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505)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春友张劲松孟平刘超高峻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生长季大叶女贞树干液流的径向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11年
- 采用根据热平衡原理设计的热扩散探针(TDP),于2010年5-10月在河南省济源市的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大叶女贞径向10mm、20mm、30mm深度处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并分析大叶女贞径向不同深度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叶女贞在整个生长季南北方位径向液流速率平均值沿边材从外到内均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点,即Fs_20>Fs_30>Fs_10。(2)不同月份,南北方位不同深度液流速率月平均值在整个生长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南面为6月>7月>8月>9月>10月>5月,北面为7月>6月>8月>9月>10月>5月。(3)在整个生长季,三种典型天气春季液流速率都是Fs_10>Fs_20>Fs_30,夏秋季都是Fs_20>Fs_30>Fs_10。径向上液流启动时间都是Fs_10>Fs_20>Fs_30,停滞时间绝大多数为Fs_30>Fs_20>Fs_10,即越靠近形成层其启动时间越早,停滞时间越晚。(4)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上,三个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晴天,春季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尖峰形曲线,夏季呈现宽峰形,秋季呈现双峰形;多云天气,春夏秋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多峰形曲线。夏季树干液流启动时间早于春秋,停滞时间晚于春秋,因此,夏季液流高峰持续时间均长于春秋季,即夏季液流速率的曲线峰形明显宽于春秋季。
- 刘超李春友张劲松孟平贾长荣
- 关键词:大叶女贞
- 秋冬季节大叶女贞枝干液流的动态特征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热扩散(TDP)等观测技术,于2009年秋季和初冬季(9-12月)在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大叶女贞主干和分枝液流速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取3个分枝进行液流测定,枝干直径大小顺序为主干>分枝1>分枝3>分枝2。结果表明:(1)大叶女贞的主干和各分枝液流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观测期内主干与分枝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主干与各个分枝液流速率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33和0.997;(2)主干的液流峰值明显大于各分枝,这与主干向各分枝提供水分的事实相符;(3)各分枝的液流峰值和平均液流速率表现为分枝1>分枝3>分枝2,这与分枝枝条的直径大小排序一致,说明枝条越粗液流速率越大,而与分枝的方位关系不明显;(4)分枝2的直径最小,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分枝的直径越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越弱;(5)连续晴天各分枝的液流速率之和与主干的液流速率在量值上相近,且二者变化规律相同;(6)外界因素对各分枝液流速率影响比对主枝影响大,降水后温度、太阳辐射越低各个分枝液流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 田璐洋李春友张劲松孟平高峻
- 关键词:大叶女贞热扩散
- 秋季大叶女贞树干液流径向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1年
- 于2009年9~11月采用热扩散法对大叶女贞树干液流速率径向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大叶女贞树干不同深度液流速率沿边材从外到内呈"低-高-低"变化,不同深度液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 mm处液流速率最大,30 mm处次之,10 mm处最小;南侧树干液流速率和变化幅度均大于北侧;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大叶女贞树干液流日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
- 刘超李春友张劲松任迎丰
- 关键词:大叶女贞液流速率