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33030)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韩占文李可军高朋鑫禹升华张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恒星
  • 2篇双星
  • 2篇BINARY
  • 1篇亚矮星
  • 1篇振动
  • 1篇日冕
  • 1篇日冕物质抛射
  • 1篇室女座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太阳物理
  • 1篇太阳物理学
  • 1篇天体
  • 1篇天体物理
  • 1篇天体物理学
  • 1篇统计特征
  • 1篇物理数据与过...
  • 1篇物质抛射
  • 1篇相接双星
  • 1篇密近双星
  • 1篇黑洞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科学院云...

作者

  • 2篇韩占文
  • 1篇高朋鑫
  • 1篇吴斌
  • 1篇盖宁
  • 1篇刘志娥
  • 1篇钱声帮
  • 1篇张嘉
  • 1篇孟祥存
  • 1篇李可军
  • 1篇禹升华
  • 1篇唐延柯

传媒

  • 3篇天文学报
  • 2篇天文学进展
  • 1篇Chines...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红巨星∈Ophiuchi的类太阳振动
2008年
最近在红巨星∈Ophiuchi(G9.5Ⅲ)中观测到了类太阳振动.大频率间隔为4.8μHz,并证实了∈Ophiuchi中存在非径向振动模.依据∈Ophiuchi红巨星观测到的振动频率数据和它在赫罗图中的位置,采用恒星演化计算与恒星振动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Ophiuchi红巨星的质量、金属丰度、年龄、半径进行了初步的限制.
刘志娥唐延柯盖宁
关键词:恒星红巨星
半相接双星室女座UW轨道周期变化的物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对大陵五型半相接双星室女座UW的轨道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星的轨道周期在长期快速增加(dP/dt=+1.37×10^(-6)天/年)的同时也含有周期为62.3年的周期性变化.利用Brancewicz和Dworak在1980年给出的基本物理参量,对引起轨道周期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一个质量为M_3>0.94M(?)的第三天体的光时轨道效应能对轨道周期的周期性变化成份作出解释.由于在观测上没有发现这个第三天体存在的信息,它有可能是一个致密天体(如白矮星等).轨道周期的长期增加成份可解释为由次星到主星的物质交流引起(dM2/dt=1.43×10^(-7)M(?)/年),这与该系统次星充满的半接几何结构是相一致的.但是,根据双星演化理论,大陵五型半相接双星应该处于以次星的核反应时标进行物质交换的慢速物质交流演化阶段,而分析发现该星的轨道周期变化时标远小于次星的核反应时标,但接近于次星的热力学时标,揭示了(1)这颗双星处于以次星热力学时标进行物质交换的快速物质交流演化阶段;或(2)系统的星周物质要通过角动量交换对轨道周期的快速增加做贡献.
张嘉钱声帮Boonrucksar Soonthornthum
关键词:双星恒星变星恒星
日冕物质抛射基本物理参数的统计特征被引量:5
2008年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大气中尺度最大,最为壮观的太阳活动现象.自1971年12月14日,人类第一次观测到CME以来,CME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空基日冕仪和地面设备对其观测得到了丰富的观测资料.但是,直到现在,CME的基本物理参数研究中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当然其中也受观测设备局限性的制约.该文综述了近年来CME基本物理参数的统计特征——速度、加速度、角宽度及纬度等——研究的新进展,指出了这些基本物理参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日冕物质抛射研究中要加强的一些重大问题.
高朋鑫李可军
关键词:太阳物理学太阳活动
热亚矮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热亚矮星以其独特的性质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它们是年老椭圆星系中良好的紫外源,系统地研究热亚矮星的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恒星演化、椭圆星系中"紫外超"现象的起源和球状星团的动力学演化.热亚矮星的形成模型主要包括单星模型和双星模型.双星模型包含三种渠道:公共包层抛射渠道、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渠道和双氮白矮星并合渠道.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热亚矮星的观测特征,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形成机制.
禹升华韩占文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密近双星
A Photometric Study of the W UMa-Type Contact Binary RZ Com被引量:1
2008年
我们短时期的 W UMa 类型的电荷耦合器件光度计的观察的现在的结果联系二进制系统, RZ Com。二进制代码的轻曲线从 1998 ~ 2003 从 W 子类型改变了到 A 子类型,然后回到在 2004 的 W 子类型。分析用 Wilson-Devinney 代码的 2003 版本被执行。RZ Com 是,这被证实一低度,在接触 f = 上 20.1%(± 7 .4%) 有 i = 的高倾向的二进制系统 81 .° 4 0 (± 0 .° 4 0 ) ,并且集体比率 q = 2.351 (± 0 .031 ) 。联合四最新在文学决定了与其它一起最小的光的时间,在轨道的时期的变化被检验。与 41.5 年的一个时期,小振幅的摆动(A=0.0065d ) 被发现在率 dP/dt =+3.97 × 1 在长期的增加以后附加了 0 −8 d 年 −1 。经期摆动也能被轻时间的效果由于存在解释一未看见第三身体,或由部件上的磁性的活动的周期。把我们的光度计的答案与分光镜的元素相结合由 Mclean 与 Hilditch 获得了, RZ Com 的绝对尺寸:M 1= 1.14 (± 0 .19 ) M, M 2= 0.50 (± 0 .09 ) M, R 1= 1.12 (± 0 .01 ) R, R 2= 0.78 (± 0 .01 ) R 和 A = 2.41 (± 0 .02 ) R。
Jia-Jia HeSheng-Bang Qian
关键词:波长测量
黑洞双星的形成
2007年
目前,观测证认的黑洞双星在黑洞质量分布上存在一峰值,但是还没有比较完备的理论可以解释,试图对该分布规律给出较合理的解释.鉴于恒星的氦(He)核在黑洞形成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将He核质量与黑洞初始质量联系起来.根据Fryer等人的二维核塌缩模拟的结果,找到了一拟合关系,从而根据He核大小可以估算黑洞的初始质量.采用PPE恒星演化程序计算确定He核质量.最后得到星族Ⅱ和星族Ⅰ黑洞双星的黑洞初始质量的分布,并结合观测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吴斌孟祥存韩占文
关键词:物理数据与过程黑洞物理恒星恒星恒星
Mass transfer and loss of the massive semi-detached binary AI Crucis
2010年
AI Crucis is a short-period semi-detached massive close binary (P = 1.41771d, Sp.=B1.5) in the open cluster NGC 4103. It is a good astrophysical laboratory for investigat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massive close binary stars via case A mass transfer. Orbital period variations of the system were analyzed based on one newly determined eclipse time and the others compiled from the literature.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orbital period of the binary i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at a rate of dP/dt = +1.00(±0.04) × 10-7 d yr-1. After the long-term increase is subtracted from the O - C diagram, weak evidence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a cyclic oscillation with a period of 30.1yr, which may reveal a very cool stellar companion in the system. The long-term period increase can be explained by mass transfer from the less massive component to the more massive one. Thi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semidetached configuration of the binary, indicating that the system is undergoing a slow mass-transfer stage on the nuclear time scale of the secondary.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slow mass transfer is insufficient to cause the observed period increas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tellar wind from the hot component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amount of period increase dP/dt = +0.54× 10-7 d yr-1 that corresponds to a mass loss rate of M˙1 = 2.72 × 10-7 M yr-1.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hot component lost a total mass of 4.1M during the slow mass-transfer stage and, thus, the evolution of the binary system should be changed greatly by the mass loss.
Er-Gang ZhaoSheng-Bang QianE. Femanindez LajusCarolina von EssenLi-Ying Zhu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