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090403001)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巴德纯李建昌姜永辉韩小波王博锋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溶胶
  • 3篇电学
  • 3篇电学特性
  • 3篇溶胶-凝胶法
  • 3篇溶胶凝胶
  • 3篇溶胶凝胶法
  • 3篇半导体
  • 2篇电特性
  • 2篇氧化锡
  • 2篇溶胶凝胶法制...
  • 2篇凝胶法制备
  • 2篇气敏
  • 2篇气体传感
  • 2篇气体传感器
  • 2篇光电
  • 2篇光电特性
  • 2篇二氧化锡
  • 2篇分子
  • 2篇感器
  • 2篇高分子

机构

  • 10篇东北大学

作者

  • 10篇李建昌
  • 10篇巴德纯
  • 5篇姜永辉
  • 3篇韩小波
  • 3篇王博锋
  • 2篇单麟婷
  • 2篇简晓慧
  • 2篇韩宇
  • 2篇王永
  • 1篇韩娜
  • 1篇李宏宇
  • 1篇王丹
  • 1篇孙越
  • 1篇李永宽

传媒

  • 4篇真空科学与技...
  • 3篇真空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年份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气敏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气体传感器的核心介质为气敏薄膜,而薄膜本身的特性有关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薄膜微观结构如晶粒尺寸、膜厚、空隙率和有效表面积等方面。溶胶-凝胶法由于有方法简单及成膜温度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本文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微纳结构与气敏机理进来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最佳的晶粒尺寸约为10nm,最佳膜厚约为110 nm。在晶粒尺寸控制方面,通过控制煅烧温度与时间及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可有效优化晶粒尺寸提高灵敏度。最后,从能带结构角度总结了气敏传感器的电学特性及荷电传输机理,讨论了热电子发射理论和电子隧穿理论起主导作用时的薄膜微纳结构。
李建昌韩小波姜永辉巴德纯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薄膜半导体薄膜气体传感器溶胶-凝胶法
基于溶胶凝胶法的二氧化锡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5
2012年
以金属无机盐SnCl2.2H2O、CuCl2.2H2O和无水乙醇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O2和CuO掺杂的CuO-SnO2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薄膜结晶性变好,晶粒长大,电学特性增强,最佳退火温度确定为450℃。掺杂CuO的SnO2薄膜导电性好于同等条件下未掺杂的SnO2薄膜。SnO2呈四方相金红石结构,衍射峰显示薄膜中存在部分SnO。聚乙二醇的添加增强了SnO2的衍射峰,当超过一定添加量后将抑制晶粒的生长,并使得CuO-SnO2薄膜的导电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丙三醇的添加可极大改善薄膜的表面形貌,增强了SnO2的衍射峰,且导电性明显变好。
李建昌王博锋单麟婷姜永辉韩小波巴德纯
关键词:电学特性
溶胶凝胶法制备Cu掺杂ZnO纳米薄膜及其表征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u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伏安特性测试等研究了Cu掺杂量对薄膜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Cu掺杂ZnO薄膜为六角纤锌矿多晶结构,有CuO杂质相生成。随Cu掺杂量的增加,薄膜晶粒长大,且样品粒度均匀,平均粒径约53 nm。Cu掺杂ZnO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射率超过80%,最大可达90%以上。Cu掺杂浓度为0.001%时,所得ZnO薄膜的导电性明显优于其他掺杂条件下的样品。
李建昌王博锋姜永辉巴德纯
真空喷射射流流场的Fluent模拟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对真空射流流场进行研究,应用Fluent软件并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方法、k-ε标准湍模型及PISO算法,对不同喷口直径及入射压力的直射式锥型流道喷嘴的射流流场速度和湍流运动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入口压力相同,喷嘴直径越大,射流与周围介质间的速度梯度越大,可促进射流的扩散和液滴破碎后的尺寸均匀分布;2)喷嘴直径一定,入口压力在10~15 MPa内,射流湍流强度分布达到最佳状态,射流流场较好;3)如果不考虑材料的溶解性,相对于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丙酮作为溶剂时的液体喷射雾化效果较好,适于制备质量较好的高分子薄膜.
李建昌李宏宇韩宇巴德纯
关键词:喷嘴高分子薄膜
半导体电学特性四探针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4
2011年
四探针法是材料学及半导体行业电学表征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简单,能消除接触电阻影响,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由厚块原理和薄层原理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经厚度、边缘效应和测试温度的修正即可得到精确测量值。据测试结构不同,四探针法可分为直线形、方形、范德堡和改进四探针法,其中直线四探针法最为常用,方形四探针多用于微区电阻测量。本文综述了四探针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四探针法的分类、原理和修正,并阐述了四探针测试技术在微观领域的发展。
李建昌王永王丹李永宽巴德纯
关键词:电阻率
银掺杂氧化锌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表征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改变硝酸银与醋酸锌的物质的量比分别在Si,ITO和玻璃基片上制备出不同Ag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伏安特性曲线等测试手段,表征了薄膜的结晶状况、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等.结果表明:随Ag元素的引入及掺杂浓度的升高,ZnO薄膜中有Ag单质生成,并在波长404 nm处出现了由Ag单质颗粒引起的共振吸收峰,同时ZnO薄膜的导电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可见光范围内薄膜透光率均在85%以上.Ag掺杂原子数分数为7%时,薄膜导电性最好,其在可见光范围内透光率高达90%.
李建昌姜永辉单麟婷巴德纯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氧化锌薄膜AG掺杂光电特性表面形貌
Li-Cu共掺杂ZnO纳米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整氯化锂和氯化铜的摩尔比在不同基片上制备了不同Li-Cu共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伏安特性测试等表征了薄膜的结晶状况、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结果表明:所得Li-Cu共掺杂ZnO薄膜为六角纤锌矿多晶结构,有CuO杂质相生成。随Li和Cu摩尔比增加,共掺杂ZnO薄膜结晶度增强,晶粒长大,样品表面不平整度增加。CuO颗粒的出现,使得共掺杂ZnO薄膜透射率降低,透光性较差。Li与Cu摩尔比为1:1时,共掺杂ZnO薄膜的综合导电性最好。
李建昌姜永辉王博锋巴德纯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ZNO光电特性
真空喷雾法制备高分子功能薄膜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高分子功能薄膜因质量轻、柔韧性好及易于加工等特点而在新型微纳光电器件上有很好的潜在应用前景。由于存在高温热致烧蚀或分解,常规的蒸发镀膜和溅射镀膜等方法无法用来制备高分子聚合物薄膜,而一般的溶液旋涂和滴涂技术,又存在薄膜易污染、孔洞多及溶剂残留等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在真空下通过溶液喷射制备聚合物薄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有机聚合物溶液在高压下经喷嘴直接喷射到真空室中形成细小雾滴并沉积到基片上形成薄膜。真空环境和加热可使溶剂快速蒸发,进而能够避免大量空气和溶剂在薄膜中的残留,具有操作简单且能制备多层或梯度结构复合功能薄膜的特点。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该方法尚存在成膜厚度不易监测,成膜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等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李建昌简晓慧孙越韩宇巴德纯
关键词:雾化分子电子学
半导体表面电学特性微观四点探针测试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四探针法是材料学及半导体行业电学表征的常用方法。随着微电子器件尺度持续减小,新型纳米材料研究不断深入,须将探针间距控制到亚微米及其以下范畴才能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表面灵敏度。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显微技术开发出两类微观四点探针测试系统,即整体式微观四点探针和独立四点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系统,随着现代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当前探针间距已缩小到几十纳米范围。本文综述了微观四点探针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测试理论、系统结构与探针制备。其中,特别详述了涉及探针制备的方法、技术及所面临问题,并展望了微观四点探针研究的发展方向,并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李建昌王永简晓慧巴德纯
关键词:四探针
SnO_2复合薄膜甲烷气敏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甲烷是具有稳定四面体分子结构的碳氢化合物,其键能大、分解困难且活性低,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及一种温室气体。SnO2半导体薄膜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是甲烷传感器研发的主流气敏材料。科技人员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如新气敏材料的研究、催化剂/添加剂的使用、气敏机理的探索、传感器结构改进及气敏膜的表面修饰改性等。本文从气敏膜制备与改性、传感器结构设计及气敏机理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SnO2复合薄膜甲烷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①应开发复合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高分子气敏材料,以提高灵敏度、选择性与稳定性;②研发微型智能传感器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自组装技术应可用于制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气体传感器微纳阵列;③气敏机理应与实验测试、材料设计及器件制备进行对照研究。
李建昌韩小波韩娜巴德纯
关键词:甲烷二氧化锡气体传感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