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93)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春花刘峰贵陈蓉罗正霞石飞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旅游
  • 4篇气候
  • 4篇旅游气候
  • 3篇气候舒适度
  • 3篇旅游气候舒适...
  • 2篇旅游安全
  • 1篇循环经济
  • 1篇灾害
  • 1篇入境旅游
  • 1篇入境旅游市场
  • 1篇市场结构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约束
  • 1篇盆地
  • 1篇气候条件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海湖流域
  • 1篇缺氧
  • 1篇资源约束

机构

  • 9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李春花
  • 7篇陈蓉
  • 7篇刘峰贵
  • 4篇罗正霞
  • 3篇黄芸玛
  • 3篇石飞
  • 2篇才让
  • 1篇张海峰
  • 1篇周强
  • 1篇陈琼
  • 1篇吴成永
  • 1篇王锋
  • 1篇赵志龙
  • 1篇张忠孝
  • 1篇刘晓聪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避暑型旅游城市的“凉爽”气候条件对比分析——以西宁市为例被引量:11
2015年
西宁市是近些年来夏季避暑旅游的热点城市,"夏都"、"避暑"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本文通过对西宁以及"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旅游气候条件的横向对比分析认为,西宁市是中国境内温带地区内陆高山、高原型避暑城市中唯一具有"凉爽城市"天然气候条件的城市之一.通过对游客可感知的气象要素和气候舒适度计算分析认为,6、7、8月西宁市气温接近17℃的最适温度下界,风速2m/s,湿度在70%左右,日照时数达到7~8h/d,生物气温指标在清凉和最舒适之间,6、7、8、9月4个月份中晴天日数较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8、9、10月可以达到90%以上.有效的晴天日数加高质量的空气组合为西宁市夏季旅游业提供了"清净凉爽"的旅游气候资源,在2013年"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西宁市是最适合夏季避暑旅游的城市之一.
刘峰贵李春花陈蓉石飞赵志龙
关键词:旅游气候
水资源约束下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日益影响着全球的环境和发展,水资源约束下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发展任重道远。通过分析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约束状况,发现盆地存在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管理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区域独特性,提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虚拟水战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完善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李春花罗正霞陈蓉黄芸玛
关键词:水资源约束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
近50年西宁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估可以为旅游部门开发旅游资源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1-2010年西宁地区逐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计算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分析50年来两指数年内变化特征;计算逐年四季的 THI 和 K值,研究四季中两指数的变化趋势;将两指数值与人体生理感受级别对应,并依据生理气候评价分级指标测算逐年各月西宁市游客体感舒适度。结果表明:(1)THI年内逐月变化曲线呈倒“U”型,指数变化表现为先增后降,峰值所在时段在6-8月,且 THI年内振幅逐年减小。不同季节 THI 变动振幅差异较明显,冬季 THI 的线性递增率是其他季节的7-20倍,其年际变幅也远大于春、夏、秋季;(2)K 值年内变化曲线呈倒“U”型,指数表现为先增后降,且其年内振幅也逐年减小。峰值(K〉-600,人体感受为凉、舒适和暖)所处时间段逐年递增,由1975年的7个月延长到2005年的9个月;K 在各个季节的年际变化均表现为逐年递增,并且夏季 K 值线性倾向率远高于冬季,反映出西宁地区暖季和冷季舒适程度都在增加,但是暖季舒适化趋势更加明显;(3)西宁近50年来逐月气候舒适程度分属于很舒适、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四级,其中6、7、8月多属于非常舒适、舒适,5月和9月舒适度出现不规律的舒适或不舒适的年际交替,4月和10月出现不舒适的概率居多,11月至翌年3月旅游气候多表现为很不舒适。
李春花陈蓉刘峰贵罗正霞
关键词:旅游气候温湿指数
近十五年来青海入境旅游市场消费研究
2014年
把握入境旅游市场及其消费结构特征,对青海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97-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工具,结合旅游学和经济学原理,对青海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青海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总量较小;中青年游客是市场主体,老年人及青少年学生市场增长迅速;入境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较低,非基本消费比重过高,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提出了青海省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相关建议。
陈蓉刘峰贵刘国李春花张忠孝
关键词: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消费结构
拉萨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定量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利用拉萨市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对旅游气候主要组成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等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月均气象数据计算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确定THI和K对应后的拉萨市各年逐月旅游气候舒适度及等级。结果表明:1)拉萨市旅游气候很舒适的月份极少出现,较舒适期出现在6-9月。3-5月和6-9月体感不舒适,12月-翌年2月旅游气候极不舒适。2)拉萨旅游较适宜期(6-9月)存在的天气、气候障碍包括:紫外辐射强,空气含氧量低,雷暴天气活跃。
李春花刘峰贵陈蓉罗正霞吴成永
关键词:旅游气候
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富矿区"。本文在对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战略构想。
刘峰贵王锋张海峰周强陈琼李春花
关键词:青藏高原旅游文化
基于旅游安全的川藏公路沿线自然灾害危险性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川藏公路沿线多种自然灾害频繁,成为沿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文中以旅游安全为出发点,选取了8个自然灾害指标,采用多灾种加权叠加法,对川藏公路沿线自然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川藏公路沿线综合自然灾害高危险区(波密-八宿、泸定-邛崃)、较高危险区(八宿-芒康、雅江-康定)、中危险区(堆龙德庆-墨竹工卡、林芝-波密、康定-泸定、理塘-雅江、邛崃-新津)、较低危险区(新津-成都、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巴塘-理塘)、低危险区(工布江达-林芝),分别占总里程的20.9%、25.7%、25.1%、21.6%、6.7%,其中,中等危险以上里程占总里程的71.7%,认为川藏公路是一条自然灾害高危险的旅游线路,研究结果将为川藏公路沿线以及自然灾害频繁的旅游地或旅游线路的旅游业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借鉴。
石飞刘峰贵李春花才让陈蓉
关键词:旅游安全川藏公路自然灾害危险性
青海省河湟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定量研究
2012年
借助1971~2010年河湟地区代表性站点西宁、同仁、贵德、民和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4个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反映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湟地区旅游景点的旅游舒适期较短,其中西宁、贵德、同仁的旅游舒适期主要集中于6~8月,民和旅游舒适期较长,集中于5~9月.河湟较不舒适期多在3月~5月和9~11月,多达6个月.旅游不舒适期主要在最寒冷的12~1月,对旅游出行产生严重制约.河湟地区旅游舒适期分布特征使其盛夏季节旅游度假避暑功能凸显,对高原旅游业发展极为有利.
李春花陈蓉罗正霞黄芸玛
关键词:旅游气候舒适度
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青藏高原的旅游安全是目前国内旅游者和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缺氧指数、太阳辐射、最大风速、冰雹日数、极端低温、综合自然灾害等指标,并应用GIS工具、数学模型及专家打分法对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1景区、倒淌河景区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最小;沙岛景区、鸟岛景区及布哈河观光河段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较小;而金银滩草原等景区影响为中等,日月山景区等的影响相对较大;四周高山地区旅游安全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做好青海湖地区旅游发展的同时,要重点保证游客在景区内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安全。
才让刘峰贵黄芸玛石飞刘晓聪
关键词:旅游安全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