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HL045)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郭洪亮侯庆生陈德喜朱振宇赵红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肿瘤
  • 4篇结肠
  • 3篇凋亡
  • 3篇磷酸
  • 3篇磷酸化
  • 3篇免疫
  • 3篇结肠癌
  • 3篇HCT116...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细胞凋亡
  • 2篇免疫功能
  • 2篇结肠肿瘤
  • 2篇奥沙利铂
  • 2篇P53
  • 2篇HCT116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机构

  • 5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济南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作者

  • 8篇郭洪亮
  • 5篇侯庆生
  • 4篇陈德喜
  • 3篇朱振宇
  • 2篇赵红伟
  • 2篇公维鹏
  • 2篇柴杰
  • 2篇石英
  • 2篇闫晓东
  • 1篇崔刚
  • 1篇崔庆
  • 1篇伦增军
  • 1篇路春雷
  • 1篇惠希增
  • 1篇乔录新
  • 1篇姜立新
  • 1篇李玉明
  • 1篇韩国新
  • 1篇孙作成
  • 1篇戴勇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Δ40p53对p53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p53亚体Δ40p53对p53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16-p53-/-结肠癌细胞系(内源性表达Δ40p53)、HCT116-p53+/+结肠癌细胞系(内源性表达野生型p53)和H1299肺癌细胞系(p53缺失),感染p53腺病毒使p53过表达,转染Δ40p53质粒使Δ40p53过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Δ40p53和p53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Δ40p53对p53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Δ40p53与p53相互作用关系,Calcein-AM/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Δ40p53在HCT116-p53-/-细胞中能够稳定转录并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Δ40p53对p53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无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显示,Δ40p53与p53能相互结合。Calcein-AM/PI染色显示,H1299-Control组、HCT116-p53-/--Control组、H1299+p53组、HCT116-p53-/-+p53组、H1299+奥沙利铂(Oxa)组、HCT116-p53-/-+Oxa组、H1299+p53+Oxa组和HCT116-p53-/-+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0±0.47)%、(2.40±0.32)%、(5.20±0.58)%、(4.10±0.18)%、(22.40±1.73)%、(19.30±1.11)%、(29.90±1.15)%和(39.30±2.26)%。H1299+p53+Oxa组与HCT116-p53-/-+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1,P=0.021)。Calcein-AM/PI染色显示,H1299-Control组、H1299+Δ40p53组、H1299+p53组、H1299+p53+ Δ40p53组、H1299+Oxa组、H1299+Δ40p53+Oxa组、H1299+p53+Oxa组和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0±0.35)%、(2.20±0.17)%、(4.80±0.49)%、(4.90±1.10)%、(20.30±1.10)%、(19.60±1.45)%、(27.90±1.39)%和(35.20±1.43)%,H1299+p53+Oxa组与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22)。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1299-Control组、H1299+Δ40p53组、H1299+p53组、H1299+p53+Δ40p53组、H1299+
王贵士赵红伟乔录新单军奇侯庆生陈德喜郭洪亮
关键词:肿瘤P53凋亡
山东地区多中心胃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GISSG1201研究中期报告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 165例胃GIST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8年推荐的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对全组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 165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557例,女性608例,中位发病年龄60(15~89)岁。肿瘤位于胃底贲门623例(53.5%),胃体346例(29.7%),胃窦196例(16.8%)。行内镜下切除106例,局部切除术589例,胃大部切除术399例,全胃切除术72例。危险度分极:极低危256例(22.0%),低危435例(37.3%),中危251例(21.5%),高危223例(19.1%)。1 116例患者(95.8%)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中位数40)月。随访期间共有337例患者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4月(1~60月)。全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86.1%和73.4%,其中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5.8%、63.0%和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RR= 0.580,95%CI:0.402~0.835)、肿瘤大小(RR= 0.450,95%CI:0.266~0.760)、术中有无肿瘤破裂(RR= 0.557,95%CI:0.336~0.924)、危险度分级(RR= 0.309,95%CI:0.164~0.580)和术后有无服用伊马替尼(RR= 1.993,95%CI:1.350~2.922)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依据病灶大小选择内镜切除、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等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NIH 2008危险度分级标准对我国胃GIST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肿瘤原�
侯庆生罗文强李乐平戴勇姜立新王爱亮储宪群李玉明杨道贵路春雷姚林果崔刚林惠忠陈刚崔庆张焕虎伦增军夏立建苏英峰韩国新惠希增魏志新孙作成郭洪亮周岩冰
关键词:危险度分级外科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11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LC,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C);于术前1d和术后第1d、第7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比观察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IgA、IgG、IgM水平较术前1d降低,术后第7d各指标水平恢复趋于术前1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TBIL、ALT、AST、GGT明显较术前1d升高,术后第7d各指标水平恢复趋于术前1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明显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连贞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肝功能免疫功能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新辅助治疗同期双原发胃癌肺癌并获得胃癌临床病理完全缓解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男性,59岁,因“前胸部疼痛”于2016年2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胸部上腹部CT检查,结果示右肺磨玻璃密度灶,考虑肺癌;胃壁略厚,腹腔淋巴结肿大,不除外转移,见图1a.1b。遂于2015年2月15日入院治疗。内镜检查见距门齿46~511m胃体小弯胃角巨大溃疡,见图2a;活检病理为腺癌,见图2b。胸部PET-CT检查示右上肺病变,考虑为肺癌: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见图4。
王贵士柴杰单军奇郭洪亮
关键词:新辅助治疗临床病理多西他赛上腹部CT检查奈达铂
角蛋白18磷酸化与奥沙利铂作用下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在化疗药物作用下角蛋白18(K18)磷酸化与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HCT116细胞,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Calcein-AM/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K18磷酸化表达水平;HCT116细胞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野生型K18和33、52丝氨酸(Ser33A、Ser52A)磷酸化位点突变的K18质粒后,用奥沙利铂处理,An-nexin V-FITC/PI和Calcein-AM/PI法分析K18及其突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奥沙利铂可以使HCT116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而且凋亡比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经20、60、100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细胞较对照组均出现凋亡增加,依次为(15.6±3.1)%、(30.1±4.9)%和(62.6±6.8)%,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18的Ser33、Ser52磷酸化水平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单纯质粒转染的各细胞组之间的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奥沙利铂处理后,Ser33A和Ser52A质粒转染的HCT116细胞的凋亡率[(27.3±6.7)%和(31.2±8.1)%]明显低于GFP和K18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40.5±4.8)%和(50.9±6.3)%,P<0.05],转染K18质粒组的HCT116细胞的凋亡率高于GFP转染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33A和Ser52A质粒转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18 Ser33和Ser52磷酸化水平随着细胞凋亡水平的增加而增加;K18过表达提高了HCT116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而抑制K18 Ser33和Ser52的磷酸化可以减少化疗药物作用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闫晓东陈德喜公维鹏郭洪亮石英
关键词:结肠肿瘤HCT116细胞磷酸化细胞凋亡
角蛋白18磷酸化增加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并提高其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OXA)作用下角蛋白18(K18)磷酸化与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HCT116细胞分别转染空载质粒、野生型K18和33、52磷酸化位点突变的K18质粒(Ser33/52A),用60μmol/L的OXA处理细胞,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或细胞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以及钙黄绿素乙酰甲酯/碘化丙啶(calcein-AM/PI)染色法分析K18及其突变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K18的磷酸化水平、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 Ser33/52A质粒的转染可以明显降低K18的磷酸化水平,经过OXA处理后,转染K18质粒组的HCT116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载质粒转染对照组,而Ser33/52A质粒转染的HCT116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空载体和K18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K18质粒转染组细胞自噬明显高于空载转染对照组,而Ser33/52A质粒转染组自噬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K18过表达促进HCT116细胞自噬及其对OXA的敏感性,而K18 Ser33和Ser52磷酸化水平的降低则抑制自噬并降低HCT116细胞的凋亡率。
闫晓东石英冦卜心朱振宇柴杰陈德喜郭洪亮
关键词:结肠肿瘤奥沙利铂HCT116细胞磷酸化
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抗结核治疗对复治性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抗结核治疗对复治性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复治性肺结核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3HRZE/9HRE标准化疗方案,观察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并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肺功能、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FEV1、FVC和FEV1/FVC均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抗结核治疗可改善复治性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并提高其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效果确切。
姚艳红李菁
关键词:穴位贴敷复治性肺结核生命质量免疫功能抗结核治疗
微小直肠类癌内镜治疗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西方国家直肠类癌是第3位的消化道类癌;而在我国,直肠类癌发病居胃肠道类癌的首位。对于直径<10mm的直肠类癌而言,是可以选择内镜下治疗的。本文对微小直肠类癌不同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CNKI、Medline和PubMe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直肠类癌,内镜,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03-1-2015-12的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84篇,中文文献48篇。纳入标准:(1)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效果;(2)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安全性。排除标准:(1)研究目的不是内镜治疗的效果或安全性;(2)其他直肠肿瘤的内镜治疗。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34篇文献。结果传统的息肉切除术或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直肠类癌操作简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很难达到完整的组织学切除。透明帽辅助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apassisted EMR,EMR-C)、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ng device,ESMR-L)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显示出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MR-C和经肛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能够用作传统息肉切除或EMR没有完整切除后的补救治疗。结论不同内镜下治疗方式各有利弊,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在内镜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和长期预后的比较还需要大样本研究去评估。
Schroeder Collins Charles侯庆生郭洪亮
关键词:直肠肿瘤内镜
CD11b^+/CD66b^-表型髓系细胞在结肠癌进展和肝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D11b^+/CD66b^-表型髓系细胞与人类结肠癌进展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肝转移组织中CD11b、趋化因子配体2(CCL2)和趋化因子受体2(CCR2)的转录水平、蛋白翻译水平。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CCL2和CCR2间的相互结合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肝转移瘤组织的CD11b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高(P<0.05)。肝转移瘤组织中CCL2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及结肠癌组织(P<0.05),而CCR2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在三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趋化因子配体CCL2和趋化因子受体CCR2之间可相互结合。结论 CD11b表型髓系细胞在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肝转移组织中广泛浸润,并可能在CCL2-CCR2轴的介导下促进结肠癌进展和结肠癌肝转移。
王贲士单军奇侯庆生公为鹏朱振宇郭洪亮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
奥沙利铂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过程中p53凋亡刺激蛋白2的磷酸化对p53促凋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的磷酸化状态对ASPP2/p53凋亡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结肠癌HCT116细胞分别转染野生型ASPP2表达质粒(Aw)和非磷酸化突变型ASPP2质粒(Am),使细胞过表达野生型和非磷酸化突变型ASPP2蛋白。以奥沙利铂诱导HCT116细胞凋亡。annexinV/PI双染细胞后,以流式细胞术分析HCT116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HCT116细胞中ASPP2蛋白的表达量和磷酸化状态。免疫共沉淀法检测ASPP2蛋白与p53的结合情况。结果奥沙利铂能诱导HCTl16结肠癌细胞凋亡以及ASPP2set92和ser361两个位点发生磷酸化。Aw和Am质粒转染的p53^+/+ HCT1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1.0)%和(3.9±1.2)%,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转染的p53^+/+ HCT116细胞的凋亡率[(4.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奥沙利铂处理后,Aw质粒转染的p53^+/+HCT116细胞的凋亡率为(46.7±3.9)%,明显高于Am和GFP质粒转染的p53^+/+HCT116细胞[分别为(40.1±10.2)%和(37.1±6.9)%,P〈0.05],而Am和GFP质粒转染组p53^+/+HCT116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ASPP2通过p53依赖途径促进奥沙利铂诱导的HCT116细胞凋亡,而ASPP2的磷酸化状态影响其与p53的结合能力。结论在奥沙利铂诱导的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过程中,ASPP2的磷酸化状态调节p53的促凋亡功能。
侯庆生赵红伟公维鹏朱振宇韩悦陈德喜郭洪亮
关键词:HCT116细胞磷酸化P53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