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210007)

作品数:30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朱泓张全超张群周亚威王明辉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18篇历史地理
  • 8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遗址
  • 9篇人骨
  • 7篇墓地
  • 4篇颅骨
  • 4篇考古
  • 4篇出土
  • 3篇人口学
  • 3篇身高
  • 3篇唐宋
  • 3篇人骨研究
  • 3篇线粒体
  • 2篇东周
  • 2篇东周时期
  • 2篇战国
  • 2篇体质人类学
  • 2篇退行性
  • 2篇线粒体DNA
  • 2篇墓葬
  • 2篇考古学
  • 2篇考古学研究

机构

  • 29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河南省文物考...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中国文物信息...
  • 1篇黑龙江省文物...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太原市文物考...

作者

  • 22篇朱泓
  • 7篇张全超
  • 6篇张群
  • 3篇孙志超
  • 3篇王明辉
  • 3篇赵永生
  • 3篇曾雯
  • 3篇周亚威
  • 3篇肖晓鸣
  • 3篇周慧
  • 3篇张旭
  • 2篇赵欣
  • 2篇蔡大伟
  • 2篇原海兵
  • 2篇魏东
  • 2篇李婧
  • 1篇王亚娟
  • 1篇郭林
  • 1篇贺乐天
  • 1篇潘其风

传媒

  • 10篇人类学学报
  • 10篇边疆考古研究
  • 2篇华夏考古
  • 1篇北方文物
  • 1篇东南文化
  • 1篇黄河.黄土....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文物春秋
  • 1篇中国博物馆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安后套木嘎新石器时代中期墓葬出土人骨研究
2014年
本文对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第三期文化,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墓葬出土的颅骨进行人类学考察,通过对颅骨的观察与测量,并将后套三期组与相关对比组进行比较和分析。该组颅骨在体质特征上可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在若干近代和古代对比组中,后套三期组与近代华北组及抚顺组、古代组中的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的关马山组最为接近。
肖晓鸣朱泓
关键词:人骨研究蒙古人种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战国时期人群的体质量被引量:5
2016年
体质量推算作为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为衡量古代居民体型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解决考古学、历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生物力学"和"形态测量学"两种方法对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2005年出土的34例战国时期人骨标本进行了体质量推算。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组男性居民的平均体质量约为67.21kg,女性居民的平均体质量约为54.63kg,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显著。通过与战国时期内蒙古长城地带井沟子居民的比较分析,土城子男性居民在平均体质量上明显大于井沟子男性居民,并且体质量值整体分布偏高,而女性组则差异不显著。结合考古学、历史学相关研究材料,该数据为土城子居民为戍边军士的身份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张群张全超孙志超郭林李强朱泓
关键词:战国体质量士兵
科尔沁沙地及其邻近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2014年
<正>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主体处在西辽河下游干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沙地分布于松辽分水岭以南、冀北山地以北、大兴安岭南段以东、第一松花江和东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北纬42°40′~45°15′,东经118°~124°30′,总面积约为42300平方千米。在行政区划上该区域包括通辽市、赤峰市东部、兴安盟南部,以及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双辽等。在大地构造和地貌区划上科尔沁沙地主要位于松辽台地向斜南缘和西辽河冲洪积平原地带,在气候上横跨中温带松辽亚湿润区和蒙东亚干旱区,植被。
张全超张群周亚威朱泓
北京延庆县西屯墓地汉至明清人骨的性别/年龄变化及规律被引量:3
2014年
北京延庆县西屯墓地共出土人骨标本510例,性别明确者406例,鉴定率为79.6%,年龄段明确者446例,鉴定率87%。男性标本175例,女性标本231例,男女性比例为0.75:1。510例个体时代分属于汉、唐、魏晋、辽、北朝、明、明清和清。为研究该墓地人口变化规律,把墓地按时代顺序划分为三组:汉代组、北朝组和明清组,通过对三组样本的人口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性别,汉代组至明清组性比例反映出一个由低到正常再到低的时代变化规律,具体各年龄段的性比例存在着相似性,即随着年龄段的递增,性比例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年龄,汉代组至明清组平均死亡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平均死亡年龄高于女性的现象,自汉代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各年龄段死亡率3个时代组基本一致,只是汉代组死亡高峰期集中在壮年,北朝组和明清组则集中在中年,从而反映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的寿命表现出增加的规律。
朱泓周亚威
关键词:性别人口学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史前居民牙齿微磨耗形态观察与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一、引言牙齿微磨耗痕迹(dental microwear),是指口腔在咬合过程中,由于食物等颗粒破坏牙齿表面,在牙釉质上形成的不同大小、不同方向以及不同形态的磨耗痕迹的总称。由于这类痕迹过于细微,需要借助放大设备进行观察,因此被称为微磨耗痕迹。因进食行为而产生的牙齿微磨耗痕迹多表现为条痕(scratch)和凹坑(pit)两种形态[1]。其形态差异是不同性状的食物颗粒和不同的下颌骨运动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
张全超李墨岑张群孙志超
关键词:塔斯马尼亚人
吉林省白城市双塔遗址东周时期人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双塔遗址是近年来松嫩平原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该遗址为建立白城西部乃至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汉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廓清相关诸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判断同类遗存年代提供了重要标尺,特别是东周时期人骨标本的发现,是迄今在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份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资料。本文对出土9例东周时期的颅骨(男性6例,女性3例)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北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双塔组东周时期居民的体质特征与井沟子东周时期居民、近代蒙古人最为接近,属于先秦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古蒙古高原类型",佐证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口流动。
张全超王伟李墨岑张群王立新段天璟朱泓
关键词:东周颅骨
纱帽山滇文化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瓦窑沟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火烧沟组关系较近。
曾雯潘其风赵永生朱泓
关键词:颅骨体质人类学滇文化
哈民忙哈遗址房址内人骨的古人口学研究——史前灾难成因的法医人类学证据被引量:21
2014年
通过对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人骨死亡年龄的统计与分析,得出该群体的年龄结构框架:房址内人骨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6.8岁,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34.3岁,女性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0.6岁;群体的死亡高峰期集中在未成年期、壮年期和中年期,无老年期个体;F40与其他房址居民总体平均死亡年龄比较接近(26.2岁<27.7岁),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上略有差异,F40相对于其他房址,个体死亡年龄上表现出更为集中的分布特点。哈民组与喇家组和庙子沟组的年龄结构比较结果显示,哈民组与庙子沟组有着更相似的年龄构成,从而反映出在这3个史前灾难遗址的成因方面,哈民忙哈遗址与庙子沟遗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性,即均可能与某种急性传染病(瘟疫)的突然爆发有关。F40人骨堆积应为古代人类有意识将遗骸逐次拖入房内,集中堆放而形成。其他房址鉴于死者狰狞的体态和随身佩戴玉器的证据,房内人骨堆积很可能是个体死后的原始场景。
朱泓周亚威张全超吉平
关键词:古人口学法医人类学
郑州地区汉唐宋墓葬人骨种系研究——以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以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的汉唐宋墓葬人骨为研究对象,对郑州地区汉、唐、宋组居民的颅骨标本进行了人骨种系的研究,并对以之为代表的汉唐宋中原汉民族的人种成分构成及其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推测和归纳。虽然郑州汉代组可能混入西北羌系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基因,郑州唐代组也受到了除汉民族以外更多异族的影响,但郑州汉、唐组均较大地体现出古中原类型的特点。郑州宋代组古中原类型的体质特征明显减少,表现出更加混合的体质性状。就本文所研究的资料而言,现代北方汉族体质特征最终形成的时间应不早于宋代。本文的研究将为探讨当今南、北方汉民族体质类型的形成和发展等问题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古代参考资料。
孙蕾朱泓楚小龙樊温泉
关键词:人骨汉民族
后套木嘎遗址汉书二期文化居民人口学研究
2013年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约2千米处[1],经2011年、2012年两年的连续发掘,已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到辽金时期,六个不同文化时期的遗存。本文的研究对象出土于第五期的汉书二期文化遗存。两年共清理汉书二期文化的墓葬74座,墓葬形制有土坑竖穴墓和洞室墓两种。'单个墓葬均为西北一东南向。
朱泓肖晓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