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673)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袁娟娜吴元胜张冰梁碧欣禤国维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狼疮
  • 8篇红斑
  • 8篇红斑狼疮
  • 7篇系统性红斑
  • 7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SLE
  • 2篇中药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患者
  • 2篇临床诊疗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基因
  • 1篇头坏死
  • 1篇尿微量蛋白

机构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深圳市第五人...

作者

  • 6篇袁娟娜
  • 5篇吴元胜
  • 2篇梁碧欣
  • 2篇禤国维
  • 2篇张冰
  • 1篇方雅莹
  • 1篇夏婕
  • 1篇袁燕
  • 1篇梁德洪
  • 1篇江光明
  • 1篇原榕珍
  • 1篇高瀚男

传媒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新中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29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诊疗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策略
2013年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特点,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策略。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近5年的SLE住院患者共292例。结果:292例患者中中医干预治疗率达99.66%,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92.82%;患者平均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病性以虚实夹杂为主,多见气阴两虚、脾肾亏虚、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等证型。清热药、补气药、滋阴药、利湿药、活血药为中医治疗SLE的五大主要药类。结论:激素(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中药是核心基础治疗方案;"热"是SLE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特点;"清热"之法的活用是中医药治疗SLE的一个重要手段。
夏婕袁娟娜吴元胜张冰梁碧欣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干预策略住院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八种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种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联合检测81例常规肾功能检查阴性的SLE患者8种尿微量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定性分析,并与29名健康者比较。结果 SLE患者IgGU、kapU、lamU、β2-MG、mALBU、α1-MU、TrfU 7种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及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2-MU阳性率及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8种尿微量蛋白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联合检测8种尿微量蛋白含量对SLE患者肾损害进行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江光明袁娟娜吴元胜袁燕
关键词:尿微量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间质病变的临证思路被引量:1
2012年
长期以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间质病变(ILD)的辨证论治罕有涉及,临床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对本病进行确诊,评估病情,明确主要脏器的损害程度,特别是肺部病变局部表现与整体情况的侧重,然后辨证分型施治,辨证须立足于SLE的基本病机,明辨虚实、主次,标本兼顾;分期辨治,中西并举,针对病程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投方用药。
吴元胜袁娟娜禤国维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临证
构建较完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被引量:4
2008年
长期以来,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疗效评价指标较简单,中医药治疗SLE疗效优势仍缺乏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和严谨的思路方法,通过引入国内外公认的SLEDAI系统、FSS、SF-36量表等有关SLE疗效评价指标,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建立较完善的SLE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利于推广应用。从多角度实现变量筛选和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凸现中医干预治疗的优势和疗效。
吴元胜黄咏菁范瑞强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评价中医药
29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诊疗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诊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94.18%的患者于肾病科、皮肤科、血液科住院治疗;狼疮性肾炎、血细胞减少是SLE最常见的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以发热改善最为明显;治疗方案调整后多以中等剂量激素出院并维持治疗;6例死亡病例均合并感染或重要脏器的损害;激素、中药汤剂、免疫抑制剂以及静滴免疫球蛋白等常用于SLE的治疗。结论SLE诊断仍是难点,临床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诊断水平,尽量避免错失治疗时机;积极预防感染和延缓重要脏器损害是延续患者生命的重要一环。
袁娟娜夏婕吴元胜梁碧欣张冰高瀚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若干复杂问题辨治浅谈
2012年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妊娠患者、儿童SLE患者、SLE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认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变重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系统损害类型、病程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期辨证。
吴元胜袁娟娜禤国维
关键词:合并症股骨头坏死分期辨证
国内SLE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统计分析2005-01~2009-06间国内期刊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业文献,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4101篇,其中论文数量较2005年以前增长明显,研究热点内容及趋势较前有所变化。结论我国SLE的研究力量仍以风湿病学、皮肤病学、肾脏病学三大学科为主;狼疮性肾炎及自身抗体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但亦有不少新的研究主题涌现。
吴元胜袁娟娜原榕珍夏婕方雅莹梁德洪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红斑狼疮
狼疮Ⅱ号对缺乏淋巴增殖基因狼疮鼠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药狼疮Ⅱ号对缺乏淋巴增殖基因(MRL/lpr)狼疮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谱的影响。【方法】选用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MRL/lpr狼疮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狼疮Ⅱ号组(中药组,剂量为20 g.kg-1.d-1)、强的松组(西药组,剂量为6 mg.kg-1.d-1)、中西结合组(20 g.kg-1.d-1狼疮Ⅱ号+6 mg.kg-1.d-1强的松);连续用药8周后,采用Flowcytomix流式检测技术对血清中多种Th1/Th2细胞因子进行芯片式集成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西结合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治疗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且中西结合组两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单纯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白介素-2(IL-2)水平显著升高,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治疗组IL-4、IL-5、IL-10水平显著降低,且中西结合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或P<0.01);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中西结合组IL-6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狼疮Ⅱ号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影响B细胞、T细胞过度活化而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吴元胜欧阳杰禤国维梁德洪
从细胞因子网络调控角度研究复方治疗SLE分子作用机制的思路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SLE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许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对SLE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方目前仍是中医药治疗SLE的主流,从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机制入手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对狼疮样小鼠模型/或患者的免疫调控作用、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整体和全局、同步的视角分析多种细胞因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阐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正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这将对中医药治疗SLE的现代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吴元胜朱华宇范瑞强禤国维
关键词:SLE细胞因子网络中药复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