶螨F0代产卵受到抑制,产卵量分别减少了32.31%和47.62%,且LC20处理后的雌螨产卵期和寿命都明显缩短。F1代的卵、幼螨、前若螨和后若螨的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成螨期和雌成螨寿命均有所缩短,其中LC20处理后的成螨期缩短了5.37 d,雌成螨寿命缩短了10.58 d,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LC10和LC20处理后,F1代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47 4和0.124 2,与对照(0.196 9)差异明显;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倍增时间(Dt)均增加;净生殖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都有所降低。【结论】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荔枝叶螨实验种群有明显抑制作用。
徐淑陈凯歌姚琼余瑶董易之陈炳旭
关键词:哒螨灵亚致死效应种群参数
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被引量:8
2014年
用Potter喷雾法测定阿维菌素、哒螨灵、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对荔枝叶螨成螨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5种药剂对荔枝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荔枝叶螨成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8799、1.05426 mg/L,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3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无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乳油、15%哒螨灵乳油和5%噻螨酮乳油对荔枝叶螨的速效性较好,而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10 g/L乙螨唑悬浮剂速效性较差。药后2 d,供试药剂各处理中15%哒螨灵乳油1 765倍处理的防效(90.00%)最高,而110g/L乙螨唑悬浮剂6 500倍处理的防效(57.04%)最差;药后7 d,供试药剂各处理的防效均达到89%以上;药后15 d,除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达到100.00%,5%阿维菌素乳油8 333倍处理防效(91.31%)最差。供试的5种药剂均能达到防治要求,持效期长,可用于荔枝叶螨的防治。
徐淑余瑶陈凯歌贾涛陈炳旭
关键词:杀螨剂毒力田间防效
荔枝叶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发生规律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荔枝叶螨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该螨在广州地区荔枝园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荔枝叶螨一生经历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5个不同发育阶段,在进入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之前均有一个静伏期;在26℃的条件下,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为12.96 d;在群体饲养中,子代雌雄性比约为3∶1;荔枝叶螨有拉丝结网的习性。在广州地区的荔枝园荔枝叶螨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份和10月份,并且其种群数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为显著。
徐海明余瑶陈炳旭徐淑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田间发生规律
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各发育阶段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本研究旨在明确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该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定期收集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对其进行频次分析,Crosby指数验证和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幼虫龄数。通过室内群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17~38℃区间8个温度梯度下荔枝蒂蛀虫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并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根据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其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可明显分为5个区域,说明其幼虫分5个龄期,符合Dyar定律。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092~0.120,0.140~0.206,0.217~0.319,0.356~0.523和0.582~0.728 mm。温度对荔枝蒂蛀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影响,其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并符合线性回归模型。在20~32℃,荔枝蒂蛀虫可完成世代发育;在17℃时,该虫只能发育至3龄幼虫;在35℃时,蛹多不能羽化;在38℃时,卵多不能孵化。在20~32℃,其世代历期为41.16~19.34 d,蛹期为12.74~5.38 d,而产卵前期为4.75~4.22 d,温度对产卵前期无明显影响。在20~35℃,荔枝蒂蛀虫幼虫可正常发育,其1龄幼虫龄期为4.50~1.17 d,2龄幼虫期为2.09~1.40 d,3龄幼虫期为2.84~1.00 d,4龄幼虫期为3.41~1.18 d,5龄幼虫期为3.00~1.37 d,预蛹期为2.41~0.69 d。在17~35℃,荔枝蒂蛀虫卵可正常孵化,其卵期为7.73~2.09 d。【结论】荔枝蒂蛀虫幼虫分5个龄期,不同于前人所报道的4个龄期。在20~32℃温度范围内,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董易之徐淑陈炳旭姚琼陈耿民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幼虫发育历期
筛选寄生荔枝蛀蒂虫卵的赤眼蜂种类研究初报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荔枝蛀蒂虫的生物防治应用技术问题,在室温27(±3)℃条件下,用10种供试的赤眼蜂种类(或种群)对荔枝蛀蒂虫卵寄生能力进行筛选试验。结果发现,仅小灰蝶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 2种可寄生荔枝蛀蒂虫卵。前者为中国新纪录种,其寄生率较高,达到49.89%。这一突破为利用该蜂种进行荔枝蛀蒂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性,但2种赤眼蜂均不能在荔枝蛀蒂虫的卵内羽化出蜂。进一步的研究将探索小灰蝶分索赤眼蜂不能羽化出蜂的原因并对其进行驯化改良,期望培育能持续自然控制荔枝蛀蒂虫的小灰蝶分索赤眼蜂新种群。
张英杰陈轶陈炳旭黄寿山徐淑
关键词:荔枝蛀蒂虫寄生率生物防治
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斑螟分索赤眼蜂过寄生驯化培育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不能正常羽化出蜂问题,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a(Stainton)卵为寄主,分别以1:3、1:5、1:10(对照)的蜂卵比接蜂培养,经过35代过寄生连代繁殖驯化,其36代(F36)成蜂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成蜂体长、体宽分别减小28.89%、16.08%(1:3处理)和27.43%、20.56%(1:5处理)。经蜂卵1:3、1:5接蜂连代繁殖驯化后的F36斑螟分索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44%和55%,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能顺利从荔枝蒂蛀虫卵内羽化出蜂,羽化率分别为31.8%、25.5%,对照则无羽化出蜂。表明通过过寄生驯化培育可以改变斑螟分索赤眼蜂的个体大小,并有望使其在荔枝园内建立稳定种群,达到持续控制荔枝蒂蛀虫的目的。
张英杰陈炳旭黄寿山徐淑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寄生率
广东桃蛀螟发生分布与种群动态
2014年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一种多食性的蛀果害虫,近年来其发生危害日趋加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探究了桃蛀螟在广东的发生情况、分布及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广东桃蛀螟发生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的河源市以及粤北地区的清远和韶关市,并在上述地区的板栗和鹰嘴蜜桃上发生严重危害,该虫在珠三角地区零星发生,在粤西、梅州和潮汕地区则尚未发生危害。除板栗和鹰嘴蜜桃外,受桃蛀螟为害的作物还有三华李、水晶梨、荔枝、龙眼、杨桃、向日葵和甜玉米,但受害较轻。桃蛀螟成蛾在广东河源一年有5个发生高峰,并以幼虫于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越冬。
董易之徐淑陈炳旭陈凯歌姚琼
关键词:桃蛀螟种群动态
间伐与密闭荔枝园主要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控被引量:11
2015年
系统调查了间伐与密闭荔枝园的主要害虫种类,并对各类害虫的为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间伐园主要害虫有7目18科25种,而密闭园则有10目38科62种,均以鳞翅目害虫种类最多。间伐园主要害虫种类比密闭园少,而且其荔枝褶粉虱、拟小黄卷叶蛾、黄三角黑卷叶蛾、荔枝叶瘿蚊、荔枝花果瘿蚊、荔枝瘿螨和荔枝叶螨等主要害虫的危害程度均比密闭园轻。此外,在间伐与密闭荔枝园实施同样的防控技术措施,间伐园夏梢期、冬梢期、花期和果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均明显比密闭园高。
董易之徐海明徐淑陈炳旭
关键词:荔枝主要害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