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XW011)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天根张朋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舆论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报刊
  • 1篇第一次世界大...
  • 1篇性别政治
  • 1篇言路
  • 1篇英法
  • 1篇英法联军
  • 1篇舆论场
  • 1篇语境
  • 1篇政论
  • 1篇知识女性
  • 1篇社会文化转型
  • 1篇社会重建
  • 1篇十字路口
  • 1篇时报
  • 1篇时评
  • 1篇世界大战
  • 1篇斯宾塞

机构

  • 7篇安徽大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王天根
  • 1篇张朋

传媒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向导》政治议程与陈独秀时评趋向
2014年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政坛角逐中各种政治力量皆有自己的言论立场及阵地。从传媒层面看,扮演着言路角色的报刊既面临着社会主义的传播,也面临着欧美殖民主义的渗透。中共及其领导下机关报《向导》强调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统治。陈独秀高度重视报刊所呈现的舆情,旨在以重建的精神进行国民革命。早期中共报刊的政治宣传的成功与否涉及社会结构、行动、话语等。思想启蒙者或革命者如何从话语层面唤醒民众,显然涉及政治观念及其认同,而报刊又以什么样的革命话语进行呼应舆论,这涉及报刊报人的世界视野与中国目光的关联与互动。以陈独秀与《向导》关系为中心作分析,可以呈现这一历史风貌之侧影。
王天根
1915—1937年中国报刊史探索的题旨情境及其书写被引量:3
2014年
1915—1937年报刊研究可从思想史、政治史学层面考察,也可从传媒本位去探索,角度不同,结论的逻辑层次有异。欧战及新文化运动前后报刊为舆论动员及思想启蒙提供了阵地。就新闻或时评而言,政论性报刊作为大众传媒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功效的同时,也因政治派系言论而形成利益集团的舆论平台。探究1915—1937年报刊的题旨情境,既要看到报刊筹办者的志趣又要看到报刊时评的对立面,包括报刊牵涉国民党的党国体系导致的社会关系变化等。在学理探索上,近代报刊与近代史的书写一样应该有个系统的看法,亦需要研究者学术视野上有一定的历史高度。
王天根
关键词:报刊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斯宾塞
旅行书写与清末民初知识女性的身份认同——以《妇女时报》女性游记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救亡图存近代语境下,晚清知识女性开始涉足诸如游记、政论等原为男性把持的文学类别。《妇女时报》倡导女性"游历",并为女性游记提供言说平台,这在中国女报史上实为首次。细读这些女性游记文本,可见其蕴含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双重价值:就旅行方式而言,知识女性已由传统社会随夫随父宦游转变为以求学、求职、休闲度假等为目的的"独自"旅行;更为重要的,旅行书写是在媒介叙事的公共属性之外,开创了一个具有私人色彩的言说空间,而知识女性在旅行叙事中所刻意彰显的民族国家意识、现代知识、文明、卫生的自我身份,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近代政治文化对女性日常生活及私人叙事的深度嵌入。
张朋
关键词:《妇女时报》知识女性身份认同
男女平权抑或性别政治中的革命——清季女性精英身份认同的两种路向及其书写
2015年
近年来,女性史研究是社会文化史的重要亮点。清季以秋瑾、吕碧城为核心的女性精英身份认同呈现的路向及其书写尤值得考量。近代意义上的才女不仅涉及女性才貌,还关联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的自我定位及其身份认同,这其中涉及女性才貌的社会文化分析。由男女平权转向性别政治中近代女性史学探索还涉及性别话语分析及其社会意义的解读等。而社会文化史框架下的女性史书写关联着书写对象的思想,也涉及论证材料的选择,有其难度。处理思想与材料的勾连,涉及研究对象内在的主体性及其外在形象的客观性的把握,等等。唯有处理好这些关系,女性史书写才能有所前进。
王天根
关键词:近世社会文化转型
国民革命的转向:《向导》与陈独秀政论趋向被引量:1
2014年
近代政治急剧转型,报人角色认同极其复杂,特别是政治家办报。近代国家一政党关系面临重构,政党作为政治组织有其复杂的章程与规范,在政治权力的攫取与把握上显然有自己的言路及战斗力。国共合作、分裂语境中陈独秀与《向导》的关系,反映了陈独秀等领导下党报与其时政局变迁的关联,也反映了共产党走向中国政治舞台中言路的选择。
王天根
抗战语境中舆论场域重组及其历史省思被引量:4
2015年
战争语境中传媒生态涉及报刊等传媒及政治舆论动员。战时军队与报刊实际上是枪杆子与笔杆子的关系。枪杆子开疆辟土,而笔杆子往往就战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进行道义上的呼应。战争的道义性常与传媒议程设置有内在联系;战争往往对报刊等传播格局的时空分布有影响,尤以抗战及其舆论场域重组为代表。一抗战背景下舆论场域重组就近代中国而言,战争构成的历史记忆可分为对内、对外两重,因战争形成的对外历史记忆所涉列强亦有所不同。若两次鸦片战争涉及英国、英法联军等,八国联军侵华涉及欧美世界列强。
王天根
关键词:舆论场传媒生态八国联军侵华英法联军
十字路口的传媒镜像——欧战语境下《晨报》与近代中国重建的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欧战属于近代意义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大战,被舆论精英梁启超等描绘成西方文明的破产。面对巴黎和会的战利品瓜分时,中方参战,属战胜方,但收获的仍是任人宰割。欧战尾声中俄、德的社会主义运动呈现新的发展路径,受国人诸多期许。面对欧战之后西方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及中国社会重构的自我定位,其时研究系掌控下的《晨报》,在"他者参照"与"自我建构"这一世界语境中展开报道与评论,并将相当篇幅聚焦于欧战后的政治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启迪。《晨报》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去欧洲及东洋考察社会重建中的新思潮,为西方政治新思潮的中国化特别是社会主义认同作了诸多努力,意为中国政治重构乃至社会重建打下基础。
王天根
关键词:欧战《晨报》社会重建
国民党与国家统一舆论下的报刊言路(1919-1925)被引量:2
2015年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转向中,报刊、报人及舆论精英与以军政利益集团形式呈现的政党组织等关系密切。面对军阀混战及国家统一舆论,各个利益集团往往主动而又恰如其分地在社会变迁的大潮中利用报刊传媒在政治空间上定位自己,充分发挥本集团的优势与特色,从而更多地攫取政治资本。从马君武等国民党舆论精英及其对进步党领袖梁启超的批判,进步党、国民党的旧有恩怨与政治舆论的导向,广州内部分裂及国民党的政治舆论选择,南北对峙与孙中山北上的舆论象征等层面出发,探索政论性报刊在南北军阀的利益冲突、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反对派的利益分割中扮演了的角色及其论述策略、言论立场的选择,尤有价值。
王天根
关键词:报刊舆论国民党进步党孙中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