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453)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沈东升龙於洋杜耀方圆廖燕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厨余垃圾采样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与复杂的混合生活垃圾相比,厨余垃圾成分较单一,需要针对性的采样方法.本研究基于生活垃圾分类背景,在《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CJ/T 313—2009)的基础上,就采样位点和采样节点数对分类存放的厨余垃圾采样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仅采集垃圾桶中间位点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不同情景应有不同的采样策略.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少于2时需采集所有节点,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为3~7时需采集2个节点,而当厨余垃圾节点数为8~18时需采集3个节点,均少于CJ/T 313—2009中要求的采样节点数.厨余垃圾的总量增大,则其最少采样节点数相应上升,但最少采样点受到厨余垃圾流节点数的制约.
- 杨煜强王坤黄焕林殷峻沈东升龙於洋邵晓周王静
- 关键词:厨余垃圾垃圾分类采样方法
- 反硝化脱硫菌的代谢特征及其环境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5年
- 反硝化脱硫菌(NR-SOB)是一种具有同步硝酸盐还原和硫氧化能力的功能微生物。探讨了NR-SOB的代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它在废水处理,防腐,天然气、工业废气脱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还指出了今后NR-SOB在环境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 方圆贺艳妮杜耀张弛沈东升龙於洋
- 关键词:硝酸盐含硫化合物代谢特征
- 甲烷氧化菌在填埋场覆盖层的工程应用(Ⅰ):分离与筛选被引量:8
- 2015年
- 选取了湖泊底泥、矿化垃圾、覆盖土和好氧污泥4种填埋场周边易得基质为分离源,采用驯化、传代培养、甲烷氧化能力及适应性等方法进行了适合于填埋场覆盖层应用的甲烷氧化菌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从好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甲烷氧化菌较其它分离源得到的甲烷氧化菌具有更高的甲烷氧化活性(2461.29μg·h-1·g-1,以每g干污泥每小时氧化的CH4量(μg)计,下同)和甲烷氧化速率增幅(1045.56μg·h-1·g-1,以每g干污泥每小时氧化的CH4量(μg)计,下同),接种后能显著提高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p<0.05),且不受CH4浓度的抑制.源自好氧污泥的甲烷氧化菌具有生长迟滞期短、生长速率高等特点,对填埋场的甲烷削减更具适应性,有利于工程扩大应用.
- 龙於洋方圆廖燕杜耀沈东升
- 关键词:传代培养甲烷氧化菌好氧污泥填埋场
- 甲烷氧化菌在填埋场覆盖层中的工程应用(Ⅱ):基质选择性及长效性
- 2015年
- 针对已筛选获得的甲烷氧化混合菌,选取填埋场覆盖土(LCS)、矿化垃圾(AR)和塘渣(TZ)3种填埋场周边易得的材料为供试生存基质,从基质选择性及长效性角度进行了甲烷减排应用条件的探究及使用效能评估.结果表明,在TZ、LCS、AR、TZ-AR和LCS-AR这5种生存基质中,TZ-AR最适合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生长,且TZ与AR的复配比例以5∶5为最佳.甲烷氧化混合菌在TZ-AR的粒径≤4 mm和含水率为20%时具有最高甲烷氧化能力.一次性接种甲烷氧化混合菌在静态体系中的最佳使用有效期为31 d.其在接种量为0.08、0.16、0.20 m L·g-1和0.25m L·g-1时甲烷氧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从工程应用角度而言,8%的接种量为最佳.
- 龙於洋方圆廖燕杜耀沈东升
- 关键词:甲烷减排矿化垃圾
- 填埋场中铁的生物化学循环对反硝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在模拟填埋体系中,以填埋场稳定的垃圾为接种物,通过控制有机物和硝氮负荷,研究了铁的生物化学循环对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内蕴藏着能实现铁的厌氧氧化还原并同步还原硝氮的复合功能菌群.通过改变有机物和硝氮的负荷,可使得填埋场内持续进行着铁的氧化还原循环和同步氮素转化.从氮素转化产物来看,铁的循环体系中氨氮浓度比传统的反硝化体系低4 mmol·L-1.填埋场内铁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对于原位脱氮具有极大贡献.
- 冯欢梁禹翔杜耀劳慧敏方程冉沈东升龙於洋
- 关键词:铁硝态氮反硝化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