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1BAD23B02)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戚向阳曹少谦张莎莎景浩刘合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万里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抗氧化
  • 4篇活性
  • 3篇美拉德
  • 3篇美拉德反应
  • 3篇木糖
  • 3篇抗氧化活性
  • 3篇甘氨酸
  • 3篇氨酸
  • 2篇脉冲
  • 2篇脉冲强光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燕麦
  • 1篇杨梅
  • 1篇杨梅汁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乙醇

机构

  • 4篇浙江万里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产品...

作者

  • 4篇曹少谦
  • 4篇戚向阳
  • 3篇景浩
  • 3篇张莎莎
  • 2篇刘合生
  • 2篇王正东
  • 1篇葛青
  • 1篇袁勇军
  • 1篇陈伟
  • 1篇张徐
  • 1篇陈善斌
  • 1篇李培培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果树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发芽对燕麦油脂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GC/MS及不同的抗氧化体系,对发芽前后燕麦油脂的组成及其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发芽前后的燕麦油脂均可有效清除自由基·DPPH,·OH,O2-·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且燕麦发芽后制备的油脂其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发芽前,以发芽5d的燕麦油脂抗氧化效果最佳。发芽前后的燕麦油脂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80%以上,且油脂中总酚的含量在发芽过程中有所增加。本文的研究为燕麦芽类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戚向阳曹少谦刘合生陈伟
关键词:燕麦油脂发芽抗氧化活性
不同温度对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特征性颜色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主要探究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木糖和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的特征性颜色生成的影响。采用木糖和甘氨酸美拉德反应模式体系,分别在不同温度(4、30、60℃)和不同时间条件下,观察和分析反应体系的吸光值、色差和可见光扫描图谱及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吸光值(450、570、630 nm)均呈现上升趋势;色差值L值和a值均呈现下降趋势,b值在4和30℃条件下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在60℃时则呈现增加趋势;可见光谱580 nm和630 nm处出现了特征峰,特征峰出现的时间分别为0.5 h(60℃)、24 h(30℃)、6 d(4℃);特征峰吸光强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现上升趋势。肉眼观察可见,4℃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在6 d时呈蓝色,且由浅入深;30℃时,24 h时已呈蓝色,然后很快转变为黑色;而60℃时加热2 h,体系由浅蓝色、深蓝色转变为黑色。总而言之,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可以控制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特征性颜色的生成和发展。
张莎莎景浩
关键词: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
醇对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颜色特征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三种醇(甲醇、乙醇、丙醇)对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的颜色特征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吸光值和色差的测定,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等方法来观察颜色特征物质的产生和含量的变化,并通过ABTS和DPPH法评价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0-15d)的增加,木糖-甘氨酸关拉德反应体系的吸光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色差值中L值、a值和b值均呈现下降趋势;紫外可见光谱在580nm和630nm处出现特征峰;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也呈现上升趋势。三种醇对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的各个指标的影响趋势相同,但各个指标值的变化均高于水的(P〈0.05),说明醇的加入促进了美拉德反应的进程。其中甲醇和乙醇的影响相当,且均高于丙醇对该体系的影响。
张莎莎陈善斌强婉丽景浩
关键词: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
杨梅乙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明杨梅乙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动物试验研究不同剂量的杨梅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肝组织、线粒体和微粒体中主要非酶和酶类抗氧化剂、氧化剂以及丙二醛的影响。结果:与酒精模型组比较,高剂量(200 mg/kg)组小鼠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肝线粒体和微粒体中的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GSH)、乙醇脱氢酶(ADH)、总抗氧化能力(T-AOC),线粒体中的过氧化氢酶(CAT),微粒体中的GSH浓度、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显著升高(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杨梅乙醇提取物可增强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机体的抗氧化性,抑制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刘合生戚向阳曹少谦李培培
关键词:杨梅黄酮类化合物酒精性肝损伤氧化应激
加热后低温放置对美拉德反应特征颜色和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分析短时加热与低温相结合对美拉德反应颜色特征、抗氧化性和反应进程的影响,利用木糖与甘氨酸模式美拉德反应体系,在60℃预加热0、0.5、1h后,置于4℃条件下观测反应变化。通过吸光值和色差的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ABTS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反应体系特征颜色和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0℃加热时间越长,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的初始吸光值、b值和自由基清除率越大且变化幅度较快,而初始L值和a值则越小。在4℃下放置,反应体系的吸光值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L、a、b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加热0和0.5h的反应体系在紫外区265nm处出现特征峰,而加热1h的体系无此特征峰出现,不同体系在可见光区均在580nm和630nm处出现特征峰,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吸光强度不断增大;ABTS、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但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增加较明显,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较平缓。
张莎莎景浩
关键词:木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
栀子黄色素纯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提高栀子黄色素品质和提升产品附加值,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液热回流萃取法制备栀子黄色素,采用大孔树脂分离法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实验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1∶10料液比,60℃超声反应30min,提取2次;栀子黄色素的最佳纯化条件为用2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杂质、栀子苷、绿原酸,用8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分离栀子黄色素,经纯化得到的栀子黄色素色价大于320,OD值小于0.2。
张徐方吉雷葛青
关键词:栀子黄色素纯化工艺大孔树脂
脉冲强光处理对杨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脉冲强光对杨梅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设定3个影响因素分别为脉冲强度(150~450 mJ/cm2),闪照次数(3~7),酶溶液pH(3.0~7.0)。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因素对酶的活性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其中溶液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著。该回归方程的拟合度高,能够预测不同处理条件对酶的钝化效果。根据回归方程可知,在pH 3.2的条件下,采用450 mJ/cm2闪照7次的脉冲强光处理,可使PPO酶的钝化率达到54.7%。
王正东戚向阳曹少谦袁勇军
关键词:脉冲强光多酚氧化酶响应面法
脉冲强光处理对杨梅汁中酚类物质、色泽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为探索脉冲强光技术在杨梅汁加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色差法研究了不同脉冲强光处理和热处理对杨梅汁中酚类物质含量,色泽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可显著降解杨梅汁中的花色苷(P<0.05),且杨梅汁中的花色苷的含量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杨梅汁中总酚的含量却是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加显著上升(P<0.05)。脉冲强光处理对杨梅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随反应体系不同而异。杨梅汁清除.DPPH活性随着脉冲强光处理能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与花色苷的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R2=0.848 6),而脉冲强光处理却使杨梅汁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活性有所下降。【结论】与传统的热杀菌相比,脉冲强光处理可更好的保持其活性成分和品质,脉冲强光技术在果汁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正东戚向阳曹少谦
关键词:杨梅汁脉冲强光酚类物质色泽抗氧化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