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93)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天良韩永翔郑小波郭晓梅陈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贵州省气候中心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气溶胶
  • 4篇沙尘
  • 4篇沙尘气溶胶
  • 2篇沙量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边界层
  • 1篇地理
  • 1篇对流边界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沙尘暴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太阳辐射
  • 1篇能见度
  • 1篇气干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外源

机构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贵州省气候中...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贵州省气象信...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8篇赵天良
  • 6篇韩永翔
  • 2篇陈娟
  • 2篇刘唯佳
  • 2篇郭晓梅
  • 2篇郑小波
  • 1篇段佳鹏
  • 1篇何清
  • 1篇李琳
  • 1篇刘建慧
  • 1篇宋昊冬
  • 1篇熊洁
  • 1篇刘煜
  • 1篇周成霞
  • 1篇杨兴华
  • 1篇王静
  • 1篇刘冲
  • 1篇罗汉
  • 1篇栾兆鹏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城市地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1961—2010年大气干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四川盆地50年(1961—2010)来122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盆地年均干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干能见度多年均值为18.8 km,并存在与气候、人口分布、工业和城镇发展紧密相关的4个低值中心(约11 km左右).2)盆地中约71%的站点(87个)的干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在-4.5^-0.07 km/10a之间;约29%的站点(35个)的干能见度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约在0.08~3.3 km/10a之间,干能见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边缘.3)盆地干能见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最好,冬季最差.4)干能见度下降趋势主要与风速下降、气温变暖、能源消耗和人口增加带来的人为排放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郭晓梅周成霞赵天良陈娟郑小波
关键词:能见度影响因素四川盆地
1995~2004年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模拟源汇分布及垂直结构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全球气溶胶模式GEM-AQ/EC的1995-2004年10年沙尘气溶胶模拟,探讨了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源汇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大陆沙尘气溶胶源区主要集中在东亚的沙漠地区,有两大沙尘主要源区:覆盖蒙古国南部及中国内蒙中西部的沙漠地区和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亚沙尘排放量春季最大,占全年排放总量的66.81%,四月份达15.29Mt,夏季下降,秋季小幅度回升,冬季最小;东亚沙尘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年际变化及增强的趋势.东亚沙尘沉降高值区与源区一致,源区及附近以干沉降为主,远距离传输到中国东北、长江以南及西太平洋包括日本、朝鲜半岛,湿沉降占主导地位;沙尘沉降具有季节变化,其趋势与东亚沙尘排放量的季节变化大致相同,且模拟的10年沉降量呈上升趋势.东亚沙漠地区排放的沙尘主导了东亚沙尘气溶胶的变化,最大的净沙尘汇区集中在紧邻净沙尘源区的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西部.东亚地区春夏秋3个季节均是沙尘的净源区,而冬季强西风急流输入东亚以外的沙尘使东亚整体上为沙尘净接收区.东亚大陆大部分地区,沙尘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3km高度以下,在西太平洋地区包括日本、朝鲜半岛沙尘高值中心位于在对流层中层5km高度上下,在沙漠以北地区沙尘垂直廓线的高值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6-8km高度.
熊洁赵天良韩永翔Gong S L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尘卷风对沙尘气溶胶的贡献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地区观测资料,依据尘卷风热力学理论和方法,估算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尘卷风对沙尘气溶胶贡献的年平均量为4.0×106t,年最大量为5.0×106t,与该地区沙尘暴的沙尘气溶胶年均贡献量相当.依赖于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尘卷风的起沙量具有与地面温度同步的季节变化规律.
段佳鹏韩永翔赵天良宋昊冬
关键词:对流边界层沙尘暴太阳辐射
沙尘气溶胶的跨亚欧大陆传输对东亚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3.1对2002—2003年模拟的全球沙尘气溶胶分布及其变化的评估,通过去除东亚沙漠(局地源)的敏感性模拟试验来分析北非、阿拉伯和中亚地区沙漠区(外部源)的沙尘气溶胶跨亚欧大陆传输对东亚地区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贡献.结果表明,受到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跨亚欧大陆传输的影响,东亚以外沙尘源对青藏高原大气贡献率最大,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贡献率最小,对中国南方地区和日韩及邻近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贡献率基本相当.东亚地区秋(冬)季大气受到东亚以外沙尘源的影响最弱(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地层大气沙尘气溶胶的外源贡献率秋季最小(约5%),冬季最大(约30%).青藏高原冬季60%~80%的近地面大气沙尘气溶胶来自东亚以外的沙漠区,而在秋季则只有约20%~60%.外源对东亚大气沙尘气溶胶柱浓度和对近地面大气沙尘气溶胶的影响具有基本一致的季节特征,但对柱浓度的贡献率一般偏大10%~40%.沙尘气溶胶跨亚欧大陆传输对东亚地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6 km的自由对流层.随对流层高度的增加东亚各地区外源贡献率均增加.青藏高原地区以年平均对流层沙尘气溶胶外源贡献率62%~81%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影响区域.
刘建慧赵天良刘煜韩永翔熊洁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北京2010年10月一次典型灰霾过程光学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探空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AERONET气溶胶反演资料等分析了北京地区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的成因及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此次灰霾期间,稳定的环流形势、湿润的环境及逆温结构的存在是灰霾得以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灰霾期间AOD、PM2.5浓度逐渐增大,能见度逐渐降低,这可能与局地气溶胶的累积和相对湿度的增大有关,使气溶胶粒子的消光性增强.气溶胶的体积谱表现为双峰型结构,细粒子体积浓度峰值远大于粗粒子浓度峰值,且细粒子浓度峰值逐日增大,Angstrom波长指数在1.2~1.4之间,两参数均可表明此次灰霾过程的污染粒子以气溶胶细粒子为主;灰霾期间SSA逐日增大,表明气溶胶粒子的散射性逐渐增强,SSA随波长的变化主要呈现两种变化趋势,这与当日主控粒子的尺度有关.因气溶胶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辐射通量减小.这些光学特性参量的变化为了解北京地区灰霾期间气溶胶特性及其气候效应提供了参考.
刘唯佳韩永翔王静赵天良
关键词:灰霾光学特性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沙尘气溶胶源汇模拟与黄土堆积被引量:4
2014年
黄土高原是重要的降尘区还是沙尘源区这一科学问题至今未有确切定论.本文利用北半球气溶胶区域气候模式 NARCM,根据1995~2004年10a的模拟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沙尘起沙量、沉降量以及沙尘的盈亏空间分布及风场,得到如下结论:1)沙漠及沙漠化地区是起沙量最大的区域、沉降量高值区集中在沙漠、沙漠化地区及其下风方向.黄土高原起沙量很小,而沉降量远大于起沙量.2)沙尘源区是沙漠及沙漠化地区,其余的地区则是沙尘汇区,降尘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3)黄土高原因太行山和秦岭阻挡,处在最大的沙尘汇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经过漫长年代沙尘沉降的结果,模拟分析结论为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刘唯佳韩永翔赵天良
关键词:黄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尘卷风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尘卷风是一种发生在对流边界层的垂直涡旋,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旋转过程中强上升气流携带大量沙尘粒子,成为沙尘气溶胶排放的一个重要起沙过程。然而,相对于沙尘暴研究,目前对尘卷风及大气边界层的起沙过程的认知相当有限。从尘卷风发生的时空变化、边界层特征、形成原因和输沙量4个方面对尘卷风当前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当前尘卷风研究重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栾兆鹏赵天良韩永翔杨兴华LIU Feng何清刘冲
关键词:边界层特征输沙量
1961—2010年四川盆地霾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9
2014年
利用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年平均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霾日数季节和年变化趋势,探讨了近50 a四川盆地大气干消光系数、风速、能源消耗和人口等因素与霾日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站年平均霾日数为62.5 d,霾日数最多的站可达100.0 d以上。霾日数有明显季节变化,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最多(28.4 d),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5.9 d)。四川盆地有104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有71个站通过了置信度99%的检验,霾日数增加最多的为四川省内江地区的戚远,气候倾向率为42.0 d/10 a;霾日数增加最少的为成都市的新都,气候倾向率为0.4 d/10 a。四川盆地有18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仅7个站点通过了置信度99%的信度检验,霾日数减少最多的为四川北部广元地区的南江,气候倾向率为-16.7 d/10 a。霾日数的年变化与大气干消光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四川盆地的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郭晓梅陈娟赵天良郑小波
关键词:气溶胶消光系数
紫外吸收性气溶胶的全球时空分布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TOMS-AI可反演紫外吸收性气溶胶的特征。本文利用2005-2009年5年TOMS-AI分析了全球紫外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气溶胶指数(AI)的全球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沙尘气溶胶是全球最大的气溶胶组分。沙漠地区及其下风区域的气溶胶指数呈现高值区,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是造成AI呈现高值的主要原因。
韩超信李琳罗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