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CUN985-03-03)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文蜀徐宏发孟秀祥冯金朝杨奇森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2篇圈养
  • 2篇马麝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黄酮
  • 1篇动物学
  • 1篇雄性
  • 1篇三萜
  • 1篇双花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栖息地选择
  • 1篇圈养马麝
  • 1篇蕨科
  • 1篇甾醇
  • 1篇五环三萜
  • 1篇菊科
  • 1篇繁殖
  • 1篇繁殖性

机构

  • 6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孟秀祥
  • 3篇冯金朝
  • 3篇王文蜀
  • 3篇徐宏发
  • 2篇冯祚建
  • 2篇杨奇森
  • 2篇周宜君
  • 1篇潘世秀
  • 1篇蓝晓聪
  • 1篇武海波
  • 1篇卢鹏
  • 1篇惠岑怿
  • 1篇赵昌杰
  • 1篇赵坤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Zoolog...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药材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动物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and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难度较大,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文章概述了SSFR栖息地的一般生态特征对其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的研究现状,结合其他有蹄类动物的相关研究,论述了关于SSFR家域、觅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研究进展,简要探讨了栖息地片断化对SSFR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强调了多尺度研究SSFR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潘世秀孟秀祥冯金朝周宜君徐宏发
关键词:动物学栖息地选择
凤尾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Polir.)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1个倍半萜苷:pterosin C 3-O-β-D-glucoside(1)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2)、木犀草素(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苷(5)、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2)、(3)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文蜀王志骞周亚伟
关键词:凤尾蕨科凤尾草黄酮
鹿蹄橐吾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鹿蹄橐吾的化学成分,鉴定化合物结构。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并运用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槲皮素(Ⅰ),(E)-3-(2-羟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Ⅱ),(E)-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Ⅲ),(S)-3-羟基-3-苯基丙酸(Ⅳ)。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文蜀卢鹏赵坤冯金朝
关键词:菊科化学成分丙烯酸
不同来源雌性圈养马麝行为格局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雌性野捕马麝及圈养繁殖马麝的行为进行了取样,比较了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2种来源雌麝的行为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的影响因子的类型、作用方式及作用强度相同,导致甘肃兴隆山麝场的雌性野捕及圈养繁殖马麝在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的行为格局相似,麝类动物总体行为的刚性较强,可驯化性较差。在交配季节,雌麝的时间分配明显向繁殖活动相关行为倾斜,信息收集行为(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的时间显著增加,摄食及反刍时间减少,亲和性下降,冲突增多。此外,雌麝在交配季节有蹭尾行为的表达。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赵昌杰惠岑怿徐宏发
关键词:马麝
双花华蟹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双花华蟹甲草Sinacalia davidii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双花华蟹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氧-2,α23-二羟基-齐敦果-12-烯-28-酸(2),28-羟基-齐敦果-12-烯-3,11-二酮(3),3α-甲氧基-齐敦果-11-酮-18-烯(4),木犀草素(5)和2α-羟基乌索酸(6)。结论:以上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双花华蟹甲草中分离得到。
蓝晓聪武海波王文蜀
关键词:五环三萜黄酮甾醇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圈养雄性马麝繁殖性能的行为判别被引量:5
2007年
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马麝爬胯结果,将样本动物区分为爬胯成功雄麝和爬胯失败雄麝,并对两类群雄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的行为格局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位取样时间(5min)内,爬胯成功雄麝在非交配季节的摄食行为持续时间显著少于爬胯失败雄麝,而静卧和蹭尾行为的持续时间显著多于爬胯失败雄麝。爬胯成功雄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时间显著少于爬胯失败雄麝,而攻击行为、蹭尾及粪尿标记的持续时间显著多于爬胯失败雄麝。根据以上结果,在麝类迁地保护和驯养实践中,雄性马麝的静卧和蹭尾行为(尤其是蹭尾)可以作为其爬胯成功度及繁殖性能的行为判别指标。这为马麝驯养实践,尤其是在提高配种雄麝选取的直观性及可操作性方面提供了量化行为参数。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冯金朝周宜君徐宏发
关键词:圈养马麝雄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